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作家——史铁生
史铁生,是我初中学习生涯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位作家之一。原因有二,一是史铁生先生正值青年,大好时光,遭病双腿残疾令人惋惜;二是《秋天的怀念》一文对我触动极大,因残疾而暴怒无常的儿子,身患重症却隐瞒病情对儿子无微不至的母亲,短短一文,母爱的细腻与伟大令人动容。今天,我们便走近瘫痪作家——史铁生。
1951年01月04日史铁生出生于北京。父亲史耀琛在东北地区工作,母亲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所以史铁生从小基本都是跟着奶奶一起生活。
史铁生小学就读于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十岁时就拿了作文一等奖。1964年小学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他的作品文采飞扬很快便在校园内被传阅。
那时的史铁生还是一个风一样的少年,和邻居家的小孩在胡同里踢球、嬉戏,尤擅长80米跨栏。在他飞奔跨越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大半生却需要在轮椅上度过。
1969年,全国掀起了一阵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狂潮。18岁的史铁生满怀热情毅然报名参加。对此,史铁生的母亲是极力反对的,因为史铁生患有先天性脊椎裂,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农村劳动。但大潮之下,“上山下乡”对于史铁生这样的热水青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史铁生最终还是跟随同窗孙立哲等人共赴陕西延安。
陕北的冬天,寒风刺骨。窑洞冷得像一个冰窟窿,哪怕史铁生裹紧了棉被,把身体蜷缩成一团也无法抵御刺骨的严寒。他的脊柱在严寒与劳作的压迫下,开始病变。史铁生才干了三个月的农活,便因腰腿疼痛回京治疗。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痛感初消的史铁生又赶赴延安。部队为照顾史铁生的病,给史铁生安排了喂牛的工作。但史铁生干活极其认真,为了牛的品质,数九寒天的半夜也起来喂牛。因为他从不偷懒,所以他养的牛最好。
20岁那年,史铁生在放牛时遭遇暴雨和冰雹,无处可躲的史铁生赶着老牛回棚后,发了高烧,脊椎病随之复发。1971年10月,史铁生再次回京治疗。21岁生日当天,正常行走都已十分困难的史铁生住进了北京友谊医院。
这一住就是一年多,原本强忍着走进医院的史铁生如今只能坐着轮椅出院,他的下肢彻底瘫痪了。他才22岁啊,正是大好年华却遭此大祸。此时的史铁生人生是灰暗的,迷茫的,他曾多次想过自杀以求解脱。但母亲的付出、朋友的关怀让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如此懦弱。
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后,1974年史铁生在北新桥街道工厂找了一份工作。在小作坊里和一些孤寡老人、残疾人一起制作小工艺品,靠着微薄的收入来养活自己。
他的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带他求医问药,奢望儿子的病能够奇迹好转。此时的史铁生,还未走进文学的殿堂。身体的残疾,生活的窘迫并没有击垮他,他尝试着做一些翻译类的工作,苦于没有什么门路,便尝试写作。母亲看到儿子多了一项爱好,欢喜不已,总是奔波于各图书馆间为孩子借书。
但那时的史铁生,还无法接受自己残疾的事实,喜怒无常,完全不在乎身后推轮椅的母亲的感受。而此时的母亲早已病入膏肓,严重的肝病折磨得母亲整宿整宿地翻来覆去已无法正常入睡,而史铁生却并不知道母亲的病情如此严重。
史铁生母亲是1977年去世的,我们熟知的《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于母亲去世4年后创作的,最初发表在《南风报》上。那时的史铁生才敢慢慢回忆母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用平淡朴实又饱含深情的文字,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爱的赞美,对自己对母亲不解、对母亲发脾气的懊恼。
史铁生的创作之路始于1979年,发表的第一部作品就震惊了文坛,自此开启了他的创作之路。但厄运并没有就此放过史铁生,1980年末史铁生急性肾衰竭、氮质血症、肾盂积水,多病齐发,不得不被迫休息,进行完膀胱造瘘术。
自此,史铁生辞去了原来的手工活工作,专心于创作。“路无法再用腿去趟,只能用笔去找。”写作对于史铁生而言倒像是走投无路后的唯一选择。但偏偏史铁生在这项“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上,做得远超于大部分人。1983年,史铁生的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84年,小说《奶奶的星星》再次获得此奖项。后期创作的《老屋小记》、《病隙随笔》荣获鲁迅文学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史铁生一直称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确实,他的一生都在与病魔斗争,他的作品也大多在病榻上完成的。先是因先天性脊椎裂而导致的双腿残疾,到后来的急性肾衰竭、氮质血症、肾盂积水,多病齐发,再到1989年患附睾炎,接着1998年患尿毒症。
史铁生的尿毒症相当严重,需要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血液透析是一项非常触目惊心的治疗技术。整个治疗过程患者是极其痛苦的,每次透析需要耗时4-5个小时,身体里的血需要过滤十几遍。每次透析后,都会极度缺水,疲惫不堪而昏昏欲睡。最开始透析一周一次,到一周两次,再后来两天一次。史铁生的手背因千次地透析扎针,血管隆起如蚯蚓一般,可见他吃了多大的苦。
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史铁生已看淡生死,乐观向上。正如他自己所言“把疾病交给医生,把命运交给上帝,把快乐和勇气留给自己”。他的作品已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一起,残缺的身体说出的是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体验了生命的苦难却表达出明朗与欢乐。
2010年的最后一天,59岁的史铁生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去世前,史铁生便有器官捐献的想法,转移到宣武医院时他已生命体征微弱,但他仍坚持等到医生到场,以便完成器官捐献移植手术。3小时后,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9小时后他的角膜在新的生命中延续,而他的大脑和脊椎也按他的遗愿捐献给医学院做研究。
史铁生的作品对生死的理解尤为深刻动人,那是他以亲身经历,用生命去叩问求得的哲思。他一生的悲惨经历令人心疼,但是他挣扎着勇敢向命运挑战,最终通过文字重拾信仰,以他那丰富的作品,影响着我们一辈又一辈的后者。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而史铁生,正是这样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