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良君提示: 1. 有些术语,也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赋予新的含义,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设备点检与巡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设备点检与巡检(关于设备巡检和点检不同行业)

设备点检与巡检

蒋良君提示:

1. 有些术语,也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赋予新的含义。

2. 国标或行标之间,对同一个术语的解释,也略有不同。

3. 企业内部不用太争议词义,你可参考相关的标准,选择适合自己行业及企业(习惯性)理解的,只要在自己的企业(文件内)内明确定义,能统一认识和理解就行。因为,术语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认识,缩小或避免理解的差异。

答疑3.【成都烟草 黄翔】:

深刻同意@蒋良君 老师的观点。我们厂也并没有可以的区分点检和巡检,其实做的动作和追求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在实际操作时名词太多,会给实际执行的人员造成理解上的混乱。直接了当的告诉执行人员需要检查那些部位,判定标准是什么就行

答疑4.【航天拓扑 乔文生】:

关于点检、巡检的概念按我的思考应是一个意思。所以许多企业叫点巡检。不同企业叫法不同,内容没有大的区别。

中日在点检概念理解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意思对关键点的检查。日本这样定义:

一つ一つ検査すること。くわしく調べること。(一个一个地检查,详细地检查。)主要指解体检查。观察日本不同企业的内容就知道。

现在大家主要把"点检"理解为一种制度。所以不要被概念捆绑。

很多单位不区分所谓点检还是巡检,有的就叫点巡检。制度靠人定也靠人执行,关键在执行。没有最高级的管理只有最合适的管理。取其精华,舍其糟粕,相信国人在这方面还是有兼收并续、包容托展的能力。纠结于该叫点检还是巡检没太大意义,好多传统管理方法的企业设备状态也非常好。形式、体系、流程重要但不决对,根据企业情况取舍,培养有执行力的人,无论什么形式都可以干好。

答疑5.【设备管家制创始人 张孝桐】:

最近,有句广告语给我啟示,即"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点检也是,设备"不是所有的检查都叫点检"!只有产线设备管家对企业下达:服务於产品"责任结果"中相关设备实施予知状态、超前管理时,这个功能称之为"点检"。

检修人员在修复隐患和故障前的核查,不叫点检,只能称之为"修前检查"。

这是我在新日铁点检时的总结。有些企业,由于定员限制,没有点检岗位!从检修人员抽调去担当"点检"那他就是管家,而不是检修人员。

巡检是沒有责任的行为,要逐渐退出视线!

在新日铁,点检是常白班。中夜班是沒有点检人员的!为了避免中夜班设备没有人管,设立"值班巡检"代替中丶夜班的"点检",是由跟班抢修人员兼职,他发现隐患要记录下来,向常白班的真的点检报告,他们无权処理,是沒有责任的。

答疑6:【BPDM】李武

点检、巡检 等等相关的概念 如果没有一个行业标准或者是惯例 推荐下个定义,不用争论区别,每个企业自己的理解和做法都不一样,关键是看每个企业 对所说的概念 具体做什么 想到达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提问者:【振动监测 刘铁安】:

感谢各位老师的见解,上午提出问题就到现场去了,没及时和大家讨论。各位老师的理解都具有现实意义。今天学习了!

我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无论是作为设备管理的软硬件供应商,还是管理咨询机构,或者是现场设备维保的老师傅,老专家。还是小鲜肉,这个问题似乎就是每次考试都考到每次答题都得不了满分的。因此我们需要静下来细思量,区别肯定是有的,每个行业,每种产线设备不同,工艺不同,设备管理方式也不同。对点检,巡检,还是中国智慧的点巡检都是各有侧重。每个企业的管理方式都有可取之处,也可能都有瓶颈因素,看利弊占比了。

我提这个问题是遇到一个厂家信誓旦旦号称全能的点检仪,啥都可以做,能聊天能微信,能拍照片能当手电,能抄表可测量。能WIFI,BT,USB,3G等等。当真正问到振动参数测量的相关技术参数时,还不如最简单的手持测振仪标准。这根本就是一个看似带测振功能的智能手机。采样频率,带宽范围,和传感器的自振频率都傻傻分不清楚,就在那里忽悠客户。而且就一直吹嘘手机功能。 企业很困难,别给添乱了。

今后数字化和智能化是趋势,眼下,设备的状态监测方式方法多样变化,在传感器技术,采集仪器开发 等方面,我觉得还是要学习德国的严谨。技术上较真才能进步。等到企业真需要大数据的时候,数据采集,数据回收,数据分析,异元重构,数据分享。各个环节都要来真的才可以。 不是针对 某些企业,做我们这行的,除了商务上的灵活,技术必须严谨,静下心来做点好产品。很多企业不是不想用国产设备,他们现在还不放心。 所以好的高附加值市场多在外资手里。国内只能捡边角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