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对话剧《雷雨》并不陌生。高中语文课上,老师曾带着我们一遍又一遍解读《雷雨》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戏剧冲突。

那时候,看《雷雨》多是看热闹。乱伦、兄妹恋、自杀等字眼,无不刺激着年轻的神经。对于《雷雨》在话剧史上的地位,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成功以及更深层次的探究,并不十分关心和了解。

十多年过去,再翻看《雷雨》,让人不得不讶异于剧作家曹禺的天赋之才。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他从19岁开始构思,历时4年完成,并于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震惊文坛。这部有着“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之称的话剧,无论从戏剧冲突、人物塑造、悬念设置还是饱满的故事内涵,都堪称典范。

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1)

1934年7月《雷雨》发表在《文学季刊》的第一卷第三期上

《雷雨》以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为背景,围绕着周公馆这个带有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用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的情感和现实纠葛,为大众呈现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新旧思想的碰撞,以及挣扎在社会动荡中各色人物的命运。

《雷雨》成功地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形象,如冷酷专制的封建大家长周朴园,代表理想主义化身的少年周冲,出轨继母、软弱无能的现实逃避者周萍,朴实阳光的女仆鲁四风,被周朴园欺骗、怀孕生子的鲁侍萍,还有无耻的投机分子鲁贵。

这所有的角色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周蘩漪。

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2)

周蘩漪和其他人

她是周朴园的妻子,是十七岁周冲的母亲,也是二十八岁周萍的继母。周蘩漪受够了封建家族的专横冷酷,她在这个家里得不到一点点的尊重和温情。在周萍的引诱下,周蘩漪开始沦陷,爱情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内容和生活的最高理想。

周蘩漪的罪恶,在于她无视人伦道德的规范,在于她背弃母性的光辉。从世俗观念来看,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在周公馆,几乎所有人都将她的偏执和阴鸷,看作是“疯”了的表现。他们给周蘩漪请医生,让她不停吃药。

周朴园所无法理解、也不愿去理解的“疯狂”表现,以及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的乱伦背后,是周蘩漪无处安放的精神需求。

一、渴求温情和尊重,是周蘩漪的一大精神诉求

“她一望就知道是个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她通身是黑色。”

周蘩漪出场就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一个女人,被欺骗生下孩子,在而后十几年的夫妻生活中,没有温存没有爱,活像一具行尸走肉。如若是一个普通女性,每天吃饱喝足,不想其他倒也没有这出悲剧。但周蘩漪偏偏不是。

周蘩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都在她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此外,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式教育,不仅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也大大地丰富了她的感情世界。因此,周蘩漪对于两性关系多了一份情感上温存的需要,或者说清醒地意识到情感依恋在她生命中的重要性。

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3)

周蘩漪

然而周朴园是个自私的人。他的身上有着封建遗少始乱终弃的特点,遗弃鲁侍萍,对待周蘩漪也是如此。同时,他年轻时候留过洋,是最早资本主义的拥护者,这也决定了他作为资本家剥削他人的本质。他谁也不爱,就爱他自己。他的儿子不过是他巩固封建家族权力的棋子,妻子也不过是个生育工具。

可以想象,在和周朴园的婚姻关系里,周蘩漪连基本的性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因为女人的性就像作家韩少功在《性而上的迷失》里提及的属于“情恋主导”型,这和男人的“色欲主导”有着很大的区别。

情恋主导的爱情观里,温柔的肢体接触、亲密平等的对话,是赢得女性的绝佳法宝。这些是周蘩漪一直求而不得的。日子久了,也就逐渐变得麻木,压制了自己对温情的渴望。

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4)

因此,当她遇到周萍,一个短暂地疼过她的人,她内心的爱死灰复燃,哪怕是一点点希望,她也是拼了命要抓住的。

“十几年像刚才一样的凶横(指的是周朴园强迫她喝药),把我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人。你突然从家乡出来,是你,是你把我引到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去。是你引诱的我!”

未经他人事,莫劝他人善,任何一个人的改变都有其原因。周蘩漪的行为于道德上是疯狂的,但于人情上是可以理解的。

曹禺曾说他在生活中看到过无数个“周蘩漪”。她们为环境所压制,从一个个可人的姑娘变成乖戾的怨妇。曹禺在周蘩漪这一角色上寄予了他对那些女性的悲悯:

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虽然依旧落在火坑里,情热烧疯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怜悯与尊敬么?这总比阉鸡似的男子们为着凡庸的生活怯懦地度着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人佩服吧?

