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三点半左右,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田富村的一个小广场,生起了一堆篝火,村里的志愿舞蹈队正在表演着舞蹈……热烈的气氛如同过节一般。其实,这般热闹是为了开会。这个小广场是田富村的望远屋场,在这个小屋场上,每月都要举行一次屋场会。

张家界武陵源区基本情况(张家界武陵源这个村这样开)(1)

篝火屋场会,一边“过节”一边解决问题

下午三点左右,临近屋场会的时间,村民们陆续向望远屋场集合。篝火生起来了,场子热起来了,身穿红色马夹的志愿者和村民一道忙准备工作:有人打糍粑,有人搓糍粑,有人现场制作土家族扭扭糖。端上一杯热茶,为炉而坐,跟篝火一样热烈的是现场的气氛。“我们屋场会,就是为大家解决问题的。现在大伙儿有什么问题,尽管提!”田富村党支部书记毛成学说。

张家界武陵源区基本情况(张家界武陵源这个村这样开)(2)

经过一番热场,此刻的村民们已经活跃起来。村民袁博站了起来:“虽然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但每到枯水期,到了二楼水压就跟不上了。能不能长效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对于袁博的提问,毛成学回应道:“我们已经在隔壁文峰村的山上找到了一处闲置的水源,已经考察了三次。如果确定这出水源在干旱季节也有足够的水,我们就会采取自然引流的方式把水引进村。”

“村里四组的老水井,长期不清理淤泥,水质太差。”有村民提出。毛成学承诺,会立马找人把清理水井淤泥。

“望远的这个屋场修好后,没得到保护,经常有车停在广场里。车来车往,路面容易损坏。”对于村民的担心,毛成学表示,一周内会通过在屋场周边修葺石凳的方式,防止随意停车。

一场屋场会下来,环境卫生问题、屋前屋后卫生问题、饮水问题、道路安全问题都得到了讨论,村民们关心的问题当场得到解答。

屋场会怎么开,关键是让老百姓“心动“

记者注意到,虽然田富村这场屋场会热热闹闹如同节日,但会上讨论的却都是严肃的议题。小到村里的一口老井,大到整个村里的环境卫生问题,当村干部耐心倾听村民们的心声,不把群众的呼声当作鸡毛蒜皮的小事,村民们也会自主参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培养出主人翁意识。

如何把村民引导到严肃议题上,引导到政策学习上,形式创新很关键。张家界武陵源区的诀窍是“吸引群众靠活动、教育群众靠心动、凝聚群众靠行动”的“三动”工作法。如何让老百姓心动?武陵源区将“屋场会”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组建“文艺轻骑队”在各屋场巡回表演,歌舞、小品、戏曲等接地气,老百姓乐意听、听得懂、记得住。

“武陵源经验”还有一个可复制之处在于网格式管理:确定索溪峪街道试点,探索社区网格屋场管理体系,来带动全区各乡(街道)探索各自的屋场会模式。网格触角延伸到居民庭院、村民小组及每个群众,管理与服务实现无死角。每个屋场,都是一个网格,都会选出一名屋场网格长。

“每个月开会前,网格长先入户,收集问题,党小组进行讨论,能解决的制定方案,不能解决的上报村委会,上报区里。准备充分,开会时面对群众问题也能心里有数。”毛成学说。

屋场会开得有声有色,老百姓不仅问题得到解决,内心也有了归属感。武陵源区黄龙路社区的吴家台小区,是2016年才并入社区的。屋场会解决吴家台居民的实际问题,老百姓与社区心连心。“去年年底,我们提出乘车不便的问题。公交车只在4公里外的龙阳公路口停靠,我们赶集、去镇上都不方便。两个月后,社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1路公交车就在我们小区下面停靠,十分便利。”吴家台小区居民吴必化说。

“吴家台的居民现在和我们社区融合的很好,老百姓很有干劲,管理很和谐,基层组织堡垒更加巩固。我对乡村振兴也越来越感到信心十足。”黄龙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毛成辉说。

据了解,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目前在全区33个村(社区)设立屋场238个,一年来共召开屋场会476场次,理论宣讲476场次,“送戏下乡”382场次,摸排及收集困难问题582个,解决问题443个,处理率达76%。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