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1)

原文来源X博士

如今的香港电影就像一个过来面试的前台小姐,尽力展示自己的美丽。

只不过穿的是二十年前的时装。

这两年陆续有港片票房逆袭,又有人高喊港片回春。在我看来,这不是复兴,这只不过是在加速告别我们记忆中的香港。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2)

第一次告别是近年来的经典港片重映。

2011年4月重映的《倩女幽魂》、2014年10月重映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2015年情人节重映的《甜蜜蜜》、2016年3月重映的《缘分》、2017年9月重映的《失业生》。去年还出现了《大话西游》的第二次重映。2017年吴宇森的《追捕》上映之后,《英雄本色》同月重映。2018年6月重映《阿飞正传》。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3)

这次十八相送之后,我们告别了当年风华正茂的他们。转身时,送别的故人穿上当年戏装,并说,再送一程吧。

这是第二次告别。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4)

△《黄金兄弟》让古惑仔变社会主义特工

港片不再聚焦当下,而是拍怀旧题材。这是一种狡黠,明白我们是吃这套的。

我一点也不意外他们会这样做。香港电影曾经以速度著称。当年王晶的《赌神》火了,所有人扎堆拍赌徒题材。成龙的武打片火了,市面上一下子出现十来部功夫电影。

接着又有无厘头喜剧、僵尸片、奇案片、鬼片、三级片、枭雄片、警匪动作片。他们快速将一个题材吃干榨尽,下一个人再发明出新花样。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5)

△继成龙、李小龙之后的第三个功夫巨星李连杰

当时拍片讲究一个将演员的价值剥离干净。平均两天一集的工作强度,如周润发、梁朝伟等当红小生都留在摄影棚露营。一个背囊里装了睡袋、牙刷牙膏、内衣裤等。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6)

△无线五虎将:刘德华、黄日华、苗侨伟、梁朝伟、汤镇业

小时候看这些香港电影,好像在看一出五光十色的万花筒,时时都有新创意。而香港电影本身就像一个具有健旺消化欲的年轻人,体格健壮,脸蛋又红又甜。

现在的香港电影,除了不断地复活曾经的经典以外,已经快不剩什么题材可供挖掘。

我们这一代观众,我是说曾经看着电视机里播放港产片长大的那一代青年。很荣幸,我们曾幸运地见证了那时香港电影的极盛,现在也即将陪伴见证他的暮年。

八九十年代,大陆改革春风刚起,香港则处于一个黄金遍地、歌舞升平的年代。电影学者大卫·波德威尔曾经评价香港电影是“ 电影史上的一个成功故事。”

那时香港最大的标识是:张狂。

在这二十年里,电影工业喷薄蒸腾,也诞生了无数让人嘴唇发烧的偶像。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7)

△拍摄这张照片时,王祖贤因胃病送入医院,我觉得她的病容艳丽无比

周润发绝对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

1979年,十六岁的马家辉第一次见周润发曾有过一段描述。

他清楚明白坐在铜锣湾一间餐厅的椅子上,跟两三位朋友啖下午茶。那天的他穿的是白色长袖运动衣和白色长运动裤,戴着Ray-Ban墨镜,极高挑的身形,抱胸而坐,下颏微扬,任何人看见他,即使不知道他确切是谁,亦可猜到他不可能不是明星。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8)

发哥一米八八,气度堂堂。又因为他出身香港边沿的南丫岛,曾经在殡仪馆靠运尸为生,所以他演市井小民也能分外传神。

那时周星驰在日记里写,“我最佩服周润发,他演什么类型的角色,观众都受落,所以我要以他为目标,希望可以做到他的成绩。”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9)

△《秋天的童话》里发哥演一个瘪三

曾经有一段时间,周润发成为了电影票房毒药,那时他遇上了一个同样失意的导演,吴宇森。那部翻身之作就是《英雄本色》。

吴宇森拍摄《英雄本色》时穷得要命,却要求人人都要穿大衣,甚至在置装上花费太多导致背景简陋。

为什么?因为大衣能展现气场,甚至包含着一种强烈的象征意味。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10)

《英雄本色》过后,群众已经对周润发彻底信服。等到《纵情四海》上映,都说“最红不过钟楚红,最发不过周润发”。

又是和吴宇森一起拍《辣手神探》时,周润发要抱着婴儿从火中逃出,按计划应该从某一点才开始爆破,为求效果,吴宇森提前按了爆破钮。

周润发猝不及防,逃命一样地跑,人吓坏了,头发也焦了,跑出来满嘴喊着“他妈的!”

