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凝聚了李时珍一生的心血,但它的出版却费尽了周折,成书两年,没有书商愿意刻书出版。

幸好,文坛领袖王世贞及时伸出了援手,他认真阅读书稿,并热情为之写下精彩的序言,最终使得此书顺利出版发行。

彼时的王世贞和李攀龙主盟文坛,名重天下,出生于官宦世家的他家学渊博,少有才名,9岁作《咏凤凰》,10岁习《易经》,15岁作《宝刀歌》,19岁进士及第。

他是一位全能型的人才,在文学、戏曲、书法、史学等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其:“才学富赡,规模终大。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王世贞超脱豁达文思敏捷,有李白的气质和胸襟,所以才能写出如李白一般大气磅礴的怀古诗:《登太白楼》。

李白曾经写过一种很霸气的古诗(明代文坛领袖的一首怀古诗)(1)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明 王世贞《登太白楼》

简译:

我听说,从前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漫游到这里时,曾经独自登上这座小楼吟咏长啸。

济宁城南的这座小楼本来名不见经传,可是因为李白的到来,此处就和他的大名一起百代流传了。

白云悠悠,旭日东升,海面上霞光映照,秋高气爽,皎洁的明月从东山之巅缓缓升起,景色宜人。

想要找一个如太白一般的文人高士登临此楼,已经寻觅不到了,太白楼外,只有济水缓缓而流。

李白曾经写过一种很霸气的古诗(明代文坛领袖的一首怀古诗)(2)

赏析:

楼以人名,古往今来,来此凭吊李白的人多有题咏,而太白楼上的诗作也是数不胜数,要想做出一首独具匠心的佳作并非易事。

但是,王世贞不愁做不出好诗,因为他是明代的文坛领袖,就如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评价的那样:“神明意气,皆足以绝世。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月。”,登楼远眺,诗人脑海里首先想到的,不是李白那些神思飘逸的诗句,而是他这个洒脱不羁的人。

惜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所以,在诗的首联,诗人的笔触横空直入,绝不拐弯抹角,直接将那个蔑视权贵的李太白推到读者的眼前。

“李供奉”是李白翰林待召的官衔,之所以写李供奉,就是为了点出李白登此楼的时间和历史背景,因为时间久远,诗人不可能亲睹李白登楼,只能借“惜闻”二字加以虚化,使诗意更具感染力。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如果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样,那就听从内心的声音,纵情诗酒,放浪山水,也未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李白就是这样的潇洒豪放,你看他虽然被赐金放还,人生失意,可他却毫不在乎,照样有着魏晋时阮籍、嵇康一般的名士风度,既能“长啸”,也能“独登楼”。

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形神兼备,可谓先声夺人,这一联写出了李白的潇洒和超逸,令人见之忘俗。

李白曾经写过一种很霸气的古诗(明代文坛领袖的一首怀古诗)(3)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颔联抒发自己对先贤的仰慕和缅怀之情,同时以也托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垂顾”是光顾、屈尊光临之意。

济宁南城这座小酒楼原本籍籍无名,只因为诗仙李白在此宴饮题咏过,此地就和李白这个大诗人一样流芳千古了。

昔日李白一垂顾,就令酒楼名传千古,如今自己这个赫赫有名的文坛领袖也登上此楼,后世的人会记住么?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颈联写景,极写太白楼视野之阔,早晨,日出东方,海上霞光万道,夜晚,月上中天,秋高气爽,景色宜人,“”是黎明色,“天门”指天空。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物是人非,如今自己能够登楼揽胜怀念先贤,该是多么的幸运,只是,昔日的先贤却再也回不来了,这真是令人感伤的事。

王世贞这句“白云海色曙”,似是从杜审言“云霞出海曙”幻化而来,但瑕不掩玉,足以说明他如李白般海阔天空的思维和敏捷的文思。

李白曾经写过一种很霸气的古诗(明代文坛领袖的一首怀古诗)(4)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尾联议论抒情,抒发斯人远去流水悠悠的感慨之情,有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慨叹。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临风怅惘,不尽的忧伤,斯人已逝,想要他再来登高吟咏已不可能,唯有看着楼前的流水日夜不停地流淌,“潺湲”形容水流的样子。

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中说:“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被放还后虽然对前途不再抱有希望,但是,在他的心中还是渴望有人欣赏和懂得,同样,这也是作者内心的感慨。

王世贞这首怀古诗,独具匠心,极富才情和个性,海阔天空,大气磅礴,颇得李白诗歌之韵,可以说非常之李白。

李白曾经写过一种很霸气的古诗(明代文坛领袖的一首怀古诗)(5)

写在后面: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经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引荐,李白得到唐玄宗的赏识,被召供奉翰林,成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

但是,放荡不羁的李白很快厌倦了这种生活,加之又有羡慕嫉妒他的小人从中作梗,于是,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被放还的李白虽然获得了自由,但这又何尝不是失意,于是,他开始了漫游之旅,其间曾客居山东任城。

彼时,济宁州南城有一座名为贺兰氏的酒楼,李白常和朋友宴饮于此,咸通二年,因沈光作《李白酒楼记》,此楼遂被称之为太白楼。

李白故去八百多年后,也就是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时任刑部员外郎的王世贞途经此处,登楼揽胜,怀念先贤,写下这首颇有李白诗歌之韵的五律,读来令人心动。

李白曾经写过一种很霸气的古诗(明代文坛领袖的一首怀古诗)(6)

王世贞画像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