中国小康网 1956年3月,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有一部讲述高中生活的青春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黑白片最佳摄影、最佳剪辑、黑白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布景等四项提名,这部电影的名字叫《黑板丛林》。

儿童教育电影英国(半个多世纪前有一部青春电影)(1)

青春电影《黑板丛林》剧照(1955年)

《黑板丛林》由好莱坞影星葛伦·福特主演。主题是校园教育。男主角达迪是纽约一所中学的老师,本来具有很高的教育理想,但班上学生几乎都调皮捣蛋,完全不服老师管教,有一次达迪出手救了同事,却招来学生对他的攻击。达迪一度对教育工作心灰意冷,后来决定采取强硬的方法来反击,在班上选择了一名具有领导能力的黑人学生(由出道不久的西德尼·波蒂埃饰演)下工夫,希望透过他来影响其他同学,慢慢引导同学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由理查德·布鲁克斯导演的这部新派校园电影,正式标志了新时代少年文化已成为好莱坞迎合年轻观众的利器。“男子汉教育”首次成为好莱坞电影中讨论的话题。

实际上,对于男子汉教育,在西方教育届讨论由来已久。纽约时报曾发表专栏文章写道,“没有真实人类”这个规则也有例外: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现实主义小说这个小分支实际上非常受欢迎。例如,杰夫·金尼深受喜爱的《小屁孩日记》系列销量超过2.5亿册,而中学漫画系列《大内特》销量超过2000万册。青少年们和他们的朋友们狼吞虎咽地读着这些书,渴望得到反映他们自己生活的东西。他们也从中获益良多——这是他们思考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挑战和人际关系的起点,也是开启讨论他们所面临的情感困境的一种方式。

但是这个类型中的主角往往是一些反英雄人物,中学里那些表现出挑衅性的平庸的虚无主义者。他们的叙述动机往往是一种蔑视——对学校、老师、烦人的兄弟姐妹和唠叨的父母。这种背景意义上的不满有时可以是不经意间的女性厌恶,潜藏在“愚蠢、无聊的女孩”的线索中。虽然这些书后来的一些例子已经把这一点调节回来了,但如果顺着这些人物的轨迹,不难想象他们中的某个人会在十年后,会不会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男子汉。

对于男孩来说,缺乏积极的关注他人的故事,这对他们和女孩们都有影响。在女孩们消费的叙事中,以及她们所处的更广阔的文化景观中,女孩们在人际关系技能上,在日常的棘手和复杂的情感生活中,获得了巨大的领先优势。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女孩们得到了这样的信息:别人的感受是她们所关心的,是她们的责任。男孩们渐渐学到的则是,这些事与他们无关。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教育界几乎没有意识到这种情感和关系教育的缺失对男孩来说是一种损失。而倾向于将少女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关注视为“女孩的作”,并轻视和淡化它。但正如青少年畅销书《男孩的友谊》一书中所说,“当人们贬低情感和人际关系等女性特质相关的东西时,男孩就错过了它们。”而真正的男子汉却能够更加坦诚透明地表达情感。(子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