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徐刘刘】作为日本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电视剧(以下简称“日剧”)自1981年进入中国以来,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环球时报》记者通过梳理日剧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对话文化学者和资深剧迷,管窥这些年来两国的影视交往和互学互鉴,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半泽直树第二季大结局时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半泽直树第二季大结局时间(从姿三四郎东京爱情故事到半泽直树)

半泽直树第二季大结局时间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徐刘刘】作为日本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电视剧(以下简称“日剧”)自1981年进入中国以来,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环球时报》记者通过梳理日剧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对话文化学者和资深剧迷,管窥这些年来两国的影视交往和互学互鉴。

40年前的轰动

1981年在上海电视台译制播出的《姿三四郎》是中国大陆引进的首部日剧。这部柔道题材的作品一经播出即受到欢迎,许多观众至今对其中的情节记忆犹新。1983年央视播放的体育题材日剧《排球女将》,讲述以主人公小鹿纯子为代表的一群女中学生为参加奥运会而拼搏的故事,打动很多中国观众。经典日剧《阿信》在中国播出时也引起轰动,甚至有中国观众心疼阿信,联系电视台要给她寄大米……

今年8月,出道50年的日本演员三浦友和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录制的视频引发中国观众的怀旧潮,他的妻子山口百惠当年可是红遍亚洲的知名女星。由他们夫妻二人主演的日剧《血疑》收获无数观众的眼泪,让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白血病”和“AB-RH血型”。

从《东京爱情故事》到《半泽直树》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日剧已能代表亚洲电视剧制作的最高水准。这一时期,为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日本推出由偶像明星出演、年轻制作人主导的“潮流剧”,开辟偶像剧先河。改编自同名漫画的《东京爱情故事》通过描写赤名莉香和永尾完治的爱情经历,展现日本年轻一代的故事,该剧1995年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中国年轻一代观众的喜爱。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日剧迷徐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年走在大街上,音像店里传来的都是由小田和正演唱的《东京爱情故事》主题曲《突如其来的爱情》。虽然是日语歌词,但是谁都能哼唱几句,“当时人们对于永尾完治最后没有选择赤名莉香而沮丧不已,即使20多年过去,莉香的笑容还是能够治愈很多人”。多年后,中国观众再次提起铃木保奈美时仍亲切地将她唤作“莉香”。

随着《101次求婚》《同一屋檐下》《悠长假期》等情感题材的日剧热播,木村拓哉、柏原崇、松岛菜菜子、深田恭子等日本演员在中国斩获一大批“粉丝”。受其启发,中国影视业者也在1998年推出本土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千禧年之后,日剧题材更加丰富多元,爱情、都市、警察、医务、律政、校园、家庭等均有涉及,不少剧目更探讨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一时期,热血励志校园剧《极道鲜师》、催泪励志剧《一公升眼泪》、描写音乐天才向着梦想努力的《交响情人梦》、揭露医学界争权夺利的医疗剧《白色巨塔》等剧目同样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与此同时,中国还出现一批日剧“铁粉”,他们中的一些人还义务充当“字幕组”,自发翻译日剧为满足更多剧迷需求。

2013年,由堺雅人、上户彩等主演的《半泽直树》讲述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银行职员半泽直树的奋斗历程。该剧在年轻的中国观众中被称为“现象级神剧”,第一部播出后就开始期待续集,一等就是7年,直到2020年《半泽直树2》的开播。

当然,如今日剧也面临不小的挑战。随着中国受众接触到更多美剧、英剧、韩剧等外来剧集,再加上中国本土剧集的迅速成长,被挤占了受众空间的日剧在中国越来越小众,受众圈层也日益固化。与凭借《鱿鱼游戏》打开海外市场的韩剧相比,日剧如今的国际影响力已被前者超越,日剧自身题材和类型并无绝对优势,本土制作成本投入有限,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日剧“做大、做强”。

合拍、翻拍、买IP

在影视领域交流方面,中日之间的合作与探索从未停止。早在1986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便与日本放送协会(NHK)合作拍摄六集电视剧《不知其名》,因扮演“阿信”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田中裕子等日本演员先后在北京、石家庄、苏州拍摄,我国著名演员龚雪、王伯昭等人参加演出。

1995年11月,作为二战结束50周年、NHK成立70周年的纪念作品,改编自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同名小说的《大地之子》首次在日本NHK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剧讲述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遗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战争孤儿陆一心在中国成长的经历。该剧在日本首播后大受好评,更多次重播。随后还陆续推出过《爱在左,情在右》(2004年)、《记忆的证明》(2004年)、《苍穹之昴》(2010年)等中日合拍作品。

经典日剧曾多次被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影视公司翻拍。前述医疗剧《白色巨塔》的台湾版于2006年8月在台湾地区首播,由言承旭、张钧甯等担纲主演。该剧被认为是对中国台湾偶像剧的重要突破,打破“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框架,将视角对准现实。

近年来,购买日本知名影视IP进行翻拍成为较常见的做法,例如2017年播出的《深夜食堂》就改编自日版同名剧集,2020年以房产中介为背景的《安家》由日剧《卖房子的女人》改编而来。“但在改编过程中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有些‘日式温情’因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的差异,在我国本土化改编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孙佳山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这需要我国影视行业创作者根据实际社会环境、社会关系进行适当调试,找到符合我国观众接受度的价值内核和叙事结构。孙佳山强调,总体而言,过去几十年,日本影视剧增进中日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在两国文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邢晓婧 徐刘刘

来源: 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