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三回的回目标题,甲戌本、程甲本与通行本各不相同:

甲戌本的标题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收养”二字,也就是说,从这一回开始,林黛玉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她浑然不能自主、寄人篱下的生活;

程甲本的标题是: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只是概括内容,没有出彩之处;

通行本的标题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抛父”二字,其凄凉悲戚之状,也令人潸然泪下。“夤缘”二字也很妥,就是攀附权要以求升进,再没有比这两个字更合适了。

从回目看,不论哪个版本,《红楼梦》第三回的内容主要是写两件事:1、贾雨村复职;2、林黛玉进贾府。但如果细读,就会发现信息量很大,细节之处,处处都让人感叹曹雪芹的文字真是处处生花,字字是血!

贾雨村夤缘而上的嘴脸

贾雨村是做过知府的,不过因为“贪酷”的原因被参革了。让我们看一下他是如何复职金陵应天府的:

来给贾雨村报信的人,很巧妙,是贾雨村“当日同僚一案参革”的张如圭,张如圭,是个人名,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人名几乎都可以谐音联想,脂批说“盖言如鬼如蜮也,亦非正人正言。”显见,与贾雨村日常联络紧密的,始终是一群营营苟苟之人。用现在的话说,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圈。比如,旁边的冷子兴,一听说有消息,“便忙献计”,他显然也是“世道”中人。

接下来看,贾雨村得到消息之后,“忙忙的叙了两句,遂作别各自回家”,“忙忙的”很说明问题,此时的贾雨村已迫不及待了。要紧的是,“次日”,贾雨村就去找林如海了,你看,他有多急,这让人想到他拿到甄士隐的赠银赠衣,急急就走了的旧事。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1)

(贾雨村)

当得知林如海可以替他做引见之人后,贾雨村“一面打躬,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上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他当然知道林如海的内兄就是贾政,甚至也知道贾政在朝中的地位,因为他已经在冷子兴那里打听清楚了,这里显然是明知故问。

只不过,作者没有写得太露骨,他很快回护了一句:“心中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这是作者的曲笔罢了。

紧接着,到了都中,贾雨村到贾府拜见,递的是“宗侄”名帖,大概贾政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宗侄”吧,所以帮他,理由简单:1、有林如海的请托;2、贾雨村“相貌魁伟,言谈不俗”;3、贾政“最喜读书人”。于是,贾雨村很快“轻轻”谋到了候缺,又在两个月内补了金陵应天府知府之缺。

至此,贾雨村的脸谱在前三回画了个眉目清晰,他就是这样“世俗”到骨子里的一个人。这显然跟作者的“三观”不合,这也照应了后来宝玉“不喜欢”贾雨村的书中情节。

当然,贾雨村也做了件正事,他至少陪着林黛玉进了京。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2)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进贾府

这是这一回的主要事件,这一件大事里包了很多小事,我们先依照正文列个阅读提纲: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3)

(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红楼梦》的精彩渐次铺开。

曹雪芹不慌不忙,娓娓道来,他清楚地介绍了黛玉的进府路线和贾府的建筑格局。黛玉入府,第一要紧要见的当然是贾母,于是就抬入贾母院落,恰贾母院落在最西端,于是进西角门,路过了宁府,也路过了荣府正门。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4)

黛玉心细而敏感,她观察沿路所见的仆妇,抬轿的人,换抬轿人,各种婆子,她显然是进了自己非常陌生的环境,“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意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是正常的心理描写,黛玉该有这样的心理,一丝不差。

先写宁府的两个大石狮子,这两个石狮子后面还会用到,先提一笔,是伏线。

一、见贾母。接着是见贾母,这是真的见到亲人了。贾母的动作也真切,就是不等拜见,就“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注意,这里写大哭,不是抹泪,这很真切,就该有这样的情感程度,对于史太君来说,林黛玉是唯一爱女之骨血仅存,怎不揪心痛苦。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5)

(林黛玉初见贾母)

自然顺带要见大舅母邢夫人,也要见二舅母王夫人,珠大嫂(就是李纨),然后自然又要见迎春、探春、惜春。顺带提起黛玉之病,提起癞头和尚,提起黛玉“总不许见哭声”的病根。

王熙凤的出场用了“未见人先闻声”的方法,很突出。在一众女眷们相见的过程中将王熙凤突兀地介绍给了大家。注意,这里对凤姐介绍的非常详细,从头到腰写了个仔仔细细,给凤姐“开脸”写照。对凤姐的性情描述也很用劲,介绍她如何善于说话,如何讨好贾母,如何八面玲珑,这是一段极出色的文字,已选入中学课本,我们就不再多说。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6)

(黛玉初入贾府)

有意思的是,王熙凤是凤姐的“学名”,但凤姐偏偏大字不识。

至此,女亲全部见完,该去拜见舅舅。

二、去见贾赦。又随着邢夫人从西院出来,走大街进贾赦黑油大门之中,这里补了一笔黛玉对贾赦院落大小的猜测:“必是荣府中之花园隔断过来的。”足见黛玉眼力修养。

更有意思的,作者不露声色地写道:“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贾赦就是这样一个好色之人,但凡有点姿色就要摆到自己房内的老色鬼。倘不是如此,后面怎会有鸳鸯拒婚的精彩。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7)

(贾赦)

