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1)

文|令狐伯光

张开宙导演,王凯,江疏影等主演的古装剧《清平乐》马上就要正式完结。

这部剧不管是服化道还原的好评,再到支配语文课本的恐惧的北宋名臣。亦或者角色塑造的前后矛盾,还有剧情中朝堂和后宫的问题。

反正《清平乐》自从开播,热闹和争议一点都不少。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2)

如果我们回到本剧的定位上来看,可以非常肯定的说一句:《清平乐》宣传的国产正派历史剧,绝对是的失败了。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此处便不再详细分析。

从《清平乐》宣传的历史剧的失败,再到市场上剩下的极少数历史剧。

未播历史剧最知名的两部,大概是《大秦帝国之天下》和《山河月明》,其它比较传统的历史剧已经很稀少。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3)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

中国的历史剧为何越来越少呢?

说到底就是我们为何再拍不出《大明王朝》呢?

01中国传统历史剧

现在为何拍不出《大明王朝》这样的历史剧?

单独从作品延伸到幕后团队,自然是导演编剧不行了,演员不行了等等。

实际上背后的原因非常的复杂,伯光决定从中国电视剧产业平台,再到消费者审美上面出发,分析一下中国历史剧的兴盛衰落。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4)

中国传统历史剧,与早期中国观众组成和影视剧传播的平台有很大关系。

8090年代,直至中国网络视频时代崛起之前。

那时的观众消费影视文化的平台,不管什么阶级年龄都是电视台,条件好的有vcd和dvd。但和网络时代让青少年和中老年观众带来的审美割裂,有着天壤之别。

为什么讲这个呢?

506070年代出身的观众,因为历史原因整体受教育的程度,不太高。他们对于影视文化的消费观,本质上并不怎么挑剔!

这些年播放玛丽苏宫廷剧、都市言情剧、婆媳撕逼剧和抗日战争剧。还是以前的历史正剧、年代剧、谍战剧等等。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5)

难道不是同一批观众吗?

当时还是青少年的80后90后同样也在看,但他们整体接受教育程度较高,成年后进入互联网时代,立刻通过网络接触到发达国家优秀的流行文化。

国内中老年群体审美观,则停留在了原地。

这些似乎与中国历史剧衰落没有什么关系?

中国历史剧的衰落,现在很多观众一味怪罪影视从业者的导演、编剧和演员的水平下降。其实是顶层政府的政策导向——中间电视剧的生产商——播放平台与消费者,这些环节全部缺一不可。

简而言之:随着中国发展这个大环境的改变,中国历史剧自然而然出现了衰落的状态。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6)

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一旦讲到早期的历史剧,还包括年代剧、战争剧、谍战剧和都市剧等正剧,都觉得非常好看?

当时的电视剧好看的原因是什么呢?

02中国历史剧的巅峰

2001年签署WTO前的中国,当时的中国内地是计划经济时代,与现在市场经济导向的商业时代是完全不同的。

90年代前后的央视版《四大名著》,便是计划经济导向的电视剧最佳代表。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7)

那个时代,体制内聚集大量中国文化领域的精英人才,拍摄影视剧可以不计较成本,可以不计较时间,可以不惜用精英去堆。

同时从影视业者的艺术坚持,对于商业汇报不要求(工资制)。

那个时代能用精英人才去堆,能动用中国军队去当古代士兵,能够请文化界的历史和文化学者做影视顾问——

现在当然也能,请顾问的钱财是不如小鲜肉的报酬,但也是需要钱的啊,这可和当时计划经济导向的效果不是一回事。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8)

内地擅长的历史剧和年代剧,与中国发展的阶段息息相关。

中国历史足够长,近代经历足够坎坷。这些题材的影视从业者,比如导演编剧有着现实生活成长经历的支撑。

为什么90年代的香港能拍都市商战剧的《大时代》?

