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竭;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明,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天道酬勤岁月如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天道酬勤岁月如梭(福如添油愈添愈明)

天道酬勤岁月如梭

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竭;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明。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的幸福,是祖宗积累的,不能不珍惜;将来的幸福,是留给子孙的,不能不培植;现在的幸福像点油灯,灯一点,油就会随着减少;未来的幸福像给油灯加灯油,越多加油灯就越亮。

中国人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张贴“福”字。可以说,“福”是中国人使用频率最高、适用范围最广的汉文单字,也是汉字书法作品中表现样式最为丰富的字。

中国人对于“福”字的喜爱,实不限于年节,而是贯穿终年并沁入日常生活的。它是人们口中相互祝愿的口头禅,也是传统社会女士对人施礼的一种名号(万福)。“福”在地名和人名中使用也相当广泛,以至有福气的人叫“福人”;有灵气的地叫“福地”。

“福”崇拜,主要是缘于人们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甲骨文中的“福”字,从文化的深层意义来说,“祈福”是一种美好愿景的表达,代表了一种祛恶扬善的“向善之心”。

“祈福”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善”的皈依行为。祈福祷告本就是一种“发愿”。“祸因恶积,福缘善庆”,这个观念在中国早已普遍深入人心。《周易·坤卦·文言》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因而人生在世,应该切记:“勿因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种福”则代表了一种立人达人的“利人之心”。“种福”也叫“种福田”,将人生幸福作为田地一样耕作经营,以便获得相应的“福报”,即所谓“种福得福”。当佛教思想世俗化,进入普通百姓生活后,人们对“福”的认识,更增添了一重“因果报应”的理论色彩。

“知福”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感恩之心”。人之最可叹者,r“身在福中不知福”。这类人只知享福,甚至不知所享是福,更不知福从何来,因而不可能怀感恩之心,作报恩之举。诚然,人生在世,处境各异,理解不同,境界不同,所谓“幸福指数”,或者说“幸福感”“满足感”也不相同。所以古代智者认为,“福由心生,境由心造”,需要做一定的心理调适。

“惜福”体现了一种细水长流的“俭约之心”,清代《格言联璧》云:“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竭;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明。”人生之福如储蓄,如灯油,只用不入,必致枯竭。所以古之长者常以“惜福有福”勉励后人,要懂得珍惜父母给予的衣食无忧的生活,体恤他们持家劳作的艰辛,不可奢靡无度,更不能铺张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载福”体现了一种内省自警的“敬畏之心”。《老子》讲“反者道之动”,即“物极必反”,又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一个人身上的福报越来越多的时候,越需要保持头脑的冷静。《易传》坤卦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大地给人的启示。大地承载一切,养育一切,包容一切,却无私己之心,所以有厚德的大地不会倾覆。人也同理,要承载住你的名誉、地位、财富、家庭、爱情等种种福报,就得像大地一样不断厚实自己的德性,唯“厚德”方能“载福”。

一个人如果放松了甚而放弃了自身德性的修炼,在福报面前自我膨胀,忘乎所以,以致“德不配位”,难免招致人生的倾覆。细究起来,张贴“福”字,还有一重警示教育的意思。可惜今人知者甚寡矣!

《尚书·洪范》界定“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将一个人的“好德行”与“长寿、富贵、康宁、善终”并列为“五福”之一。这与西哲亚里士多德“幸福就是至善”的名言堪称“合璧”。厚德的过程,就是积德行善的过程,故而也是积福的过程。“积德”越厚,“积福”越多,“载福”的力量越大,二者相辅相成。难怪《国语·晋语》明言:“唯厚德者能受多福。”

一个“福”字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全部期待,也聚合了一系列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

从祈福、种福(谋福、造福)到知福、惜福、载福,从向善之心、利他之心到感恩之心、俭约之心、敬畏之心,中国人的“福”崇拜,不仅仅是一种装点年节和居室空间的符号,也不仅仅是一套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还是一整套完密的思想体系,蕴蓄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春节来了,张贴一个大红的“福”字,一种“福至我家”的喜庆氛围会油然而生;如果再放出您的思绪与它对接交感,一种“福至心灵”的豁然快感还会朝您簇拥而来。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获家庭更幸福,事业更成功!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谆谆教导!

感恩大家的帮助,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想好事成!

愿所有众生喜悦、安康、幸福、富足、丰盛、一切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