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黛玉,有人喜欢宝钗,因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就芜湖楼市板块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旦想要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别人,大概率离强迫症不远了。

预算是别人的,你凭什么做主?换言之,买房预算是自己的,板块也就是自己的。我去过好几回新区湾沚,也去过新区繁昌,我就觉得湾沚好。但是,我也会问一问自己:合适吗?

人是依赖情感和利益的物种,尽量做到均衡就心安理得了。

芜湖两年后的房价 芜湖没有真正的楼市板块(1)

芜湖是一个很小的城市,在楼市上强划出板块,就我个人来看它只不过便于我指明一个地点,大致相当于一个坐标,方便我跟网友沟通。去年我曾码过一篇内容,主要表达的观点就是芜湖是一个没有板块概念的城市。

在芜湖,我们说滨江板块,特指城南沿长江一块区域。但在很多城市板块是一个有很大半径的地理区域,比如说武汉光谷板块,它甚至还要再细分出其他板块才能说清楚。芜湖的滨江板块狭长而短。以至于一个外来房企,将距离江边不到两公里的地块定名为滨江楼盘时,让本地人啧啧称奇。

芜湖两年后的房价 芜湖没有真正的楼市板块(2)

这种做法在芜湖是挂羊头卖狗肉,拉大旗作虎皮,而在大城市它是身份的象征,价值的基石。开发商把巨额的资金投到哪里,哪里就是自己的板块。别说投到近在咫尺的滨江了,就是投到遥远的火龙岗,那也是芜湖的城市门户。

城市很小就打不出大概念。但要是想把自己讲清楚,讲透彻,小概念的板块就不得不细致而微。大学城板块,元亩塘板块,奥体板块,汀棠板块,万春板块,火车站板块……如果我们要在这些巴掌大的地块,高谈什么投资价值,就有点大炮打蚊子的之嫌。

这两天写板块后,收到很多留言,大家不亦乐乎。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不同的时间背景,芜湖楼市出现了价差,甚至在同一个地方出现悬殊的备案价,就搅得购房者左右不得安生,生怕买亏了。

芜湖就这么点大,所谓的盈亏在方圆之内差别很小,除非投错了城区。以镜湖主城为中心,不要瞎跑,大概率是不会错的。当然了,为在芜湖落脚,为家人纯住就另当别论了。毕竟情感和利益的两条船,想多了就容易掉进水里。

一个十年前的网友昨天问到我,说想换房,让给些建议。具体的过程就不说了,光她对换房的区域就值得称道。她住城南江边,房龄已有10年,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要置换同一区域的一个新楼盘。

这种基于区域情感的选房择区行为就十分明智,并不像之前的一些网友,卖了旧房来咨询万春的新盘怎么样。在我看来,后者的选择是一种既伤感情又伤利益的行为,不足取。但钱是人家的,板块也就随他去吧。

芜湖两年后的房价 芜湖没有真正的楼市板块(3)

对于这位十年前的老网友,我建议她从这个江边置换到那个江边,估计是要考虑实际的预算的问题,青弋江边也让人为难。毕竟距离主城很近,自然也是城市的价值高地。剩下的也就只能在元亩塘一带看看了。

一定有人会反问,除了主城区,芜湖其他区域难道就不卖房了吗?就像昨天一个网友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喜欢一万买万春,我喜欢开阔的大马路。诸如这样的购房者一定会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只要楼市热度依旧,城市发展不止,芜湖的每个区域都值得热爱。

有人说万春的潜力更大,升值空间更高。这个认知完全可以接受啊,未来的大龙湾,火龙岗,两个新区,它们都有这个潜力。城东十年就是例证,4000的房价涨到现在的1.6万就是区域价值的兑现。既然选择在芜湖发展,只要不离不弃,终有收获。

股市上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也有更多人的短线投(资)机,有人认为合适,有人觉得不合适,有人挣了,有人也亏了,但丝毫不妨碍股市的熙熙攘攘,欣欣向荣。作为资本的另外一个战场,楼市大抵也存在相似的逻辑。

芜湖是一个很小的城市(我又说了一遍),从业这么多年,总体给我感觉就是,如果我们想看清这个城市,以及这里的楼市,需要往深处更多的想想,很多市场的动力来自城市的内部,外部一般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若以外部是思维和情绪看待这个城市,有些逻辑打不通,想不明白。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坚持在楼市之外,做一些城市发展的思考。我们始终是要走出去的,这是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必然趋势。

芜湖两年后的房价 芜湖没有真正的楼市板块(4)

只有更好地融入到外部市场,芜湖才有更光明的未来。而我们给楼市划分出的各种板块才会有真正的价值,否则只能陷进“预算是我的,板块也是我的”的藩篱。有人抱怨芜湖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跳槽机会,我想其中的道理是差不多的。我是鱼眼,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