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赢稷是秦惠文王的儿子(不是长子),在秦国王室当中地位并没有那么重要。他的母亲是“八子”(地位下贱的妾),而他则被安排到燕国当质子,也就是所谓的人质。秦国王位在当时看来,与他有着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可是为何偏偏秦国王位到最后落到了他的头上?
公元前307年,秦国此时已经攻占宜阳,可以直接抵达周王朝的都城。秦武王嬴荡生性喜欢逞凶斗勇,他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与大力士孟说在周王朝的都城比赛举鼎,举的鼎是九鼎之一的龙纹鼎。
嬴荡没有想到,这一举,把他的命给丢了。
很有可能是事先的准备工作不足,鼎从嬴荡的手中掉落,砸在他的腿上,他当即不能行走,没过多久便死在病床上。
嬴荡这一死,秦国的朝政当即变得动荡不安,因为嬴荡生前并没有生下一子,这说明只要是秦惠文王的儿子都有继承权。
至于秦惠文王有多少个儿子,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秦惠文王所生的儿子肯定在五个以上十个以下,因为单单是秦昭襄王就有两个弟弟,包括秦昭襄王就是三个,再加上一个公子壮,还有一个嬴荡,那就是五个。除去这五个有名的之外,肯定还有其他的。
当时公子壮在国内,嬴稷在燕国,而且公子壮有太后以及王后的支持,但是为何到最后坐上王位的不是公子壮而是嬴稷呢?
秦武王嬴荡生性刚烈勇敢,他的母亲以及他的王后根本无法将手伸到朝政之中,所以秦武王驾崩之后,他的母亲以及王后根本无法把握朝中的局势,也因此她们两人所支持的公子壮坐不上王位。
赢稷能够脱颖而出,将公子壮踢出局,从远在燕国的质子成为秦王,跟一个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个人就是嬴稷母亲宣太后(芈八子)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
公子壮剧照
秦武王驾崩,秦国政局不稳,急需新的统治者。秦国统治机构中的每一个人都想得到拥护新王之功,这些人当中有臣子、宗室以及后宫。
秦国自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宗室的权利逐渐走向下坡路,朝中的权力基本上都由外臣掌管。对于权力的交接,宗室在其中担任的角色远远没有外臣担任的角色那么重要,宗室手中没权,而外臣手中却有权。
宗室没有权,更别提后宫了(后宫没权的原因上面已经说了)。
所以能够确定继承人的权力是在臣子的手中。魏冉是秦惠文王时代,秦武王时代的高级干部,在朝中势力庞大,最主要的是他在军中也有一定的势力。
“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史记·穰侯列传》
宗室参与感不强,后宫参与感也不强,最后秦国继承人的敲定权自然而然落到了魏冉的手中。
上面已经说了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他没有任何理由不拥立自己姐姐的儿子,去拥立别人的儿子,按照人的思维,自己的姐姐无论什么时候都比外人靠谱。
就这样,魏冉极力拥护宣太后的长子,也就是赢稷为秦国的继承人。
赢稷成为秦国的王,魏冉当既收获了拥护之功的果实,被封为将军,主管咸阳城的一切军务活动,可见宣太后以及赢稷对这位拥护之臣的信任。
魏冉凭借强权立嬴稷为秦国的王,秦国其他公子的拥护者肯定会不满,这些不满,就在秦昭襄王继位的第二年爆发。朝中的公子、大臣联合外面的诸侯准备里应外和造反,但是消息走漏,被魏冉发觉,全部诛杀,稳定住了局势。自此之后,朝中再也没有反对者,反对嬴稷为王这件事情。
PS:总觉得这件事情跟当时秦国的掌权者有一定的关系,目的是为了清除所有的潜在反对者。
“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史记·穰侯列传》
自序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国历代君王当中,除秦始皇嬴政外扩土最为猛烈的君王。翻开《史记·秦本记》记载秦昭襄王的段落时发现,基本上每一年都在打仗,而且基本上战战必胜,武安君白起以及定下秦国外交国策“远交近攻”的应侯范雎都是出自于秦昭襄王年间。秦昭襄王的继位为之后的秦始皇嬴政继位定下契机。如若没有秦昭襄王继位,必然也没有秦始皇嬴政继位,到时候历史怎么样发展那就不得而知了,是分裂,还是合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