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解放战争期间战役全集(虎将王必成带出的头等主力师)(1)

文/朱晓明

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方阵中,这是一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英雄之师,曾为新四军甲等旅,是陈粟首长亲自指挥作战时间最长的部队之一。

威震华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70师前身历史可追溯至1938年1月组建而成的新四军第2支队。1939年11月,2支队与1支队在苏南溧阳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1940年1月,以原新四军第2支队部分机关人员为基础恢复组建新的第2支队领导机构,司令员罗忠毅、副司令员廖海涛,此为70师师部的诞生。不久,新2支队先后组建新4、新3团、独立1、2团。1941年4月,新2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16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下辖第46、47团、独立2团。同年7月组建第48团。

1941年11月塘马事变中,16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壮烈牺牲。48团伤亡惨重,撤消番号和建制。6师师长谭震林兼任16旅旅长,47团政委钟国楚任16旅政委。1942年4月,18旅旅长江渭清调任16旅政委,钟国楚改任16旅旅长。同年10月,新四军6师与1师机关合并,称新四军第1师,16旅归1师建制,18旅51团编入16旅。1943年1月,1师2旅主力南下与16旅合编为新的16旅,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下辖第46、47、48、51团、独立2团及教导大队。1944年2月,16旅兼新四军苏皖军区。1945年1月,16旅改为苏浙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下辖第1、2、3支队和独立2团。

1945年10月,1纵与地方武装2个团组建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下辖第46、48、50、52、54团。1946年3月,以6纵所辖4个团为基础组建华中野战军第6师16旅,旅长钟国楚、政委罗维道,下辖第46、47、48团。1947年2月,16旅改称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师长张云龙、政委宋文,下辖第46、47、48团。1949年2月,1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70师,师长陈仁洪、政委谢立全,下辖第208、209、210团。

粟裕解放战争期间战役全集(虎将王必成带出的头等主力师)(2)

◆著名“虎将”王必成中将。

70师是一支诞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久经沙场、战功卓著。该师作风过硬,机动能力强,擅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作战。几十年以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参加战役、战斗2000余次,歼敌13万余人。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该师前身部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战时期,参加了卫岗、贺甲、黄桥、杭村等战斗,歼敌55862人,创下新四军江南首战日军、首俘日寇、首克敌据点、首夺敌县城的纪录,为开辟和坚持苏南、苏北、浙西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老2团(210团)因作战勇猛顽强、每战必胜,打出了虎威,被新四军授予“战斗模范团”称号,江南人民誉其“老虎团”,团长王必成也被赞为“王老虎”。解放战争时期,该师先后参加了苏中、涟水、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沙土集、豫东、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战斗,是三野的头等主力师,著名的“叶王陶”部队的中坚,其下属各团分别被称为“打不垮的46团,赶不走的47团,大大的48团”。

众所周知,24军在我军战斗序列中有着“老虎军”之美誉,闻名遐迩的“老虎团”又在70师建制内,70师堪称“虎军雄师”。从这支英雄部队里,走出了一大批战功卓著、威名赫赫的高级将领,仅大军区正职的就有“虎将”之称的昆明军区、武汉军区司令员王必成中将、济南军区政委陈仁洪少将、福州军区政委江渭清、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上将等。

首战泰兴

1946年7月上旬,国民党第1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5个整编师12万人,分四路向我苏中解放区如皋、海安大举进犯。我华中野战军在粟裕、谭震林指挥下,决心集中主力16个团,乘敌全面进攻前夕,先发制人,首先向侵占我宣家堡、泰兴之敌发起攻击,求歼由口岸、泰州来援之敌。部署1师攻击宣家堡,6师攻击泰兴。

泰兴位于我华中解放区的南端,城高7米,护城河宽38米,工事比较坚固。该城交通便利,为敌向我解放区进攻的出发地域之一,1946年初,由国民党军整83师19旅57团侵占。整83师前身为国民党军第100军,蒋之嫡系部队,美械装备,战斗力为进犯之敌最强。驻守泰兴的57团自诩为“天下第一团”,骄横非常,曾狂言“如果共军打下泰兴,歼灭了57团,那他们就可以倒背着枪,一弹不发地走进南京城。”

苏中首战,关系战役全局。华中野6师首长深感责任重大。经过现场仔细勘察,决定以16旅战斗力最强的48团主攻泰兴南门,46、47团在泰兴东南的张家桥、大生桥地区,阻击可能由靖江、天星桥来援之敌。另以18旅部队突击大、小西门和北门。战斗打响前,48团曾派人化装进城侦察,弄清了南门内外敌人的工事构筑和兵力部署,确定将敌辎重连防御地段为主攻点。