二、和周朴园的四次正面冲突,是周蘩漪追求个性解放的需要

在《雷雨》整部剧中,周蘩漪共有四处和周朴园的正面冲突。

第一次冲突是周朴园逼她喝药。

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5)

周蘩漪没病,周朴园认为她精神有问题,强迫她喝药。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周朴园想要通过喝药真正要祛除的不是周蘩漪的“病”,而是要她身上的自主精神。

“人家说一句我就要听一句,那是违背我的本性。”

她推拖着不喝,还说留着晚上喝。最后周朴园让周萍去“跪求”母亲喝下药汤,周蘩漪这才带着极大的愤怒喝下了药。从这一次对决中可以看出,周蘩漪的反抗性已经凸显出来,但还不彻底。

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催周蘩漪去看病。

这次周蘩漪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两次派仆人催她去看病,她都没有去,周朴园只能自己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迫她就范。然而周蘩漪并没有被他吓住,径自回楼上去了。然而周朴园并没有放弃控制她,他又让周萍陪着大夫上楼给周蘩漪看病。

从这次冲突可以看出,周朴园想要建立一个有序家庭的愿想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更坚定他对周蘩漪的看法:有病就要治病。

第三次冲突是周蘩漪冒着大雨从鲁家归来遇到周朴园。

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6)

她在鲁四凤家外偷窥周萍和四凤,也终于让她看清她和周萍之间再也不可能。失去了唯一希望的周蘩漪,再也没有什么好担心害怕的了。因此她的这次反抗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对周朴园每一次问话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

周朴园:(愠怒)好,你上楼去,我要一个人在这儿歇一歇。

周蘩漪:不,我要一个人在这儿歇一歇,我要你给我出去。

周蘩漪以同样大家长的语气命令周朴园。在周朴园看来,她的疯病又犯了,故而没有再去认真计较。事实上,从周蘩漪的态度可以看出,戏剧化冲突越演越烈。

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7)

第四次冲突是在剧尾。这次周蘩漪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鲁家以及周家众人的面,揭掉了他的道德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而周朴园此时完全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他看着鲁妈和周萍,被迫承认了他们是亲生母子。

在他们看来疯狂的她,却一次次在黑暗的封建家庭里争取个性解放。周蘩漪就像是一把砍杀封建家族丑陋面的利剑,曹禺用她的离经叛道来讽刺“大家长”周朴园专制下的冷漠家庭秩序,用她的明亮尖锐来刺破封建资产阶级的伪善残忍,用她的生猛热烈来冲撞其他人勉强凑合的人生。

三、爱情至上主义者,难逃被辜负的命运

爱周蘩漪的人爱她到骨子里。他们爱她的敢作敢当,轰轰烈烈。讨厌她的人将她鄙夷到骨子里,他们视她为人伦败坏的洪水猛兽。

周蘩漪的悲剧根源在于她是一个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者。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爱情至上的人,都难逃被辜负的命运,因为她们将幸福都押宝在虚无缥缈的感情,以及最善变的人性上。

周朴园曾经诱骗鲁侍萍,后来又诱骗了十八岁的周蘩漪。

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雷雨出轨继子报复丈夫)(8)

十八岁,是充满着对爱情渴望的年纪。而对于有点文化,爱读诗词歌赋的周蘩漪来说,更是对未来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期望。她没想到的是,婚姻带给她的是一片荒芜。

她和周萍在一起,甚至想抛弃自己作为妻子、母亲的身份,跟他远走高飞。周蘩漪的爱是百分百的,是极具破坏性的。要承受这份爱,就要有颗强大的心脏。而这些是周萍所不具备的。周萍痛恨父亲的专制,但每次在周朴园的强求下不得不乖乖听话;他一心要逃离周家的束缚,但他最后离开要去的地方还是周家的矿地。

当周萍想要离开这段畸恋,周蘩漪的破坏性就体现出来了:她要他们同归于尽。

最后当周萍要和鲁四凤离开时,周蘩漪赶紧把周朴园叫下来,企图阻止他们私奔。她的行为直接造成了悲剧的发生:周萍和四凤知道彼此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四凤因为不能承受赤裸裸的事实,跑出去被电死,而周蘩漪的儿子周冲因为救四凤也被电死了。周萍拿起鲁大海的手枪自杀了。

她只是想挽留周萍,然而事情走向超乎她的意料。她失去了心爱的人,也失去了心爱的儿子。

你喜欢或者不喜欢这个角色,周蘩漪都是《雷雨》里被刻画地最为饱满的形象。她的爱是纯粹的,轰轰烈烈的,她的恨也是百分百的,毁灭性的。她不能被两代人给欺负了。有意也好,无意也罢,在爱情里伤痕累累的她,用最决绝的方式,毁掉了所有人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