回头跑到吴宇森面前却一脸诚恳:“导演,刚刚好不好啊?要不要再来一次啊?”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11)

曾经当年站在周润发身后的马仔刘德华,最初担心和发哥站一起太矮,在化妆间里找来高跟鞋。

1991年,《五亿探长雷洛传:雷老虎》上映,刘德华获得199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那时刘德华在电影里扮老,总是不像。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12)

刘德华年轻时候演技不佳,只会很生硬地摆帅,端着演戏,在香港被人称作“刘德华式行路”。

杜琪峰以前看不上刘德华,更喜欢梁朝伟,就是觉得刘德华不够深度,只有皮相。

他们当年合作《天若有情》,刘德华因为耍酷弄头发,被杜琪峰当众痛骂。可那部电影却红得不得了,传到大陆甚至让瞧不起港台文化的王朔夸奖了一句,刘德华也算劲头十足。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13)

港人常说,香港20年才出一个刘德华。

有次亦舒在颁奖典礼上看到刘德华。

黄头发的木村拓哉,就像小孩子误闯成人宴。 而刘德华穿一身西服、白衬衫、戴领带、配牛津款皮鞋,精神奕奕,庄重大方走过红地毯。

她给了一个极高评价:华裔男子,除却周恩来,最登样的,大抵是刘德华。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14)

我看着看着,忽然恍然大悟,为什么刘德华会被香港社交媒体评为最适合当特首的人选。

另一个曾经跑了无数龙套的匪兵乙,周星驰。

在心里,我一直觉得他不止是少年偶像那么简单,而是一代青年文化的领袖。

他成名前的一切都像《喜剧之王》。扮演被梅超风一掌打死的路人时,他主动向导演提出加戏,能不能让他举手挡一下再死。当了八年儿童节目四三零穿梭机的主持人,期间攻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

成名后,周星驰英俊而受欢迎。黄霑说“周星驰笑起来,眼神花俏得很。一路不停地闪出幽默的眼光,加上那个一笑就显现的酒窝,我看着看着,完全明白了我女儿为什么会迷上他。”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15)

陈嘉上也评价周星驰是他见过的最好的演员,到现在他都觉得是最好的。在周星驰演绎《武状元苏乞儿》抄家一段,陈嘉上透过镜头在一边看,他看到了一个天才演员。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16)

和周星驰合作过的导演都说他聪明,有当导演的野心,不安于演员。于是后来就有了《功夫》。

也有人只想安心当个演员,比如张曼玉。

当年亦舒很喜欢她。杨凡想拍亦舒的《玫瑰的故事》,亦舒说一定要张曼玉来演玫瑰,“我不管她会不会演戏,只要她走出来我就要看。”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17)

△《玫瑰的故事》里,周润发和Maggie饰演一对兄妹

那时的张曼玉有多好看呢。

一位导演说“邻家女孩甚为漂亮,人见人爱,想做明星。但是做一个演员,光是漂亮是不够的,要好看得令人哗的一声,眼珠子滚出街上,才能够红起来。”

亦舒上一次哗,是十多年前在某日本百货公司墙外,看到张曼玉超巨型招贴广告。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18)

在徐克的印象里在张艾嘉的儿子满月宴上,酒席还没开一群人已经喝醉了。张曼玉坐在那里叉开腿对着谁大声说“你给我过来。”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19)

他忽然觉得张曼玉就像一个女侠,后来拍《新龙门客栈》找她演了金镶玉。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20)

△来吧,让我们为这个没名没姓的年头干杯!

我们再说香港特有的评选美人大赛,比如港姐袁咏仪。

袁咏仪刚出道时,很多人都喜欢叫她“靓靓”。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21)

1990年,袁咏仪被评为港姐冠军,曾志伟则开玩笑说,“你从头看到脚趾,没有一处是漂亮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选出来。”

然而香港的记者却特别疼她,“不是啊,你很漂亮,你很靓啊!”

从此以后,走到哪里人们都开始叫她“靓靓”。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22)

刚出道不久,蝉联两届金像奖女主角奖。其中一部是《新不了情》,当时尔冬升找上了袁咏仪,她很瘦,而且精力旺盛,活泼开朗,形象性格正好和身患绝症的女主角很符合。

就这样成就了一个经典荧幕形象。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23)

△《新不了情》

还有一个绕不过去,无法不提的人,张国荣。

黎小田曾在“华星”十年,谈起哥哥张国荣和 Danny 陈百强,黎小田叹了一口气。“这两个,天下无双,再没有的了。他们的贵气,如今往哪里找?”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24)

有回林燕妮采访张国荣,张国荣提议摄影师拍他站起来的照片,以半岛酒店的Baroque巴罗克式大堂天花为背景。“只有我才衬得起这麼高贵典雅华美的场景吧。”

张国荣站起来,神态自如地摆著各种姿态。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25)

其实张国荣性格有些天真。梁家辉说他这人七情上脸,演《霸王别姬》时他投入得吓坏张丰毅,几乎不敢和他对视。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26)

我记得当时林燕妮问了张国荣一个问题。“你介意在银幕上年华老去吗?”

他说,“我介意的!作为演员,幕前的艺术生命是有年龄限制的。人年纪大了,在银幕上不再好看了,那又何必现世?”