妙在贾赦虽然不堪,对黛玉不见的理由却又合理合规又入情入理。这毕竟是“钟鸣鼎食之家,世代簪缨之族”,日常的应对是不会错出分毫的。

三、去见贾政。黛玉不敢在贾赦院吃饭,接着去见贾政,这是正经的礼节。到贾政院,贾政也没见成,因为贾政正在“斋戒”,理当不见。但却让黛玉见识了一番荣府正经的陈设,华贵雅丽,富而有文。

作者写王夫人日常起居处的陈设用了两个“半旧”:“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青缎靠背引枕。”……“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这里的“半旧”很合理,因为这是日常起居之处,陈设必然是日用的半旧之品。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8)

(黛玉与王夫人)

妙就妙在,王夫人的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宝玉身上,此时,黛玉尚未见宝玉,已在旧时的老印象里对宝玉的状况新增了一分好奇,当然,这份好奇,也是读者的好奇,到底这个宝玉是如何的“孽根祸胎”呢?黛玉想见,读者恐怕也想见了。

此时的黛玉只有六岁,宝玉七岁。王夫人万般交心,是没有把黛玉当成外人。此时的王夫人,还没有算计到未来,她待黛玉的情形是正常的舅母对外甥女的感情。

四、去贾母处用膳。王夫人带着黛玉从凤姐院前过,走内宅夹道又往贾母处,如此一来,黛玉初入贾府,就绕着整个贾府转了一大圈,对贾府的环境有了大概的认识,当然,这份认识也是读者的。黛玉的目光是线索,通过这条线索,作者让读者们认识了贾府的规模与结构。

新人来到新环境,先要解决吃住问题。

先介绍吃。黛玉有家教,林如海夫妇当然会教黛玉如何吃饭,但显然与贾府不同,黛玉明白“……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的改过来……”寄人篱下的不自由之感,大概从此时已渐渐深入到黛玉的血脉里去了。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9)

(黛玉用茶)

别人怎么做,黛玉就照做,这当然是拘束,却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作者介绍黛玉读书,不说她饱读诗书,只用她自己轻描淡写的一句“只刚念《四书》。”这才合理,对于女子来说,其他书,都不是什么“正经书”。

宝黛初会

宝黛初会是这一回的重头戏,写得很细。

层层渲染之后,宝玉终于出场了。却是“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这种下人的报事态度,大概也只适合宝玉,足见宝玉对于丫鬟的亲和程度。

但这次进来,只让黛玉冷眼细看,并不让宝玉说话。也就是为了让黛玉审视宝玉。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10)

(贾宝玉)

黛玉看完宝玉是“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当然见过了,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多次见过,只不过那时,她还是绛珠仙草,他是神瑛侍者。这是一份三生注定的缘份。

除了通常的“开脸”介绍,宝黛初会宝玉有一句对话很有趣,录下来: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互相看着眼熟,这是前生的缘份,妙在宝玉的对答。接着宝玉急着给黛玉赠“字”“颦颦”,其实,这个字黛玉后来默认了,后来大家都叫她“颦儿”,正源于此。

接着是“摔玉”情节,这是宝玉见到黛玉之后的第一次摔玉,估计也是他第一次摔玉。贾母哄了过去,理由很牵强,好在,这时的宝玉只有七岁,尽哄得过去。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11)

(宝玉摔玉)

贾母说得好,那是宝玉的“命根子”,可见玉的重要性。名字中有“玉”的人物,在《红楼梦》中,都值得关注。

黛玉的就寝位置

第三回重要事件还有一件,就是黛玉最后住在哪儿?那么多屋子,给黛玉单独安排出来一间肯定不是问题,但那样做不合理,显不出贾母对黛玉的看重及疼爱,也影响宝黛感情的发展。

贾母的安排是:

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里面,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

宝玉不乐意,他愿意住在碧纱橱外的床上,理由其实也简单,这里离黛玉近。贾母同意了,因为黛玉宝玉还都是小孩子,更何况,有碧纱橱隔着。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12)

(图中最右边是碧纱橱内空间)

看上图的结构,我们知道,碧纱橱实际是一个半透明的室内隔断,黛玉被安排在这里,很说明贾母的态度。而宝玉要求的居处,就是碧纱橱外的“大床”,两个人现实中距离,从此亲密了,当然,心理上的距离也同时一天天拉近,最终成为两小无猜的“知音”。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13)

(宝黛的居处)

碧纱橱里面的这个小窝,是林黛玉在贾府唯一的“心理安全区”,有了“潇湘馆”之后,这里也依然给黛玉保留着,足见贾母对黛玉的疼惜。要知道,那里,原来就是宝玉的。

我们明白了宝黛的居处,对于理解两人的情感发展很有益。

红楼梦第3回全文解读(红楼梦第三回信息量很大)(14)

(可叹的袭人)

此外,这一回最后的一件事,就是介绍了袭人这个丫鬟。她太重要了,所以作者也用了较多的笔墨,说她名字的由来,说她“伏待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待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所以宝玉离不开她,但她也有问题,就是时不时的要劝宝玉,劝宝玉走“正道”,于是,她无法成为宝玉的精神伴侣。

《红楼梦》的文字在于细节多,而且每一个细节又经得起考查和端详,不只是第三回,《红楼》的每一回、第一段文字,每一节对话,每一个人名,每一处诗词,都浸润着曹雪芹的心血,如果不是他熬尽心血的十年增删,哪里会有这样处处生花的文字,说它“字字是血”是很实在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