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生哲学

《周易》的文化内核是“生生之谓易”,天道创生,地道养生,人道化育生命。这种哲学叫做“生生哲学”。老子的道是一种化生之道,其两两对举,绝非机械的对立,而是阴阳相应,互相化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2章)。

老子行文,要言不烦,百字篇章,在整部《道德经》中为数不多,而且本章居于第二章的要位,老子在第一章论道之后,即着此章,其意义自不待言。之所以看重它,老子是在提示,不同的事物之间有不同的关系,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

重点看看老子所列举的六种相对关系: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分别用生、成、形、倾、和、随来表示,这不仅是遣词造句的问题,更是表示不同的关系和不同的方式。一般论者,不加细察,笼而统之说这是朴素的辩证法,其实,细加考察,这远比辩证法更深刻。

象数思维重类比(象思维100相辅与相反)(1)

摄影 贾超英

02

有无相生

有无相生。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王弼解此曰: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注》第40章)。“有”和“无”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是中国哲学有别于西方哲学的特征所在。

首先,从宇宙的层面看有无相生。有人试图用现代科学从宏观上解析宇宙之有无相生,其实是大可不必的,虽然中国古代天文学比较发达,但圣贤们似乎并不在意从知识和技术的角度加以关注,所谓宇宙大爆炸,尘埃落定,都无非停留在“器”的层面上,有形之万物不足以解释道之无形。所以,从道的层面上来看,有无相生是一种超越性之思。那种非得手心握着点什么东西才觉得踏实的思想方法,跟老子的“无”之思缺少缘分。

其次,从生命的层面看有无相生。老子说: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23章)天地所为,风雨起后,终将停息。人也有一个从生到死,又有新生命诞生的过程。中国不讲“向死而生”,而是为生而生。王夫之说:《易》言往来,不言生灭,原与反之义著矣(《周易内传》卷五上)。人和物的死亡,原来是等待时机而复生。窦娥飘下六月雪,梁祝化蝶比翼飞,不是中国人不敢直面死亡,而是对生寄予无限的希望。

象数思维重类比(象思维100相辅与相反)(2)

图源网络

再次,从器物的层面看有无相生。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章)。老子列举了三种现象,就将有无相生的意思说明白了:离开了无,有则无所存;离开了有,无则无所用。这是老子用有无相生的道理来解释器之用,为了让人明白,而不是相反。

因此,有无相生是一种相生相成的关系。

03

其余五种

再来看其余五种关系就简单了。

难易相成。凡事开头难,开了头也就不太难了,当成功时,却也不难。有些事看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时“图难于易”,方是成功之道。难与易,就是这样相反相成的关系。

长短相形。《说文》:形,象形也。从彡,幵声。徐灏注笺:象形者,画成其物也,故从彡。彡者,饰画文也。引申为形容之称。《说文》:幵,平也。象二干对构,上平也。长短之物,并排放在一起,长短自显。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把两者放在一起,真假自明,何须赘言!这也是相反相成的关系。

高下相倾。高为上,低为下,静止地看,不是齐一平等的。动态地看,在天地宇宙周旋流转中,高与下可以颠倒,高可为下,低可为上。如果把它放到人的社会地位高下转化来看,则更为直观。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39章)。这也是相反相成的关系。

音声相和。音是指由发音器官产生的音,声是指外力作用所发出的声响,音声相和,两者具有应和关系,音声相和,就是合着伴奏的旋律歌唱。因此又有“禽无声,兽无音”的说法。《礼记》中的《乐经》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为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延伸来看,这是信息交流、能量交换,相应相和的关系。

前后相随。随:依顺;依从;追随。有序是符合自然规律,无序则破坏了自然规律。时间上的或前后,是一维的,前一秒过去,后一秒相随,任谁都无以改变。空间上的前后,前去后来,后来者超上前去,就变成前,前与后本身只是人为的界别。无论是谁在前谁在后,相随是永恒的。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象数思维重类比(象思维100相辅与相反)(3)

摄影 诗酒年华

04

相反相成

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关系: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辅相成:辅,辅助,帮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相生相成、相依相存、相济相生等语词,与之同类。相反相成: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王弼说: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而偏举也。此六者(案:指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老子注》第2章)。

今天双赢、共赢的观念皆导源于此。相反者能够相成,这一观念让人们有更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化解各种矛盾,以至于敌我。这是中国思想很值得骄傲的重要特征。重要的是,老子把这种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看作是一切事物普遍的规律,也就是道的化生。从本质上讲,这与儒家的致中和,异曲同工。

为您链接

象思维(99)对举

象思维(98)物生有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