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能力的阅读理解(真正的阅读理解不在刷阅读题)(1)

天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边读书一边运动

朋友说,孩子的阅读理解拿不到高分,想让我帮娃儿提点一下。比如说,刷一刷相应年级的阅读理解题。

说实话,有点冒黑线。我自己的学生时代已经遥远了,那时候丝毫不觉得阅读理解有什么难度,因为喜欢看闲书,做阅读理解题也觉得是信手拈来的事情。

现在的阅读理解题跟以前不一样了。我自家的孩子,读书量也比较大,但在阅读理解题上,也未必能拿满分——可以参考的是,一些作家做自己文章衍生的阅读理解,甚至也不能拿高分。

为了提高阅读理解的分数而刷阅读题,等于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根本之道,还是要静下心来,利用假期的大块时间,大量阅读。

关于阅读能力的阅读理解(真正的阅读理解不在刷阅读题)(2)

天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跟主持人一起读书

所谓大量阅读,不在于重复的阅读子曰诗云,不在于背诵,不在于人云亦云地阅读名著,而在于思辨力和理解力的培养。

我们的文化中缺少思辨的土壤。“从古至今,我们都更强调的是对经典文本的记忆和注释,而不是质疑和创新。”

那么,在读物的选择上面,一定要多元化,要有比较纯粹的文学名著,也要有比较市井的《杂文选刊》,读比较古板的哲学经典,也要读嬉笑怒骂的时文爆文,回溯到阅读的源头,忘掉阅读理解题,回到阅读本身。

关于阅读能力的阅读理解(真正的阅读理解不在刷阅读题)(3)

天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小学生自由阅读

阅读和写作,考试怎么考,课堂就怎么教。孩子们在语文课上学的阅读理解,往往只是一种“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辩,也不是真正的理解能力。这样的阅读理解题,等到毕业后,生活中就几乎会陷入不阅读,因为生活没有标准答案。

而不同文体的各种阅读,这可以让人从不同角度,理解一种事物下,各层面人士的想法,不至于纠结。

写作也一样,中小学的写作训练成了写“八股文”,那些真正和生活、和真实情感发生碰撞的,活生生的写作,消失了。而演讲、辩论等生活化的语言运用能力,因为考试不考,课堂上更是难有其一席之地。

关于阅读能力的阅读理解(真正的阅读理解不在刷阅读题)(4)

天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孩子们和电台主播一起读书

新课标中提出的“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想要真正落到语文教学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的说法,首次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学任务中出现,这突显出家庭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整本书阅读,把阅读还给家庭,还给孩子,让孩子不受干扰的阅读各种好书,回归到阅读本身的乐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整本书阅读最大的好处是,让他们能有时间沉浸在一本书、某一个故事里。这些结构良好的文学故事所虚构的世界,能为他们带来有关情感、欲望、道德、意志方面的体验;而高年级学生,更需要进行专题性的思考,对战争与和平、审美与道德、个体与文化体验的讨论。”

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呢?

第一,尊重孩子选书的自由。

千万不要将整本书阅读当成任务让学生去完成,不必强调阅读笔记、读后感之类的硬性任务。可以让孩子读完后随意的聊聊天,把他认为有所触动的地方拿出来和父母分享。

第二,父母的作用在于寻找更好的阅读资源,让孩子的阅读更轻松更有趣。

其实有很多数字资源对阅读是相当友好的,比如新疆图书馆的小程序“新语听书”,很多必读书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有些一时找不到的纸质书,在这个小程序里面,可以找到有声版。有些可买可不买的书,听听有声版也就可以了。

第三,可以参加各种阅读活动。

公立图书馆有各种阅读活动。天山区新时代实践中心也有各种阅读活动。一些出版社和杂志社也有很好的阅读活动。

关于阅读能力的阅读理解(真正的阅读理解不在刷阅读题)(5)

关于阅读能力的阅读理解(真正的阅读理解不在刷阅读题)(6)

关于阅读能力的阅读理解(真正的阅读理解不在刷阅读题)(7)

天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阅读活动

没有整本书的阅读,何来思辨性思维?就像没有生活,也就不存在思辨性写作。

第四,相信孩子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经常见家长说,我的孩子不爱看书。

其实呢?当孩子拿起军事枪支的书的时候,当孩子拿起汽车或者旅游书的时候,当孩子拿起一本美术史的书时,大人常常烦躁地阻止,孩子从自己兴趣出发的阅读常常不受鼓励。

在一些家长眼中,书特指教科书,特指世界名著或四大名著,特指数理化英语,“闲书”是不受鼓励的,但,高考的试卷上,出现了红楼梦,出现了史记,出现了书法史上的小名词,出现了围棋棋谱的小术语…如果阅读量足够大的话,其实是可以分离出阅读或者作文材料中的核心元素,从容完成命题作文。

大量阅读,才能跳出限定性的作文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