为什么到现在内地都拍不好都市商战剧?优秀的商战剧总是集中在清末,民国和近代呢?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9)

内地的经济发展,城市化的时间远远晚于香港,导演编剧和影视从业者自身经历不足,这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001年,中国签署了WTO,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彻底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中国内地原本擅长的历史剧,年代剧、商战剧,农村剧和都市剧。也是一个影视从业者从体制导向,到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

2001年左右,从清代的《三大王朝》,到《汉武大帝》《走向共和》,再到巅峰的《大明王朝1566》。

这已经很清晰的勾勒出了历史剧巅峰到衰落的过程。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10)

中国历史剧作品、数量和质量的起伏,基本和精英人才的商业化一致。

2007年的《大明王朝1566》后,中国历史剧只剩一支独苗《大秦帝国》系列,差不多也是计划经济时代延续下来的历史剧。

03中国历史剧的衰落

中国历史剧代表的严肃剧,怎么就衰落了呢?

这种“计划经济”不怎么计商业回报的生产模式,与美剧、英剧、日韩剧等等,这种市场经济成熟产业链相比,完全不符合时代了。

市场经济时代,历史剧生产模式逐渐变得落后,同时不受到当时观众的欢迎。

这个时候,相信会观众出来说:以前内地拍摄的那些正剧才是哭呗和品质保障,这才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良心——

但是谁能解释一下。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11)

为什么很多口碑质量很高的正剧,开播时收视率全部扑街了吗?

最典型的就是历史剧巅峰《大明王朝1566》,战争剧巅峰《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有大量同时代的正剧,都是后来互联网口碑封神,但热播时收视扑街。

这么一来,这些剧背后的影视公司和从业人员该怎么办?

1、中国观众结构的变化

中国观众的结构随着着经济发展,一同开始发生变化。

才成长起来80后和90后,2010年后主流进入了“流量明星”的时代。

中国正剧收视率不佳的情况之下,当时当时市场主流的电视剧是什么呢?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12)

国内中老年观众群体:《隋唐英雄》能够拍五部,《济公》《天天有喜》和张馨予版《封神演义》等等。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13)

国内的青少年群体:于正《宫》系列能拍四部,金庸翻拍剧数部,各种玛丽苏剧和大女主雷剧,可谓层出不穷。

现在回头看看,这些古装剧全是雷剧和神剧。

观众却是历史剧的同一批观众,只是当初的童年变成青少年,当初的青少年变成了中老年观众。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14)

国内教育程度较高青少年:网络时代带来的技术优势,他们纷纷投入英剧,美剧、日剧和部分韩剧的怀抱。

单独从语言方面来讲,国外影视剧与普通观众便有门槛。

国内的主流观众支撑着这样的电视剧市场,历史剧怎么可能不衰落?

不管如何,中国观众结构选择的变化,绝对是历史剧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来说去,这难道是在观众喽?

2、中国历史剧的生产力落后

前面说过,“计划经济”时代电视剧的生产模式,与“市场经济”的生产模式相比,它是落后于时代的。

这个背后延伸的原因,其实也有很多。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15)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16)

但是“生产力落后”带来最直观的差距,肯定是旧有电视剧门面的制作水平,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发达国家的电视剧。

英剧和美剧的制作水平有多高,相信不用赘述。

内地老派的严肃剧集,因为投资和技术等等原因。反正在制作上面真的落后太多。

以2017年的大爆剧《人民的名义》为例,它其实是类似美剧《纸牌屋》的。

但它的制作水平和美剧相比,输得不止一星半点,两部剧相似的片头风格就能证明了,可是即使如此,《人民的名义》当年在国内已经不敷衍了。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17)

哪怕是2020年了,很多旧派国产剧导演团队对于制作仍然没有太高追求。

比如张译的警匪网剧《重生》,明显老派都市剧和农村剧的《如果岁月可回头》和《绿水青山带笑颜》等等。

相比,2020年其它剧《新世界》,《精英律师》和《安家》便要好上很多。

更不用提,制作上早走到电视台剧前面的网剧,如《唐人街探案》网剧、《龙岭迷窟》和港剧《叹息桥》等。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18)

说到底,“生产力落后”的电视剧,导致不受年轻观众的喜欢。

你制作水平确实不够吸引人,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和国外剧相比。你故事剧情陈旧没有突破,显得沉闷还有比较土。

伯光就是农村出身,但大量旧派年代剧和都市生活剧,看上去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相反,明明同样题材的《大江大河》却能成为爆款剧呢?