7月13日黄昏,6师部队进抵城郊。21时发起战斗,14日晨扫清了城外据点,完成了合围。因部队准备充分,士气高昂,6师决定14日傍晚发起总攻。

粟裕解放战争期间战役全集(虎将王必成带出的头等主力师)(3)

◆泰兴战斗中,16旅部队向敌攻击。

17时30分,我6师炮兵突然猛烈开火,一排排怒吼的炮弹砸在敌人阵地上,扫清了步兵前进道路上的障碍。48团1营1连以勇猛迅速的动作强渡护城河,攀登城墙,仅用20分钟就打开了突破口。在战斗中,1营机枪连重机枪班班长胡忠林带病参战,用重机枪掩护步兵冲击。在突击队受阻时,他带领战士改换地形不利的机枪阵地,把重机枪架在渡口处的一房顶,连打250发子弹,摧毁了敌城墙上的火力点。而后,他和战友们把重机枪架在一个大木盆上,迅速过河,奋力登上城头,居高临下,将反击之敌打得鬼哭狼嚎,死伤大片,掩护全营向纵深猛攻,为巩固突破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胡忠林被华中野战军授予“一级人民英雄”称号,1950年9月,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在1营突破城墙的时候,3营亦打开突破口,迅速向西发展,接应主攻大西门的18旅52团1营进城并继续向纵深插入。2营则沿1营突破口进城,直向东门穿插,割断了敌一个营与团部的联系。

在16旅打开南门的时候,18旅部队两次攻击未果,被阻于护城河边。52团1营在48团接应下,乘敌不备,强行登城并向城北发展。敌遭攻击和发现我军突入城内,已呈动摇。52团2营和53团1营相继突破小西门和北门。激战至午夜,18旅部队攻占了东西大街及其以北地区。

15日凌晨4时,16旅47团入城参战,围歼被分割包围于东门南侧之敌1个营。该敌在我强力攻击和政治攻势下,被迫放下武器。此时,16旅歼敌1个营又1个连,毙俘敌约500人。敌57团团部及残敌约两个连退守城东庆云寺,凭借核心工事顽抗待援。至当日下午,6师已歼敌57团大部及地方土顽一部共1590人,其中俘敌1205人。

16日,敌重兵迫近,战局急剧变化,我华中野战军首长鉴于宣家堡之敌已被1师歼灭,泰兴守敌除团部外,也几近全歼,遂决定停攻泰兴残敌,主力转移到如皋以南,准备打击由南通北犯之敌整49师。

宣、泰战斗为苏中战役第一仗,首战告捷,意义重大,不仅打掉了进攻之敌的中路,扩大了自己的回旋余地,为转移兵力、连续作战创造了条件。而且这次战斗也是华中我军在解放战争中迎击蒋军大举进攻的第一个胜利战斗,获得了与美械装备的敌军作战的经验。

两战涟水

在苏中战役进行的同时,敌精锐主力第5军及整74师等部也向我淮南根据地大举进犯,我淮南、淮北解放区相继失陷。10月,敌整74师在攻占我两淮地区后,向涟水进犯,企图侵犯我苏北全境,截歼我党政军后方机关。

为掩护我华中党政军后方机关向山东解放区转移,10月21日,华中野战军6师奉命从宿北地区急速回师东进,驰援涟水。涟水西南距淮阴70里,为苏北重镇,是山东解放区与华中解放区的连接枢纽。

经两昼夜急行军220里,6师16旅于23日晚赶到涟水城北。此时,我10纵、11纵已与敌激战两昼夜,疲惫非常。进犯之敌整74师和整28师192旅已冲过涟水城南淤黄河,抢占堤岸,有一个加强连已从南门突入城内。情况紧急,16旅发扬不怕疲劳、英勇顽强的精神,立即参战。旅以47团、48团各两个营从涟水东南,沿大堤由东向西反击敌人,46团则沿大堤向西配合友邻歼灭突入城内和占领大堤之敌。

24日拂晓前,47团、48团从城南正面出击,将敌千余人压缩在淤黄河沙滩上,歼其一部。25日,敌在飞机和炮火支援下,依靠滩涂阵地背水顽抗。当晚我48团对滩头固守残敌发动猛烈进攻,将其大部歼灭,少数敌人泅水南逃。在战斗中,48团3连1排与敌展开肉搏战,1班长茅永年奋勇杀敌,缴获机枪1挺,冲锋枪3支,毙敌3名,孤身俘敌副团长以下87名,战后被评为“华东二级战斗英雄”。

