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小学职称评定又拉开了大幕,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的看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的看法
一年一度的中小学职称评定又拉开了大幕。
今年,据说有新的的利好政策,这也是大家翘首以盼的。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教师取得更大的进步。经过几十年的实施和不断改革,应该是一项成熟而完善的好制度了,也应该在教育的进步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事与愿违,这项制度却越来越显现出严重的不合理,不但没有继续发挥激励教师进步,激发教师积极性的作用,反而严重打击和伤害了教师,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
早期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可以说是单纯而且简洁的——就是针对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达到要求的学历,工作年限,成绩良好,就可以申请评定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这样的评定是对教师本人工作的肯定和激励,也给其他教师树立了榜样。这样的评定过程和结果也是公正公平,让大家心服口服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待遇的落实,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不合理、不规范、不公正等歪风邪气就层出不穷,而且愈演愈烈。尽管这些问题已出现就被严厉批评,严肃整改,而且三令五申反复强调,但从根本上一直没有杜绝。
最让广大一线教师深恶痛绝的是职称评定中的腐败。教师职称明明是给一线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许多情况下总是一线教师最后才能评定。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他们都掌握着名额的分配,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满足的是自己人,剩下的才是辛辛苦苦的一线教师。这些年,评定职称的文件,年年都是优先照顾中小学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试问:哪个乡村教师比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和各位学校领导优先评上了职称?每年,教育局、学校得到的分配名额都有较大的出入。名额哪里去了?预留了!预留给谁了?领导指定的,有关系背景的,大人物打了招呼的,花了钱的,破格晋级的……不一而足。官场上或明或暗的规则,是是非非的操作,不是一个人能抗争和胜利的,只能满怀愤懑,忍气吞声,等待来日方长。
名额少了,竞争就格外激烈了。当几个人,几十个人面对一个名额时,那是何等的绝望啊!前进吧,希望实在渺茫;放弃吧,你将从此低人一等。职称评定必须一步一步来,一个一个台阶上,职称上不去,工资待遇也上不去,一次落后,次次落后,永远也追不上别人。在切身利益面前,我们真的不能、也不应该批评任何一个人。原本和谐的校园,亲如兄弟姐妹的同事们就开始微妙起来,什么样的事情都就发生了。反目成仇的,大打出手的,揭发举报的,恐吓威胁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全然不是一个教师应有的。这样的竞争,不是在推动学校及其教育发展,这简直就是在助长歪风邪气,是在摧毁学校、教师和教育。
正真公开评定的就那么几个名额,还得捏肥揣瘦,弄出来个三六九等。谁上?谁下?评定标准和考核细则说了算。这标准有文件规定的“固定动作”,也有自由添加的“自选动作”。但这些考核标准越来越变得玄幻起来,本来是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却越来越多引入了非教育教学的因素,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什么骨干名师、论文论著、培训游学、课题研究、公益活动、乡村经历……作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哪里有那么多的机会和精力从事这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怎么可能取得这样那样的证件?去年,我办公室同事就因为“没有乡村教育经历”,被取消了当年的评定资格。她从大学毕业,因为专业教师短缺就被“抢”到了学校,10年过去了,勤勤恳恳在一线教学,成绩优秀。“没有乡村教育经历”,难道是她的罪过吗?
真的,有人熬到退休都评不上职称!
为了达到评职称规定的条条框框,所有教师都必须拼命教学,参加形形色色的培训,主持或参与了众多的课题研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研教改,哪怕自己知道这样活动与教育教学无关,哪怕知道这样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并且影响教学,但没有办法,仍然得全力以赴,疲于奔命。等到职称评上的时候,要么是彻底熬干了,身体和精力都已经不允许在一线工作了;要么,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彻底地跳出三界,再也没有动力和意愿去一线拼搏了。这样,就如有些人批评的那样:职称越高,工资待遇越高,干活越少。这能激励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吗?
职称等级的差异越大,教师实际工资待遇的差距也就越大。明白了这些就能明白为什么说职称是教师们最大的痛苦和不满,也是教师的心酸眼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