我一直觉得香港电影呈现出衰败之象,就是在2003年,张国荣与梅艳芳的相继离世。

怀念那时的香港演员,他们正当时,演戏毫不费力却又流畅妥帖。

他们不是不拍烂片,甚至像《东成西就》、家有喜事、《超级霸王》等等合家欢拼盘喜剧,嘻嘻哈哈闹过了就匆匆结尾。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27)

而电影的特质之一是观众集体观赏:集体欢笑、集体恸哭、集体闹腾、集体宣泄。当银幕上的画面、影像、人物、语言、行为等都可以成为模仿的一部分时,电影就超出了其本身的意义。

香港电影在它的黄金时期已不仅仅是电影了。我们在少年时期觉得他们是闪闪发光的偶像,像喝了奥丁泉水的神话人物。

后来韩国有一部电视剧《请回答1988》,他们夸奖电视机里演小倩的王祖贤漂亮,就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28)

△当时谁的墙上不像潘粤明一样挂几张港星海报

而如今的香港电影面临严重的青黄不接。

很多人在我们记忆里他们仿佛还是年轻时的面容。

周润发、成龙、林青霞、张艾嘉、吴孟达、钟镇涛、梁家辉、郑裕玲、任达华、万梓良、元彪、汤镇业……

五年之后,他们即将迈入七十大关。

这让我看着《无双》里,廖启智还在称周润发为少爷时,涌起一种强烈的失落感。

即使场景如何复原,大衣还是那件大衣,表情动作如何相似,这无疑已经是三十年后了。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29)

二十八年后,刘德华再次扮演雷洛。那时他在《雷洛传》扮老不像,现在他在《追龙》扮年轻,也不像。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30)

《五亿探长雷洛传2》中,刘德华扮演老年雷洛,只是染染头发,但还是胶原蛋白丰富。最重要的是眼神,年轻的眼神是掩盖不住的。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31)

《追龙》中,再次扮演雷洛,沧桑的眼神也是掩盖不住的。

Maggie成了草莓音乐节签约的新人歌手。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32)

而周星驰则成了一个和记忆里截然相反的人,他看上去沉默,疲倦。五十岁时有人问他是否想成个家时。他回答,我看应该没机会了吧。

有人私底下问过星爷为什么不在幕前演出,但他反问,你觉得我还有什么角色可以演呢?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33)

还有一些曾经印象很深刻的演员逐渐淡出视野。

郑秀文,张耀扬,关咏荷,黄日华,王祖贤,张曼玉,关之琳,李嘉欣,张敏,钟楚红,马浚伟,黄百鸣,吴倩莲……

就像《下落不明》里的歌词,红馆之中,满天偶像,陨落在生活里。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34)

近年来上映的30多部港产警匪片,什么xx战、xx风云、xx风暴。基本全是香港铁三角轮流坐庄。就是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之间的排列组合。

但是刘青云已经56岁、古天乐48岁、渣渣辉54岁、(有资料显示渣渣辉是1967年生,但在《狮子山下》中,他承认自己是1964年生)。他们仍然是香港电影当打的“小生”。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35)

轮流执政

那么香港的年轻人呢?曾经我们有过一部港产巅峰,《无间道》。那里面有两个被寄予厚望的新人,余文乐和陈冠希。一个半道崩殂,一个没有达到期待,而且他们已经都快四十了。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36)

曾经香港电影影响过整个世界。昆汀·塔伦蒂诺就是忠实的香港影迷,没少看邵氏的动作片和周润发的枪战片。在他处女作《落水狗》的剧本第一页写了一排影响他的电影人,其中就有周润发、吴宇森。

但是现在的香港电影已经像一个老人,极度萎缩。片子类型也只剩下市井现实主义电影和警匪片。

这种老更体现在一种气质的衰败。

无论是《踏血寻梅》、《一念无明》、《岁月神偷》还是《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浦的红VAN》,再没有沧海一笑的开阔,只剩下狭窄灰暗的市井生活,再没有传统港片的意气风发,描述的都是破败和抑郁的景象。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37)

《一念无明》

人还是那些人,精英仍在,只是旧了。香港还是这个香港,维多利亚港并没有突然消失,它只是黯淡了。汇丰银行依然耸立,安然无恙,只是萧条了。

现在除了shopping,你几时会想到香港?

我能预计明年甚至后年还会有层出不穷的香港电影,缔造出票房神话。就像是假装拥有了能够穿梭时空的任意门,所有人涂上粉来配合演一出戏,看看我们最后压箱底的回忆还有些什么。

就像莎士比亚的一句台词:“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

香港电影永不落幕(香港电影的暮年)(38)

参 考 资 料:

重审香港电影的怀旧、记忆符码身份认同与文化想象——论2016年香港电影 作者:袁梦倩

华语电影新格局中的香港电影—兼对后殖民理论的重新思考 作者:陈犀禾 刘宇清

共造后合拍片时代的华语电影——中国内地与香港电影的三十年合作合拍历程 作者:尹鸿 何美

变与不变——论 30 年来内地因素对香港电影的影响 作者:赵卫防

香港电影圆桌论谈:百年港片,创意已死?作者:《新民周刊》记者 钱亦蕉

刘德华杜琪峰:三十年他才懂得欣赏他 作者:人物记者 黄佟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