最后再总结一起讲。

3、中国政策的导向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19)

既然中国历史剧的衰落,前面说了观众和中间生产商。

一开始却说过政府政策导向也是有原因的。

这个关键是伯光写稿子还不能写太明白,原因大家都懂。

这里只提供一个我个人长久以来,都觉得现在拍历史剧矛盾纠结的一个地方。

众所周知,国内因为现实种种的因素,比如少数民族问题,再到有些血腥和黑暗的问题。历史剧如果太写实往往无法通过的。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20)

很多古装剧只能选择架空朝代,但因为大多架空又有历史原型,这又变成了“解构中国历史”。

所以,官方又出了一个古装剧不能架空的条件。这就又绕回来了,真的按照真实的历史拍,历史上黑暗的事情,与少数民族的纠葛存在千年,你又不能正面的拍出来。

注:国内重大历史剧的标尺要严格很多,审批程序非常麻烦,台词都要一句一句过,同时剧本过审还不代表成片过审。

这么一来,历史剧还能怎么拍呢?

其实说得难听一些,现在即使有《大明王朝》和《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的剧本,还能不能拍出来都要打个?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21)

所以,这三个原因导致了历史剧的衰落。

电视剧商业回报的减少——导致着资本投入的减少——电视台购买严肃剧的意愿也会减少——如此开始恶性循环——

04中国历史剧的未来

结论已经非常的明显了。

那就是在符合官方政策的情况下,做到和国际接轨的制作水平,演员的搭配更加合理,同时剧本要过硬便。

2020年的国产剧,差不多已经满足了前三项了。

符合官方的政策,与国际接轨的制作水平,演员的搭配更的加合理。

这个标志性的剧仍然是2015年的《琅琊榜》带来,如果要举年代剧的例子,正午阳光的《大江大河》堪称代表。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22)

其它像《军师联盟》《延禧攻略》《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

这些剧肯定是符合官方政策的,制作国内顶级甚至开始追赶英美剧(《庆余年》你弱了),演员阵容是当红演员搭配实力派老戏骨。

上面列举的几部大剧,已经是剧本相当不错的了。

但和过去的严肃正剧相比,剧本的差距仍然不是一星半点。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23)

更不用提,从《天盛长歌》《鹤唳华亭》再到《清平乐》。前三项都满足的情况之下,剧本方面统统出现巨大的问题,虽然问题并不一致。

解决的办法猜到了没有?

这些电视剧的好制作、好演员,只要再搭配一个好的剧本,不正好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不一定能拍出下一个《大明王朝1566》,但可以肯定能拍出很多类似《琅琊榜》《庆余年》等,这样优秀热门剧集。

但即使这样还是远远不足的,《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等古装剧,剧本能和《大明王朝》比较吗?

清平乐为什么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清平乐是伪历史剧)(24)

答案是拍马都赶不上的,这个差距不可以道理计。

更不用提口碑质量高开低走,到现在刚刚收官的《清平乐》了。

不过,当国内市场这样的电视剧成为主流,也就证明中国电视剧产业的成熟。

到时产品和观众开始双双的下沉,更加严肃(历史剧)的空间才会开始出现,到时才能拍出非常优秀的历史剧。

不过,真的等到那一天的。

那就不是下部《大明王朝》了,而是符合新时代的中国历史剧!

现在的《清平乐》们,先是先解决剧本问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