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评论一个人的时候,会提到这个人长得怎么样,穿着怎么样,做事风格性格以及人品是怎么样的。其中,人品跟三观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我们有时候就会提到,这个人三观不正,或者这个人的三观太正了!那一个人的三观正不正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评判的呢?

一个人的“三观”是怎么形成的?

大家都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从小的生长环境跟经历对三观的影响尤为重要。

人们对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这个问题深究多年。在我看来,每个人出生都是一张白纸,所有的思想都是出于空白的状态,没有善恶之分。只有最基本的求生欲望,肚子饿了就想吃东西,天气冷了就想暖和一些,仅此而已。

真正的三观正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三观)(1)

随着环境的影响,慢慢长大,意识开始萌芽,是非对错都来源于父母的教导。

例如小时候的一块糖就可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小学的时候一两块钱都能让你开心好久,初中的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却能理解居里夫人的视金钱为粪土。

高中的时候相信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爱情都很简单,只要两个人互相喜欢愿意在一起就好了。

可是长大之后进入了社会才会发现,金钱它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却万万不能。你要生存,你要活着必须靠金钱去发展。

长大之后的爱情变得不再那么纯粹简单,需要考虑以后的生活,考虑未来。

柴米油盐的日子都不是闹着玩的,不是女人或者男人太现实,而是现实太现实。

经历过磨难才会知道一切来之不易,才会珍惜很多东西。

真正的三观正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三观)(2)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

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更加勇于挑战,不惧困难,做什么决定有父母的鼓励,身后有人支持。

哪怕不是实质上的金钱或者物质的支持,至少在精神上的鼓励从来不欠缺。

她们善于表达自己,善于分享,懂得爱与被爱。

因为我不是这类型的,所有没有感同身受也不过多了解,不描述得那么详细。

真正的三观正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三观)(3)

而从小缺爱的孩子会害怕未知,从小遇到事情父母没有正确引导,永远都是自己一个人。

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潜意识系统只能启动最差的保护机制,那就是远离危险,逃避!

以至于以后人生的道路里,只要遇到了困难与危险的事情,第一直觉就是逃避,远离。

在成年后性格容易成为两种极端,极致温柔又或者残暴。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的奔跑,有伞的时候会回想起自己没伞的日子,特别容易对别人产生怜悯,明明自己已经一地鸡毛了,却看不得这人间疾苦。

我不知道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完全正确,因为这是我自己的经历,不代表所有人。

还有一种极端就是会把曾经在自己身上的痛苦,重现在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物身上。

例如新闻上经常会看到有人虐待小动物,把动物致残致死会让让他们心里有极大地满足。

我没办法理解这种人是什么心态,也许大家会觉得这种事情还是少有的,但是事实上这种事情层出不穷。

你看到的是新闻报道的,而跟多的是新闻没有报道的都在你看不见的阴暗角落正在发生。

真正的三观正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三观)(4)

怎么评判的“三观”正或者不正?

首先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结论,违反法律的一定是不正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很多时候有些事情像虐待流非国家保护级动物这种事情,虽然不至于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能做出这种行为的人,思想绝对是有很大的问题。

说个题外话,我个人是很喜欢小动物的,看到流浪猫流浪狗都有一种人忍不住想去摸一下的冲动。希望国家可以出台一个保护流浪猫狗的法律,生命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与其说这些小猫小狗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不如说是人类占据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如果可以选择,它们也不想生活在人类的区域里每天活得担惊受怕。

真正的三观正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三观)(5)

“世上本无路,邹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世间本无三观正负之分,很多时候我们刷视频或者是看一些文章,有些博主或者是作者说得很好,你深感认同。

这个时候就会夸他们,这个人的三观好正,其实只是你认同这个三观,跟你的三观一致,所以你觉得对方的三观正,你夸别人三关正其实夸的就是你自己。

那如果对方说的你不认同,是不是对方就三观不正了呢?

你觉得对方三观正只是因为正好她所说的,也许就是你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对方替你表达出来了,所以就会认为对方三观正。

我认为,真正的三观正就是可以包容别人所有的三观。在没有违法法律或者道德层面的情况下,就算你的观点我不认同,但是我也不反对的态度。

不会因为别人的想法跟自己不一样就排异,大众的思想不一定完全就算正确的。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一定要跟着大众随波逐流。正因为有形形色色的人,天马行空的想法世界才会缤纷有趣。

很多人说“同性恋”就是三观不正,虽然我没有办法理解这种行为,但是我不排斥也不会过度关注,过分解读。

我听说过一句话,一个女孩说“不是因为我喜欢女孩子,而是因为我喜欢的人正好是女孩子。”也许吧,爱情真的跟性别可以没关系。这里我想到了一个关键词:柏拉图式爱情。

也称为精神恋爱,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爱情,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跟传统爱情的区别就是,哲学界对爱情的定义是理性的,所以它包容了如:道德、责任、义务等等这些充满人类理性光芒的社会化的衍生物。

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总结:真正的三观正就是可以包容别人的三观,就算没办法理解也不歧视,不排斥。不知道各位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一起在评论区讨论一下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