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春寒料峭的北方小城,有幸读到唐荣尧先生的《贺兰山——一部立着的史诗》,成为这个春日最美的邂逅,跟随作者的脚步,一部恢宏壮阔的贺兰山史诗在我眼前、心中渐次展开。
图片来源豆瓣
宁夏因为地缘上的亲近,一直以来并不陌生,可是真正走近她却直到2019年。短短的几天自由行,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依山傍水、湖泊遍地的塞上江南让我一见倾心,之后在博物馆匆匆欣赏完贺兰山石刻后,就莫名的迷上了贺兰山的神秘。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没能亲自攀登,留下一场遗憾。而今,一场空间之外的知遇能不让人欣喜?
一、绿洲血脉——水渠
“天下黄河富宁夏”,依山傍水的宁夏平原,因着黄河的穿行而过及沿河经年累月发展起来的“秦渠”、“汉渠”、“唐徕渠”、“昊王渠”等完整灌溉系统而良田万顷,阡陌相通,成为名副其实的塞上粮仓。延续2000多年的人类智慧,成为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一幅流动的文化遗产。
二、塞上明珠——沙湖
西大滩,是贺兰山下无数个由荒滩变为农场的代表与缩影。曾经这里是“蒿草丛生、野狼出没、荒芜人野的茫茫戈壁滩”。几十年间,经过几代军人艰苦的“军垦”和北京、天津知识青年的“青肯”,成为多位一体的新型农场,后因建立渔场,移栽了芦苇,不经意间却成了一处风景优美,飞鸟成群的世外桃源。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沙湖”由此诞生,而今成为宁夏的一颗明珠,沙与水的完美结合让其独具魅力。
补录去年夏天去沙湖的一段日记,全当是对沙湖最真切的回忆。
“宁夏背倚贺兰山,怀抱黄河,典型的风水宝地。想起上学时爬过的南京紫金山,环境与此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后者怀抱的是秦淮河,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一山一水赋予了宁夏与周边省市全然不同的地理生活环境。
贺兰山给了他风骨与傲气,黄河却赋予她更多的灵动与美丽。刚柔相济,成全了宁夏塞北江南的独特气质。而这一切,又在沙湖得以完美呈现。
船行沙湖上,会产生种种错觉,一会沙岛纵横,飞鸟出没,一幅鸟的乐园图;一会水面宽广,波浪翻滚,远远的青山相伴,似身处江南;一块巨大的沙丘横亘眼前,草木不生,似回到大漠深处。这种时空的错觉,神奇而有趣。想起一个电影《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这种强烈的视觉、触觉乃至色彩上的对比,让人迷恋不已。
一直觉得沙漠神秘而浪漫,可能是三毛的原因。后来觉得或许是因为他的荒凉与柔软,让人可以无所顾忌的放松自我,也因此减少了人与人,大人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让我们一同回归自我,回归童年,因为在自然面前,我们都是年幼的孩子,这感觉真好。”
三、石头会说话
贺兰石,又称爱情石、幸运石,宁夏五宝之一。1997年,宁夏人民政府将贺兰石精雕细刻而成的精美工艺品《牧归》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作品运用了中国书画艺术中传统的写意手法,用浮雕形式展现一手持长笛的牧童,倚坐牛背,踏月而归。整体画面青山飞瀑,松柏世青,流云缠绵,一幅田园风光,寓意香港在牛年回归祖国,表达了宁夏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美好祝愿。由于原材料的独特、工艺的精美,加之外形巧合般的酷似香港版图,这一切让《牧归》成功跻身国宝行列。
而源于贺兰石的宁夏贺兰砚又是中国十大名砚之一,它天然形成深紫、绿两色,质地细腻,色彩鲜明,是文人墨客求之难得的砚中精品。
四、葡萄酒与枸杞的邂逅
说起宁夏你也许会对枸杞印象深刻,殊不知宁夏的葡萄酒已享誉海内外,成为宁夏皇冠上另一颗耀眼明珠。唐荣尧先生说:“贺兰山是一座荡漾着酒意的山,自从酿酒技艺传到这里,贺兰山下的牧场也好,农庄也好,都被酒意浇灌出独特的浪漫”。1997年召开的全国第四次葡萄酒会议上,国外专家认定: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中国的波尔多”!至此,贺兰山下的紫色之梦再未停息,贺兰山下的葡萄酒在各类国际大赛中,几乎没有空手而归的时候。从此,“不喝贺兰山下的葡萄酒,是你的事情,一旦喝上了贺兰山下的葡萄酒,那就成了宁夏的事情”!
五、盐田——神赐一味白与咸
“李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宁夏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它不但出产多元,且件件堪称精品。宁夏的盐田似乎不及青海的有名,殊不知这里曾是清代的十三大盐场之一,而且这里的盐田不但质量上乘,且不仅仅只有传统的白色,还有青盐、红盐、黑盐,从而构成中国盐池中独具特色的“盐色博物馆”。
六、紫蘑菇
贺兰山的紫蘑菇,随着唐荣尧先生笔下的采磨人一点点走入我们的视野,这是一条因蘑菇而起,以蘑菇为生,且季节性极强的似乎不为人知的产业链。而这一切是贺兰山给予他们的。“贺兰山紫蘑菇炖土鸡”、“紫蘑菇炖滩羊”,尽管不曾品尝,但似乎在看书的那一刻,已然感受到那份唇齿留香和余味悠长。
七、岩画——石头上的绝唱
贺兰山岩画就是一部立着的贺兰山史诗。它成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历史见证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突破口,一个个字符和图画的背后,是他们不为人知的神秘信仰和神奇审美。这些镌刻在贺兰山上的,累计超过10000幅的岩画,使贺兰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纹身的山脉。
八、佛塔——仓央嘉措
关于仓央嘉措的记忆和想象曾随着《仓央嘉措诗传》一书的结束而止于青海湖畔,可是在这里唐荣尧先生又为我们打开另一片想象和探寻的空间,仓央嘉措的传奇人生又在贺兰山西麓得到延续,最终画上一个属于他的也属于信仰的完美终点,有理、有据、有情。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相信后一种结局,这样的活佛似乎在人格上比曾经的情诗王子更加丰满,更加睿智,也更多一点期许。
九、西夏的叹息
西夏在历史上是一个神秘的存在,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她的面纱被一点点揭开,可是由于史料和文献的极其有限,关于西夏的历史,很多依然充满争议。比如,西夏人的后裔究竟在哪?这几乎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解之谜。西夏随着蒙古铁骑的离去,也一同随黄沙将这段历史悄悄掩埋,只留下西夏王陵的默默矗立和历史的一声轻轻叹息。
写到最后,想起唐荣尧先生在书里引用美国旅行家W.E.盖洛的一句话:“我们的研究要完善到让未来的长城史学家除非抄袭我们的记录便无从下笔”,这是他的立书之命,何尝又不是我们该学习的榜样?同样想起纪伯伦在《先知》里的一句话:“我想要确定,非常确定,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必须是我的最佳贡献”。的确,作者的自我要求才是作品走向极致、走向完美的起点和终点。向唐先生致敬,向每一位文字世界里的先行者致敬,《贺兰山——一部立着的史诗》,经典之作,不容错过。
文/千里兰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