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格菲五师姐,我专注于投资课程以及金融财务知识分享。我还有六位师兄妹,他们各有所长,欢迎关注。

有关估值方法的文章,师姐写过自由现金流折现、市盈率以及市销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一下(文末点链接即可),今天我们接着聊估值,谈一下市净率估值

很多朋友一看题目就蒙圈了,市净率估值怎么就“无用”了呢?其实师姐想表达的意思是有时根据市净率去判断企业价值高或者低并不合理;而且市净率估值适用范围很窄。

估值分析最新的方法(估值方法专辑市净率)(1)

市净率为何“无用”

市净率PB=企业市值/净资产,毫无疑问市净率受净资产的影响很大,而净资产恰恰是市净率“无用”的核心因素,这里需要提高另一个资产科目----商誉

比如一家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商誉,商誉导致净资产虚高,就会形成市净率低、企业价值被低估的假象。

那么有人肯定会说,我们可以在计算时将商誉减去,或者当企业商誉为0时再使用市净率。这确实是个方法,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因为还有一种商誉,它不会被记载在资产负债表中,但确实会为企业带来营收和利润,看过师姐之前有关“经济商誉”文章的朋友就能够明白。师姐再举个例子,比如全聚德的鸭子能卖到300;飞天茅台能卖到3000,口碑和品牌等经济商誉能对企业业绩产生巨大影响,但并不会记载在净资产中,就会导致市净率虚高。

所以无论公司有无商誉,将市净率作为判断企业价值的方法并不准确,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净率只适用于金融服务业以及强周期行业的原因。因为这些行业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较小,比如券商、银行、钢铁等行业,有形资产对于盈利发挥的作用更大,经济商誉基本可忽略不计。

分析在这里,有“杠精”跟肯定反驳师姐,你看这市净率不还是有用么,钢铁、水泥这样行业就能用市净率啊。确实如此,市净率存在有它存在的道理,但师姐想说的是市净率最有用的地方并不是对这几个行业估值,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估值背后的逻辑更有用

估值分析最新的方法(估值方法专辑市净率)(2)

PB估值的核心逻辑

市净率除了和净资产有关之外,还与哪些关键因素相关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看过师姐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的朋友知道把企业一生中所创造的所有自由现金流折到现在,对应的就是企业的估值。在这里我们将公司净利润当成现金流进行贴现:每股市价P=EPS/(r-g), r表示贴现率;g表示每股收益的增长率。

那么市净率公式可写成:PB=P/BV= EPS/[BV*(r-g)]=ROE/(r-g),BV代表每股净资产。

可见市净率与净资产收益率、贴现率以及每股收益增长率密切相关。从公式中我们能看出净资产收益率高的公司市场价值会高于它的账面价值。

上面的公式分解可能有些难度,师姐换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市净率PB=市值/净资产=市值/净利润*净利润/净资产=PE*ROE

也就是PB=PE*ROE

举个例子来看ROE对PB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当ROE是10%的时候,即便PE是40倍,PB也只有4倍。但若公司ROE提升到30%,PE只有20,PB就高达6倍。在实际情况中,预期公司未来持续高ROE会引导PE升高,从而导致PB提升,所以PB通常滞后于ROE和PE变动;换句话说ROE和PE对市场更敏感。

从上面两个公式的变形我们可以发现:对ROE的预测是影响PB估值的核心因素,是不是又回到了那个被人捧上“神坛”的财务指标。理想状态下,我们希望能够选到低PB,未来持续高ROE的公司进行投资。

最后

大家理解了市净率估值背后的逻辑,就能够发现什么样的公司是值得投资的。本质上还是基本面分析,对公司现阶段经营状况的判断,以及未来盈利能力的前瞻性预测。

《估值方法专辑》自由现金流的全面解读(第二篇)

《估值方法专辑》市盈率估值误区

《估值方法专辑》市销率:一个被投资者抛弃的估值方法

《财务分析专辑》揭秘特种商誉--经济商誉

《财务分析专辑》商誉能吃掉利润,也能割韭菜

免责声明: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对任何一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版权保护:著作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并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