26日,敌在飞机掩护下,向南狼狈溃逃,我乘胜追击,收复带河镇。敌整74师等部遭到8000余人的重大伤亡,被迫退回两淮。

第一次涟水保卫战,16旅歼敌3000余人。战后,进至涟水西北陈师庵地区休整,总结对敌王牌74师的作战经验,并补充了新战士500余人。

粟裕解放战争期间战役全集(虎将王必成带出的头等主力师)(4)

◆二战涟水,16旅在涟南阻击敌28师。

12月初,敌整74师、整28师和第7军由淮阴再度北犯涟水。敌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改变战术,隐蔽主要攻击方向,先以整28师192旅与我涟水正面外围纠缠,吸引我主力到钦工、马厂一线作战,消耗我有生力量。

6师部队在涟南采取运动防御,节节抗击敌整28师,连续10天的阻击,部队伤亡较大。敌整74师和第7军一部在空军和优势炮火的掩护下,沿西坝、悦来集、带河镇方向,从涟水城以西向我防御侧翼实施主攻突破。12月14日,敌突破带河镇我10纵6旅阵地,沿淤黄河北岸大堤以北之狭长地带直扑涟水城。16旅奉紧急命令,星夜从涟南30余里撤回增援。

15日上午,16旅首长正在勘察地形,划分各团战斗任务时,闻敌已迫近大关,即以47团两个营急援大关,与敌激战于南大堤,战至黄昏大关被敌突破。当夜,16旅又组织48团第2、3营和47团第1、3营沿大堤向西、北反击,将敌击退。

16日拂晓前,敌主力在空军和猛烈炮火掩护下,继续沿大堤向东猛攻。我16旅指战员浴血奋战,多次与敌展开白刃搏斗,打退敌人十几次冲锋,伤亡激增,有的连队只剩下三、五人还在战斗。坚守大堤的47团2营伤亡尤重,没有援兵上来,渐渐不支。激战至8时,敌已逼近涟水城垣,另一路敌人在占领大关后,突破了我46团王庄结合部。至中午12时许,敌倚靠强大火力和兵力,终于从北门和西门突入城内,我16旅在18旅掩护下被迫撤出战斗。

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敌整74师以伤亡4000余人的代价,占领了一座空城。我6师伤亡惨重,达5000余人。16旅指战员前仆后继,英勇顽强,伤亡亦有2000余人,其中牺牲营级干部9人,连级干部36人,是该部历史上伤亡最大的一次。6师副师长王必成发誓:“血债要用血来还!”5个月后,由6师改编的华野6纵就与兄弟部队一起将冤家对头敌整74师全歼于孟良崮,中将师长张灵甫毙命,报了涟水之仇。

黄崖山阻击战

1947年5月12日16时,正在鲁南活动的华野6纵,接到野司陈、粟火急电令:“6纵回师昼夜兼程,飞兵向东北疾进,限14日夜间占领垛庄,断敌退路,完成战役合围,坚决阻击整25师和整83师的增援,保障主力围歼敌74师于孟良崮地区。”6纵受命后,夜以继日地向垛庄疾进。这次要围歼敌王牌军、五大主力之首,而且是纵队的死对头,全体指战员的胸膛都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士气特别高昂,部队提前赶到预定地域,陈毅赞其“飞将军从天而降”。

14日夜,18师占领垛庄,切断了敌74师惟一的后路,我华野5个主力纵队将其团团围困在以孟良崮为中心的狭长地带。敌74师发现被我彻底合围后,决心依托山地固守待援,吸住我军主力进行决战。6纵在占领垛庄的同时,即令16师(欠46团)迅速抢占黄崖山、狼虎山,协同北面的1纵,坚决阻击敌整25师向孟良崮增援。令17师占领大旺山、牛头山、大朝山,阻敌整83师增援。16师46团和纵队特务团为预备队。

敌整25师在蒋介石严厉督令下,拼命增援。黄崖山距离孟良崮只有5公里,是通往孟良崮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一旦该敌越过黄崖山,经过一片开阔地,就能与整74师会合。16师能不能抢占、固守黄崖山,是关系到取得战役胜利的重要环节,面对凶狠的敌人,无疑是一场硬仗、恶仗。

粟裕解放战争期间战役全集(虎将王必成带出的头等主力师)(5)

