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的一部经典历史名著,流传数百年可谓是家喻户晓,民间关于三国题材的野史评书也是层出不穷。

书中先后出现了总共436位有名有姓的武将,这些人物活跃的时间跨度将近百年。数以百计的战将,为无数读者呈现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24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1)

在这些武将之中,论勇武神力首推吕布,三英战吕布的桥段更是整部书的精华所在。民间有一首串联三国主要名将的打油诗,名为《三国二十四名将》。

在这首诗中写道:“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然而,这首打油诗标注的武将排名,不可避免在后世引发了争议,它究竟几分真假?

首先需要澄清的一点是,《三国二十四名将》这首打油诗,并不是完全依托《三国演义》,同时也不是来源于正史。

更准确地说是民间野史传说,加上评书戏剧等等综合而来的一份武将排行榜。随着这首诗流传越来越广,自然也就容易引发更大的争议。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24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2)

鉴于正史中,对于这些武将个人能力描述并不十分详尽,所以,先以《三国演义》为依据评估这二十四位武将的实力。

在这首诗中的二十四名武将之中,吕布排名第一几乎没有任何争议。最能体现吕布实力的战役就是虎牢关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吕布面对十八路诸侯,先后斩落多名敌阵武将,其中就包括冀州牧韩馥帐下第一武将潘凤。

这位将军尽管台词寥寥可数,仅仅出现了一个章节,但是潘凤的头衔不小,号称上将潘凤天下无敌,结果被华雄一个回合斩首。而华雄则是在不久后,沦为了关云长的背景板。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24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3)

此时的关羽,在所有人眼中已经是无敌般的存在。然而如此多章节的渲染,其实都是为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铺垫的。

关张联手加上刘备的友情助战,三个人勉强在与吕布的战斗中略微占了一点上风,想要击杀吕布依旧是难于登天。这样一来,吕布已然成为了逆天的存在,而且吕布在整部书中,单挑的胜率几乎是百分百,这一点相当了不起。

在吕布之后,赵云排在第二位,也合乎很多人对“千军万马避白袍”历史人设期待。赵云的封神之战是在长坂坡。

一个人面对曹军数十万大军,在曹操没有下令乱箭齐发的情况下,赵云怀抱阿斗最终的战绩是“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几乎是一己之力打残了曹军。

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就连吕布都没有机会上演如此高光时刻,明显能够看出作者罗贯中对于赵云的偏爱。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24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4)

在“一吕二赵”之后,争议随之而来,排名第三的典韦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典韦在战张绣期间,为掩护曹操英勇战死,曹操对他的评价是“古之恶来”属于是古代良将的典范。

由于典韦战死的时间太早,他几乎没有和顶尖高手交手的记录,战死的时候也是死于乱军之中,而不是被某个名将单挑击败。

典韦的最高战绩是三百回合战平许褚,而许褚本人则是排名第八位,并且许褚在单挑时候的战绩也并不亮眼。

许褚在下邳之战时,他和徐晃两人联手都不是关羽的对手,在和张飞的单挑中也没有占到一点便宜,所以说和许褚打成平手的典韦,排在第三难免引发质疑。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24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5)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排名,或许主要原因还是典韦被曹操实在捧得太高。在曹操的眼中,典韦是曹营名将的第一人。

同时为了照顾典韦,作者罗贯中在描写宛城之战时,特意将张绣的部队写成是偷袭,并且典韦手上失去了他最擅长的八十斤双戟,由此导致战斗力大打折扣。换句话说,满状态作战的典韦,完全能够像赵云一样从乱军之中脱困。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典韦包括后来的许褚,两个人的职位非常特殊。他们的官阶是武猛校尉,准确说属于是曹操的侍卫长的角色。

典韦在宛城之战中的任务就是不惜代价确保曹操的安全,曹操一旦被杀,他本人也活不了,他最终选择了和叛军拼死一战,他用自己的一条命,为自己的儿子典满赢得了一个关内侯的爵位,也算是尽到了一个父亲的责任。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24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6)

