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可以有多大突破?
李少红导演交出了一份非常惊喜的答卷。
论视觉效果和观影体验,《解放·终局营救》的诸多战斗场面,都是优秀的动作片呈现。
论角色塑造,电影中钟汉良饰演的姚哲,已经挣脱了所谓正反派的界限,抛开了好人坏人的单薄对立,很难被定义,有理有据能让观众有代入感、有血有肉能打动人。
论风格节奏,电影在如此紧张激烈的节奏中,甚至还插播了不少幽默内容?
有笑有泪有热血,有家国大义、更有人之常情。
格局很恢弘,细节很饱满。
来,我们从头说起。
第一点,打破刻板角色束缚。
这一类型的电影中好坏阵营的划分是先验、必然的,很容易让角色陷入标签化、脸谱化、套路化的尴尬境地中。
但《解放·终局营救》就是反例,人物角色的拆解和重塑,非常聪明。
钟汉良饰演的姚哲,原本是敌方阵营里的一名军需官,却因为知晓阴谋而被追杀,算是“敌人的敌人”。
这样他应该和我方一条心了吧?但他又只沉迷逃命,一心只想带着女儿远走高飞。
原本,姚哲也并不信任我方人员,要么伙同带路小孩一起行骗脱身,要么在危急关头扔下队友自己逃命,但最终他还是被感化、选择并肩战斗。
电影里周一围、钟汉良二人打配合天衣无缝的战斗场景,简直是一场激昂的双人舞。
既有动作戏份的紧张、刺激、好看,又有价值归属趋同的温暖和正能量。
无论是姚哲这一两难人物内心煎熬的洞悉呈现,还是王迅饰演的可可爱爱的土包子大叔战士,抑或是为保护大家而英勇就义的二毛(郭麒麟饰),每个角色都很鲜明,带着浓缩的明亮高光、让人印象深刻。
第二点,已知结局中的未知悬念感。
涉及历史进程的电影都面临着一个普遍困境:结局人尽皆知、很容易缺乏悬念感。
《解放·终局营救》也同样面对这一难题:人人都知道最后敌方的坏人会死,而胜利属于我方。那么,面对着已知的结局,如何营造出电影中未知的悬念感呢?
“悬念”和“悬念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悬念取决于既定现实,而悬念感取决于电影的叙述手法。
《解放·终局营救》就充分利用姚哲身上的阴谋来调动悬念感,一层一层抽丝剥茧、营造出了强烈的未知悬念感。
下水道里的一群小朋友,真能带他们走出困境吗?
旧楼里会有埋伏吗?
电影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反转,局中局、戏里戏,颇多意外。
这不是一部无波无澜的一眼望得到头的电影,反而相当高能、相当刺激,既有抓人眼球的动作片场面、又有挠人心肺的未知紧张感。
有着教育片的价值格局,但在可看性、可观赏度上也丝毫不输所谓“爽片”类型。
第三点,宏大主题和细微落脚点的并置。
恢弘主题的特色是“大”,但《解放·终局营救》偏偏选择了很小的落脚点。
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正面描写主力部队攻城,而聚焦几个人的“小”分队。
没有过多宣讲大爱、大义、大牺牲,而聚焦一个小孩子的天真、不忍、纯良。
电影中周一围和杨幂饰演的夫妻,因为地下情报员身份不能暴露,纵使相逢也只能装作不识,隔着玻璃遥遥对望。
很动人。
我们常常说家国,家和国是一组血脉相连的对位概念,灌注在每组人物每个小家庭里的情感讲到位了,那么大爱也才真正立住了脚。
电影的最后,有一句双关的用词非常巧妙。
男主隐约听到有人喊他孩子的名字“解放”,恍然望去普天同庆、他喜极而泣。
那未必只是某一个人的名字,那是更博大的温暖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