16师参加黄崖山阻击战,确保主力围歼敌整74师。

14日晚,16师开始抢占黄崖山,以48团跑步占领550高地——黄崖山及其西北与东南一线无名高地;以47团抢占黄崖山以南之狼虎山、睡虎山和城墙山阻止敌右翼可能的迂回冲击。这时,敌25师一部也正向黄崖山疾进,企图抢先通过,打通与74师的联系。

受命后,48团3营轻装向黄崖山奔去。15日拂晓,黄崖山上浓雾弥漫,敌我两军同时赶到山脚。这是一场抢时间、比速度的激烈争夺战。我前卫9连连长瞿祖生率先头班接近山顶时,发现敌有1个排刚占领了制高点。9连各班排,在连长一声令下,近百个手榴弹一起飞向山头,在手榴弹爆炸的瞬间冲上山顶,将敌人赶下山去。9连迅速展开,以铁锹、十字镐抢修工事。不久,敌1个营在纵深炮火掩护下,向黄崖山发起冲击,当接近山顶数十米处,被9连一阵手榴弹和机枪、冲锋枪的扫射,遗尸数十具退下山去。10时许敌1个营再次冲击黄崖山,另以约两个营的兵力进攻550以南无名高地,企图以优势兵力冲开一条通路,继续向东进攻。此时48团3营已全部上山展开,进攻之敌遭我无名高地的7连正面阻击及占领狼虎山、城墙山之47团1营的火力侧击,伤亡惨重,被迫后撤。进攻黄崖山正面的敌人,又一次被9连打了下去。

敌整25师两次进攻均被我击退,犹不甘心,于11时25分,以两个团的兵力,同时向黄崖山、狼虎山、城墙山发动进攻,并召来两架野马式战斗机,向我各山头投弹、扫射。敌步兵冲上山腰,我47团1连在轻重机枪掩护下一个反击,将敌赶下山去。不久,敌又发动进攻,一部分敌人冲上黄崖山,48团指战员在山头与敌进行白刃格斗,再次将敌打退。下午15时,16师令47团接替48团防务,同时以46团1营占领玉皇顶,其余部队接替狼虎山、城墙山、睡虎山阵地。48团撤至西长明以西担任预备队。

当日傍晚,敌25师以约两个旅的兵力,再次发动猛攻,第一线4个营被我击退后,第二线部队马上接着进攻。我46团、47团深知阻击的重要意义,在各高地顽强作战,打垮敌一次又一次的连续冲击,并利用战斗间隙整顿组织,搜集弹药,抢修工事。敌25师多次猛攻未果,伤亡惨重。夜间,敌一部企图利用夜幕掩护从睡虎山以南绕道东进,被我预伏于石屋山、老峪一线的部队发现,当即拦阻击退。此后,敌25师再也无力进攻。

我阻击部队的作战,十分艰难,在敌终日连续攻击下,指战员们忍饥耐渴,顽强坚守。无论进攻之敌兵力多少,还是突破方向多变,阵地始终在我手里。敌25师离孟良崮近不过咫尺,却不能救援,只好眼睁睁地看着74师被我全歼。

淮海狂飙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6纵和兄弟纵队一起,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新安镇地区的敌黄百韬兵团迅猛攻击前进。11日晚,6纵进至碾庄圩、曹八集以南以西地区,会同沿陇海铁路两侧向西追击的兄弟纵队一起,达成了对敌黄百韬兵团的包围。

趁敌惊魂未定,我军开始扫清外围,压缩包围圈,6纵于11、12两日,以6个团的兵力,先后对碾庄圩东南、西南、以西的大张庄、王家集、王庄和后吕之敌发起猛烈攻击。16师以46团、47团,并指挥17师49团,于12日夜间攻击王家集,采用对壕作业,将堑壕、交通壕一直挖到距敌前沿80米处。战斗打响后,部队连续突击,顺利攻占王家集,歼敌44军150师448团4个连,敌团部撤往河北王庄。

13日夜,16师3个团在17师49团两个营及50团的协同下,三面围攻王庄。该师以46团、47团分由西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实施攻击,48团除一个营协同50团防敌北逃外,余作第二梯队。当日20时,进攻发起,46团以两个爆破班实施轮番爆破,约半小时,夺取庄西北两个地堡群,攻入庄沿民房歼敌两个连。47团在夺取西南集团工事续向庄沿攻击时,守敌两个连突然进行反击,我4连1、3排打退敌三次冲锋,但后续部队在敌强烈照明下为敌炽盛火力所阻。从东边进攻的49团两个营于22时30分打到庄中心,敌全部退守庄西。14日零时30分,各攻击部队向纵深猛插,敌448团斗志丧失,残部乘隙向北逃去。我47团4连因英勇作战,与敌反复冲杀,6纵特予通令嘉奖。

