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钟雨恒

高大巍峨的雪山,碧空如洗的蓝天,波平如镜的圣湖,峭壁陡直的山崖,还有那一望无际的戈壁和沙漠。看过央视经典纪录片《第三极》的观众,一定会记得这些美如仙境的画面。

青藏高原亲历记(走读国庆国庆地理④)(1)

在这片洁净的土地上,人们的信仰虔诚,人与自然可以勾勒出和谐共生的图谱。《第三极》摄制组在最终拟定脚本的时候,舍弃了那些关于西藏印象化的文化符号:布达拉宫、珠穆拉玛峰……取而代之的是西藏普通人的生活,他们和动物、高山、河流、土地,衍生出令人惊叹的平衡。

国庆假期,“跟着纪录片游中国”第四站,我们去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亲历记(走读国庆国庆地理④)(2)

褪去神秘 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相比南极、北极,它是唯一有着人类丰富生存活动的极地地带。纪录片《第三极》借“第三极”这个地理概念,重在讲述青藏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

青藏高原亲历记(走读国庆国庆地理④)(3)

导演的镜头舍弃了历史的厚重和刻意捕捉的风景,选择了自然的原生态魅力。在藏北,一户居民虽然自家的羊被狼吃掉了,依然救下了风雪中的狼崽;在圣湖当惹雍错边上,人们欢庆一年一度的开耕节,种植青稞;牧民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利用结冰的湖面,运输羊群到小岛上吃草……摄制组没有介入太多创作,只是尽可能把人们生活当中的细节表现出来。

青藏高原亲历记(走读国庆国庆地理④)(4)

青藏高原亲历记(走读国庆国庆地理④)(5)

《第三极》从小切口入手,在满足外界对西藏好奇心的同时,用唯美的画面和纯朴的情感,将这里的神秘与晦涩褪去,进而描绘千万年地壳运动下,大地上的人和自然共筑而成的平衡状态。

青藏高原亲历记(走读国庆国庆地理④)(6)

角度新颖 渗透旺盛的生命力

“我不想拍一个过去的西藏。”《第三极》导演曾海若曾说。

高原上的人们在继承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积极拥抱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喇嘛兼藏医次成用的是iPhone,他还有各式各样的现代电子装备,一边在存在了千万年的山洞里修行,一边用互联网研究一种据说能治中风的藏药;大学生用说唱歌颂者草原的英雄格萨尔;在山南,人们治理风沙,以使土地回归富饶;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个门巴村寨世代制作石锅,刚刚通车的墨脱公路,给村子带来了更大的商机。所有的故事中,人们从自然获取了某种收获,也回馈给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青藏高原亲历记(走读国庆国庆地理④)(7)

青藏高原亲历记(走读国庆国庆地理④)(8)

纪录片《第三极》描绘的不是一个被外界过度解读,被过度神秘化的青藏高原。它的故事性强,细节感人,每集纪录片都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而感人的故事来表现主题。普通的人和事,讲述这里的原始澄静,和在岁月长河里生生不息的发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