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爱情是寻找自身的缺失。
如果自小缺乏安全感,可能从一个厚道可靠的人那里,感受到爱情;如果生活内容贫乏,可能会迷恋上一个异常活泼的人。
情结越多,对他人的依恋和需要就越多,受到“爱情”控制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是在爱情中感到不自由,感到容易被伤害、失望、无把握和痛苦。
如果一个人解决了自己的大部分情结,他还需要爱情吗?
仍然是需要的。
第二,我们都需要爱的关系,需要被那样一个爱的客体看见。
灵魂需要交流,需要彼此看见和温暖。我们滋养对方的需要和满足自身需要一样重要。
我们在探索对方的过程中也探索我们自身——包括身体的和心灵的。
爱情的目的,是成为一条道路。我们通过这条道路,寻找我们自己。
我们何以爱上这个人而不是他人呢?
应该好好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爱上一个理性超级强大的人,是可以把自身理性化的一面投射给对方,然后自己安心做个任性的感性的小丫头吗?
爱上一个特别感性的人,是为了投射自己感性的一面给对方,从而避免在自身中被感性淹没吗?
爱上一个特别优秀的人,是否把无法达到的完美愿望投射给对方,从而让自己轻松一点呢?
爱上一个崇拜自己的人,是否我们需要依赖此种崇拜来加强自己不坚实的强大感呢?
我们在爱自己感到缺乏的、需要认同的那部分。我们在爱压抑了的“影子自我”。
是的,我们爱。
我们在爱中,开始向我们的影子自我认同。
我们在爱中,通过与对方的融合,整合着我们灵魂的面貌。
这就对了!
普通的情况是,两个人分别担当对方的一部分需要,他们始终是两个相互弥补的个体,他们始终分裂着,没有了对方就产生欠缺感。
认同没有达到能内化合并到自身的程度,他们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偷换了概念,变成了寻找别人。
确切的状况应该是,在寻找别人的过程中,寻找着自己。
以为缺乏的,实际早已埋藏内心的那个自己——不知道的自己。
理性的男人寻找特别感性的女人,然后又埋怨她。他不知道那个感性的女人是他内在的一部分,他是在寻找他的阿尼玛,同时又排斥她。
当他不再排斥他内在的女性部分时,他也将不再排斥他的对象本身。事实上,当他可以允许自己的感性与理性整合时,排斥和依赖的冲动都将减退。
在一次次爱中,我们经由反省,意识到自己有缺失感、但实际圆满俱足的那部分。
爱,变得不再与依赖、强求、占有有关。爱,只与彼此灵魂的探索有关。
我们在探索中,彼此依恋;在依恋中,保持着独立和圆满俱足。
暂离对方,不会产生焦虑;失去对方,并不会失落自己。
我们在交融的那一刻中,完美合一;我们在分开的那些时光里,圆满俱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