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扯出这个话题,是看到网上不少人讨论简体“穷”字的象形意义,比如说,穷是表示住在洞穴一般的破房子里;或者说穷是靠出卖力气糊口,因此必然受穷,等等。这种解读,其实背离了汉字“窮”的本义,社会效果上亦是有害无益的。

贫穷反义词(汉字窮)(1)

汉字“窮”,本义不是“富”的反义词。古时,“富”的反义词是“贫”。后来,“穷”才有了和“贫”差不多的含义。

一,简体的“穷”字,是民国二十四年《简体字推行法令案》公布的简化字。这个法令很快被迅速撤销了,但“覆水难收”,里面的很多字约定俗成的继续流传使用,其中就包括“穷”字。建国后,简化字总表第二表再次把“窮”简化为“穷”,沿用至今。对于简化字,从象形或笔画的角度探讨字义,是既无根据也无意义的事情。关于简体“穷“字为何这样简化,后面再说。

贫穷反义词(汉字窮)(2)

二,甲骨文中,目前没有发现“窮”和相关的字。 有意思的是,也没有发现“富”字。 这大概与甲骨文多为卜辞有关——那个时候的“贞人”,不必为“富”和“窮”的事情占卜。需要补充说一句,甲骨文里也没有“穴”字,以“穴”作部首的字也就都没有。“窮”,包括其形旁“穴”,应该都是周代新造的字。

三,“穷”的繁体字,或者应该说原字,是“竆”,或者“窮。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收录了“竆”字。解释是:极也。从穴躳声。“躳(gōng)”,从吕从身。“吕”的原意是“脊骨”,也就是“脊梁”。“吕梁山”因像脊骨而得名,其古时另一个名字就叫“脊骨山”。“躳”的异体字是“躬”。这两个字都是身体弯曲之意,如鞠躬。

“竆”或“窮”,是“穴”下弯曲的身体,最初表示的是“极”——极也、竟也,就是极限、到头、穷尽的含义。

贫穷反义词(汉字窮)(3)

四,《礼记》有一段话,讲“事尽理屈为穷”——后来有个成语叫“理屈词穷”。《楚辞》里说“横四海兮焉穷”——“穷尽”,与此同义的有个成语叫“穷途末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是这个意思。《易经》里说“君子以教思无穷”——是说没有尽头,穷还是尽头。

五,《孟子》说“遁词知其所穷”,“穷”有了困屈、塞滞之意。贫穷的“穷”,是在这个意义上进一步引申而来的。《荀子.修身》曰:“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士君子,不因为贫苦穷困而对“大道”怠慢。缺乏财物为贫,前途无出路为穷。《战国策.秦》说:“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也是这个意思。这是最早把贫和穷联系在一起的用法。

贫穷反义词(汉字窮)(4)

六,甲骨文里没有“富”字,但是有“畐”字,含义是“福”。“富”,也应该是周代新造的字。许慎对“富”的解释是:备也,一曰厚也。从宀(miǎn),畐声。“富”,就是屋子里有储备。所以,许慎对“实”的解释,就是“富也”。和“富”向对应,或者说反义词是“贫”。许慎解释“贫”说:财分少也。从贝分。古文从宀分——请注意,古时“贫”字,是上面一个“宀”,下面一个“分”,写起来和“穷”极其相像。段玉裁说:“合则见多,分则见少。富备也厚也,则贫者不备不厚之谓”——富和贫,是对应的词。

七,因为贫穷连用,慢慢的,穷也就有了贫的含义。那为什么“窮”会简化为“穷”呢?很可能,就在于古时贫写为上宀下分,既然含义相近,字形也就借来一用了——不过时把“刀”换成了“力”。

八,富和贫,所谓“合则见多,分则见少”,反应的是古代对宗族家庭观念的重视——即“家和万事兴”理念的由来。

贫穷反义词(汉字窮)(5)

九,史学家、文字学家陈寅恪有一句名言:“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汉字,确实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众多内容。但是,自小篆之后,汉字的笔意逐渐消失了,笔势也逐渐不再多见,尤其是简化字,从笔画上分析汉字已经没有意义。所以,现在的文字学家们呼吁,对小篆之后的汉字,特别是简化字,不建议从象形或笔画上分析其中包含的字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