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难唐诗必背十首(唐代李白奔亡道中五首古诗欣赏及解析)(1)

创作背景:

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至德元载(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于是李白携妻子宗氏南奔,往来于宣城、当涂之间,此五首诗为其奔亡道中所作,记录了人们在战争中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哀痛及自身的处境。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奔亡道中五首注释:

苏武天山上,田横海岛边。田横曾经逃亡到海岛上,苏武曾被放逐到荒无人烟的北边。“苏武”句:苏武,字子卿,西汉时人.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始归。此句以天山借指匈奴所居之地,不是实指。田横:战国齐田氏之后。

万重关塞断,何日是归年?如今关塞重重,交通又被战火阻断,真不知哪一年才能返回自己的家园。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xiáng)未归。辞官而归的崔亭伯如今在什么地方?反正李陵投降自奴匈奴是死在了他乡。亭伯:即崔骃,其字亭伯,东汉时人。曾任车骑将窦宪主簿,后让他出任长岑县令,自以为远去,不得意,于是辞官而归故里。李陵:字少卿,与苏武同时代人。汉武帝时为骑都尉,率兵出击匈奴,被困投降,汉朝族灭其家,李陵病死匈奴。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海水也和我一样的满面愁容,看那中原之人已换上了胡装。短服:此指胡服。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shū)。我本来也有鲁仲连谈笑间退敌的良策,无奈所交往的权贵疏远了我。七贵:泛指把持朝政的贵族。

仍留一只箭,未射鲁(lǔ)连书。但我心里仍保留一只退敌的箭,总有一天把鲁仲连助齐攻燕的战书发射出去。“仍留”二句:用鲁仲连助田单攻聊城事。

函(hán)谷如玉关,几时可生还?中原的沦陷,函谷关已成了玉门关;收复无望,不知何年何月我还能从那里进入长安。玉门关,属敦煌郡,今沙州也。去长安三千六百里,关在敦煌县西北。函谷,关名,战国时秦置,故址在今河南灵宝东北。玉关:即玉门关,汉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肃西北小方盘城。

洛川为易水,嵩(sōng)岳是燕山。洛水已经变成了易水,嵩山也已被视作了燕山。洛川:洛水,即今河南黄河支流洛河。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发源于易县,南入拒马河。嵩岳:即嵩山。燕山:燕山山脉,在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口到山海关,东西走向。

俗变羌(qiāng)胡语,人多沙塞颜。人们的面容都带着塞外的风沙,中原人也操着羌胡的语调。

申包惟恸(tòng)哭,七日鬓(bìn)毛斑。现在有的只是申包胥的终日痛苦,哭得两鬓斑白也是枉然。申包:指申包胥。

淼(miǎo)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湘水淼淼一望无际,青青的声芦叶在整齐地生长。淼淼:水大貌。《广韵》:“淼,大水也。”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我的思乡之情归到哪里?就在那大江之西、日落的地方。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这遥远的行程已不知该奔向何处,也只好先歇马在这嫩绿的草地旁。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那杜鹃鸟的叫声,声声凄苦断人心肠。子规:即杜鹃鸟,鸣声哀苦,好像在叫“不如归去”,使客居他乡之人心生凄恻。

李白的主要作品有:

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望庐山瀑布、赠汪伦、夜宿山寺、独坐敬亭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峨眉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洛阳陌、忆秦娥·箫声咽、金陵酒肆留别、行行游且猎篇、陌上赠美人、登高丘而望远、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北风行、玉阶怨、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笑歌行、春思、上之回、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短歌行等。

《奔亡道中五首》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