接下来排名第四一直到第七的名将,清一色都是蜀汉阵营的将领,分别为关羽、马超、张飞、黄忠。

这一情况的发生主要源于三国整部书中包括民间主流价值观就是“尊刘贬曹”,所以在武将排名中,蜀汉将领自然备受偏爱。反观排在前列的非蜀汉将领吕布、典韦,全都是是很早就领了盒饭。

第四的关羽和第七的黄忠,彼此都差一点击杀对方。黄忠出场时已经是七十岁,人到古稀之年还能大战关羽不落下风,他和关羽的武器都是大刀,双方首回合交锋结束后,关羽对于黄忠的刀法称赞不已。

按照实际情况来看,假如黄忠能年轻三十岁,恐怕几乎就是能单挑吕布的存在。而如此强悍的将领,出场时的职位仅仅是个州太守帐下的中郎将。基本可以确定,黄忠的前半生基本是荒废了。尽管他的能力极强,奈何生不逢时,只能是让出塔尖的位置。

而张飞和马超交手时,也是挑灯夜战不分胜败,马超能够排在张飞前面,“锦马超”的形象为他加分不少。在古代很多朝代选拔武将的过程中,外表长相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这一点可以理解。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24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7)

第一位的吕布到第七位的黄忠,这些人基本可以被视为一流武将。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几乎没有单挑失败的案例,符合顶尖高手的人设。

之后的一众武将都属于是各自阵营的中坚力量。最能引发争议的是张绣和颜良、文丑,他们竟然也有机会上榜,让不少人感到不满。

其实这三个人来头都不简单,张绣号称“北地神枪”,在民间演义中和赵云是师兄弟,他距离赵云的差距微乎其微,而颜良、文丑同样是和赵云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的角色。

颜良、文丑之所以会输给关羽,准确说是输给了关羽的偷袭。《三国演义》中对于这一段的描述非常有意思。

当时曹操和张辽以言语激将关羽,接下来的操作就是“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24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8)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关羽杀颜良是因为“赤兔马快”,起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让人有些错愕的是,文丑的死法和颜良几乎一模一样。

假如双方公平对决,关羽想要连杀两人,难度恐怕不小。这也难怪这首《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油诗中,给颜良文丑的评价就是“无奈命太悲”。

此外,排在许褚之后的孙策也让很多人为此表示不满。孙策活跃的年代是东汉末年,被人称为“小霸王”的孙策是东吴的立国之君,东吴的疆域几乎是他一手打下来的,他本人就是当时东吴的头号战将,位居二十四将第十的太史慈,曾经在和孙策的单挑中被击败。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24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9)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描写孙策的部分,作者下了很大的心血,战场上孙策“狭死一将,喝死一将”,胳肢窝和吼声都能斩杀敌方将领,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至少应当和张飞同一级别,甚至是超过张飞。尤其是在孙策被刺杀的过程中,他能在身受重伤的情况反杀刺客。

在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加上了三国最后一段时期的两位名将,西晋的邓艾和蜀汉的姜维。这两个人几乎没有单挑名将的记录,

但是,他们都是彼此阵营中的核心成员,更准确说他们不是武将而是统帅。评价一个统帅是否优秀,不是看他能不能打,而是看他的谋略水平是否足够高。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24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10)

其实在历史上,古代行军打仗极少出现影视剧小说中,这种武将两军阵前单挑的场景。大军团对冲,攻城守卫才是最主要的作战场景。

既然是团队作战,个人能力就要无限被削弱。因此,封建时期无论哪个朝代想要选拔武将,首先考核的绝对不是单打独斗的能力,总体的选拔标准是“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

这里所说的武艺,通常指的就是马步骑射,至于个人的格斗武术水平高低,从来不是国家选拔武将的标准。

关于这些三国时期的武将,大多数人在历史长河中都是一闪而过,甚至还有人只是文学作品虚构,现在人只需要以欣赏文艺作品的角度观看,就已经足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