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糕点及面包、饮料、肉制品、坚果与籽类食品、白酒5类食品共156批次样品,其中合格样品153批次,不合格样品3批次,整体合格率98.8%。

防腐剂最大使用量之和怎么求(混合使用防腐剂时)(1)

总体情况

  饮料45批次,全部合格;肉制品48批次,全部合格;白酒16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糕点及面包36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坚果与籽类食品11批次,不合格样品1批次。

不合格样品情况

  1.标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茅山酒业有限公司生产,北京回龙观京旺副食经销部经营的小瓶酒(被抽样产品涉嫌假冒),不合格项目为酒精度,经检测实测值为40.2 %vol,标准值规定为44 %vol-46 %vol。检验机构为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2.标称河南豪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北京永辉超市有限公司通州台湖分公司经营的红枣蛋糕,不合格项目为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经检测实测值为1.7,标准值规定为1。初检机构为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复检机构为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3.标称保定市徐水区泽鑫食品加工厂生产,北京市金点点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十三分店经营的精品小花生,不合格项目为黄曲霉毒素B1,经检测实测值为183 μg/kg,标准值规定为≤20 μg/kg。检验机构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

处置情况

  针对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要求食品经营者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风险解读和提示

酒精度

  酒精度又叫酒度,是指在20℃时,100毫升酒中含有乙醇(酒精)的毫升数,即体积(容量)的百分数。酒精度是酒类的一个理化指标,含量不达标会影响酒的品质。《浓香型白酒》(GB/T 10781.1-2006)中规定该产品酒精度应为(41-68)%vol,且酒精度实测值与标签标示值允许差为±1.0%vol,酒精度高于或低于此范围即为酒精度不达标。本抽样产品酒精度明示值为45%vol,检测结果为40.2 %vol。酒精度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检验能力不足,造成检验结果偏差;或是包装不严密造成酒精挥发,导致酒精度降低以致不合格;也有可能是为降低成本,用低度酒冒充高度酒。

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

  防腐剂是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按照标准规定的范围和使用量使用是安全可靠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不仅规定了我国在食品中允许添加的某一添加剂的种类、使用量或残留量,而且规定了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本次检测实测值为1.7。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超标,反映出企业可能忽视了混合使用防腐剂时对其使用量的控制。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为低毒、安全性较高的品种,但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B1

  黄曲霉毒素B1是天然存在的人类致癌物,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对包括人和若干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易受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食物主要有花生、玉米、稻谷、小麦、花生油等,特别是花生、核桃等坚果与籽类食品。我国对黄曲霉毒素B1有严格的限量标准,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规定黄曲霉毒素B1在花生及其制品中的最大限量为20μg/kg,本次1批次花生制品黄曲霉毒素B1实测值为183μg/kg,存在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花生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花生原料在采收和储运过程中高温潮湿,导致霉变,企业采购时未对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