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放假后,孩子在家时间变长,亲子之间的矛盾也突增了。特别是家有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更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一个朋友昨晚就和他14岁的儿子上演了一场家庭伦理大战。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儿子放假在家,贪恋手机。初二的学生,天天玩手机,谁看了都上火。刚开始,爷儿俩就事论事简单争论,怎奈朋友越说越上火,儿子也不依不饶,然后就发展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儿子忍耐不住情绪大爆发了,狠狠地将一记重拳打在了朋友的胸膛上。

15岁儿子打父亲(14岁儿子拳打亲爹)(1)

朋友被打的瞬间,懵了!自古都是“老子打儿子”,现在儿子造反了,竟然打起了老子。被打后,朋友不禁悲从中来。活了大半生,存款没多少,儿子也没教育好,顿感自己的失败。于是,一声不响地回屋去了。他老婆见事不好,一早赶快把她儿子送亲戚家去了。

事后,朋友无奈地说,亲爹都没有那个破手机重要,心里特别寒!现在都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了。有时候还悲观地想,这样的孩子还有救吗?

不得不说,孩子的做法,确实让人心伤。但是和大人相比,他终究还是个孩子,心智、见识、控制力远不及大人,想让他先学会让步,忍耐,现阶段估计还难。

15岁儿子打父亲(14岁儿子拳打亲爹)(2)

再说,孩子有没有救,都是亲生的。你还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自己眼皮底下继续堕落下去不成?既然做不到,那只能先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再寻求解决之道了。

14岁了,半大个小伙子,该如何教育?

首先,物极必反,教育孩子要留有余地,别把孩子逼入死角。14岁的孩子,论个头,论力气,和大人不相上下,再加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那股蛮劲、猛劲,若真动起手来,大人不见得打得过,弄不好,就是两败俱伤。所以有冲突,千万别动手,大人说教,一定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别把孩子逼入死角。

第二、教育孩子一定要找到能降服他的点

“知子莫若父”,教育孩子要看孩子性格,什么样的性格,就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孩子属于“顺毛驴儿”型的,采用蛮教育方式估计是行不通的,只有摸着他的脾气,顺着他,他才会动力十足。但如果孩子属于“鞭策”型的,三天不打或者几天不说教,他就放飞自我,那就有很必要时刻施压一下。

养育孩子十几年,作为父母不了解孩子的个性、软肋是失败的。“一物降一物”,父母一旦被孩子降住,那只会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父母需要做孩子的引领者,而不是跟随者。

15岁儿子打父亲(14岁儿子拳打亲爹)(3)

第三、事急则缓,事缓则圆

“急躁”现在父母的通病,遇到孩子问题时,总是急于解决问题,缺乏足够的耐心。其实,家长的说教,14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听得懂。如果他听不懂,那完全是不想听。他不想听的时候,你说什么都徒劳,不如,遇事缓一缓再说。遇到亲子冲突,多给孩子冷静、思考、缓冲的时间,带孩子情绪平复再进行说教。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遇事则缓”通常非常有效。

第四、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万物都有它的成长规律,抓住规律,往往会事半功倍。这个道理用在孩子身上也非常的适应。14岁的孩子,从成长规律来说正值青春期,青春期的特点就是不服管,挑战父母的权威,喜欢和父母唱反调。懂得这些,就会少些焦虑,同时也会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教育方法。所以,努力做一名学习型父母吧,你的努力也会在孩子身上得到体现。

15岁儿子打父亲(14岁儿子拳打亲爹)(4)

第五、为孩子找到更多快乐的点

孩子迷恋手机,那是因为只有手机让他感到快乐或者有成就感,而那个手机恰恰是父母给予的。父母除学习外,应该多方面的为孩子找到快乐的点。比如“读万卷书”再比如“行万里路”,抑或是培养一门兴趣爱好。当其他快乐大过手机时,当孩子有更多事情去忙碌时,手机就慢慢被遗忘了。

不要直接制止孩子玩手机,不动声色地分散他的精力,也许才是更有效的办法。

朋友的事情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第一、孩子在小的时候,不要一味只抓学习,一定要让他多参与活动,因为在活动中,你才会看到孩子最真实的样子,比如争强好胜、太看重别人的想法,孩子的受挫程度,有些东西是学习上看不出来,但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

第二、家里立威

家里一定要有一个能让孩子敬畏的人,也就是俗话说的家里得有一个“能震得住”孩子的人。未来,孩子成长路上有什么差错,这个人才有力量把他拉得回。

第三、教育孩子要从小抓起

上了小学后,孩子越来越难教,很多家长都深有感触。所以立规矩、培养习惯一定要趁早。

15岁儿子打父亲(14岁儿子拳打亲爹)(5)

第四、良好的家风

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处在家庭中,很容易“上行下效”,“耳濡目染”,所以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从小给他创造什么样的环境。

孩子青春期后,很多家长慢慢意识到自己的教育问题,同时在吃了不少教育苦果后,也开始慢慢觉醒,只要家长勇于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言放弃,用心寻找改变孩子的方法,任何孩子都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