粟裕解放战争期间战役全集(虎将王必成带出的头等主力师)(6)

◆16师部队向彭庄之敌发起攻击。

之后在围攻敌黄百韬兵团的战斗中,6纵奉命由西南方向发起攻击,首先攻歼彭庄、前后黄滩之敌,尔后向碾庄圩实施突击。彭庄守敌为100军军部,直属炮兵营、工兵营、特务营及63师全部约7000余人,东距兵团部所在地碾庄圩只有6里。该庄地堡密布,防御设施完善,已形成以地堡群为骨干犬牙交错、纵横贯通的野战阵地。

14日19时50分,我开始炮火准备,彭庄东、南两面预定突破口附近工事及障碍物被基本摧毁。按照作战部署,16师由东及东南、18师由西南及西北,同时发起攻击。46团1营进展较快,在炮火支援和连续爆破下,一举歼灭庄东大路两侧地堡群守敌,并攻占了两间民房,巩固和扩大了突破口。师首长当即命令48团2营及47团一个营从46团突破口进入战斗。战至22时,逼近庄内南北水塘,水塘以东之敌被我全歼。18师部队在攻击中,进展缓慢。6纵令17师51团及16师48团一个营从18师52团突破口进入战斗,加强主要方向攻击力量。15日2时,南北对进的攻击部队于庄中会师,将敌分割为东西两块。此时,敌指挥失灵,陷入混乱,我46团与54团乘机东西对进,完全割裂敌防御体系,激战至上午9时,全歼守敌,占领彭庄。16师歼敌3400余人,其中俘虏敌100军副军长杨诗云和参谋长崔广森以下1500余人,缴获各种炮13门、枪750余支,并击落敌机一架。

战斗中,16师发扬了英勇顽强的优良传统,不怕牺牲,奋勇作战。46团3连爆破员张庚发,抱着15斤重的炸药包5分钟内炸开敌地堡打开通路,在纵深战斗遇敌反击时,又抱着机枪向敌人射击,弹尽后持手榴弹冲入敌群,壮烈牺牲。6纵给46团1营通令嘉奖。48团5连也被授予“彭庄战斗英雄连”称号。

接下来前后黄滩作战中,16师46团、47团为纵队预备队。48团楔入前后黄滩之间,分割两地敌人,策应17师、18师作战,最终将前后黄滩守敌44军解决。19日夜,16师又参加了总攻碾庄圩,与兄弟部队一起将守敌大部歼灭。战后,16师随纵队紧急南下,转为阻击敌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以确保中野全歼敌黄维兵团。

粟裕解放战争期间战役全集(虎将王必成带出的头等主力师)(7)

◆蚌北阻击,坚守阵地受到表扬的47团8连。

12月1日,6纵进达蚌埠以北的预定位置,在东北起徐郢,西南至古城,东起曹老集,北至张集,正面70公里、纵深50公里的地区,依托少量沟渠、村镇,组织防御,阻敌北援。16师开始为预备队,在18师激战3天后,开始担负防守张后营、丁家湖、管巷子、界沟沿地域任务。

12月6日,敌李延年兵团99军分两路进攻我16师阵地,界沟沿及管巷子相继失守。7日,敌向我纵深陈集发起进攻,当敌人前锋进入我预设在陈集阵地前的火力圈(山炮、迫击炮、机枪火网及预埋炸药包等)时,47团拉响炸药包,并以炮兵火力和轻重机枪一阵猛打,瞬时毙伤敌500余人。敌恼羞成怒,接连数次进攻,均被击退,黄昏后被迫后撤。8日,该敌又向陈集反复冲击,仍未奏效。当日晚,47团奉命撤离陈集,向第三阻击阵地转移。

在之后的战斗中,16师深知无路可退,必须死守,与兄弟部队一起依托有利地形,节节抗击,以火力和短促的阵前反击,挫败了敌人的连续进攻,直至15日夜敌黄维兵团被全歼,李、刘两兵团全线溃退。

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6师随纵队担负总预备队,没有参加围歼敌杜聿明集团的作战。1949年2月,1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70师。

1952 年 9 月, 70 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参加了上甘岭防御、 1953 年夏季反击战等战役战斗,歼敌 9600 余人。 1955 年 10 月从朝鲜回国。

1960年4月,70师改编为摩托化师,成为我军最早的摩托化部队之一。1961年1月,70师被确定为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10月底,该师改编为陆军机械化师,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二个机械化师。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

转载请联系《党史博采》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dangshiboc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