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剧情好吗(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今晚大结局)(1)

韦亮(右)和马伊琍

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下称“《北上广》”)今晚就要播出大结局,马伊琍和朱亚文饰演的一对隐婚夫妻成为了这个月观众探讨最多的话题。而在这样一部成功的国产都市剧背后,也有着强悍的制作班底,其中从本报走出去的前文娱记者韦亮,作为助理制片人出现在了字幕中,和导演李骏、李晓,编剧沈亢等人一起构成了《北上广》的主创班底。从杭州的媒体记者,到上海某电视台的宣传总监,再到自己创立公司,韦亮也亲身上演了一出“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而现在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离开家乡到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他们也许没有剧中赵小亮和潘芸那么精彩的生活,但韦亮给他们的建议唯有“坚持到底”。道理听上去没什么新意,但他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没有师父领进门的幕后推手

“20亿”是《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迄今为止在网络的点击量总和,在很多城市的地铁上,都能看到年轻人拿着手机在追剧。但对韦亮而言,他恐怕是最熟悉电视剧里每个故事的那个人。作为《北上广》的执行制片人,是韦亮“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在电视台和影视公司的多年积累,让他有了这个机会。“第一次看到这个剧本就特别感动。”

虽然以前都是从事相关的影视、传媒工作,但第一次到片场韦亮还是记忆犹新,“有很多话是我听不懂的,比如导演他们说‘页纸’,就是一天拍了几页剧本,‘甩戏’就是今天缺几场戏没拍完。”作为一个成熟制片人,看完剧本后就应该了解这部电视剧或电影的大概投资,韦亮苦笑道:“听上去是不是很难?”尽管会遭遇窘况,但韦亮谈投资、找演员、找场地、做预算一样也没落下,用他的话说就是“没有师父领进门,一开始就靠个人”。

除了首次做制片人试水成功,韦亮今年也把精力投在了自己的新公司响亮文化,他自己的公司也负责宣传该剧。关于“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江浙沪不相信邮费”这个段子就是来自他,“一开始我就觉得这个剧的名字会流行,在宣传的时候引导了一下。”同时,他最近也在筹备一些剧本和项目,“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类型片、动作片、喜剧。今年已经为一个剧本拍了一部微电影叫《迷幻蘑菇》。可以说制片人是我一直以来的事业方向,相对来说要对剧本熟悉,对市场熟悉,对演员和剧组的把控熟悉。这些我还是有希望学成的。”

从时报娱记到热播剧制片人

刚听说要接受采访时,韦亮本能反应是“时报是不是要做15周年特刊了”。是的,10年前韦亮从杭州出发,在本报文娱部是一名写稿小能手。“我大学是中文系,第一份职业就是记者,心中还是有媒体人的情结所在。”和电视剧情节相似的是,韦亮在2007年选择去往上海工作并定居,《北上广》的导演和编剧也有类似的经历,这个班底可以说是真正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还好杭州到上海的距离很近,韦亮说从最开始每个周末坐大巴、坐火车,到现在成家立业后回杭的次数变少了。“虽然我所有的亲人、朋友都在杭州,这里也是我的家乡,但接到去上海的工作邀请之后,我几乎没有犹豫过。”在上海的电视台接触一流的制作团队,和接轨国际的平台资源,都是韦亮用一个个压力山大的夜晚换来的。“没有眼泪,至少也有辛酸。”而在这之前韦亮也收到过阿里巴巴的邀请,“我当时觉得还是做我熟悉的行业吧,现在想想如果去了淘宝,现在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了。”

在电视台积累了7年的工作经验,韦亮去年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就是跳槽到某经纪公司开始接手经纪人和制片人的工作。之所以能得到新鲜的资源,和不少明星大腕都成为了朋友,韦亮说自己就是要做到“以诚相待、不忘初心”。“我不喜欢在饭桌上忽悠别人,坚持的是契约精神,大家可能对我就是多了些信任吧。”在他心里从未觉得“贵圈真乱”,韦亮对自己的目标和定位始终明确。“一步一脚印,我慢我先来。”

《北上广》的导演李骏曾说过,“北上广”代表的不仅仅是这三个具象的城市,更代表着所有一线大城市和在城市中为自己梦想奋斗的年轻人。这些人里面也包括“80后”的韦亮,34岁开始创业在他看来已经算晚,他眼里看到的是90后的迎头赶上。“我自己的看法是,不管年轻人出于什么目的到北上广去,想要见识、想要赚钱、想要一个跳板,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回报,只是时间和机会的问题。”网络那头的他,显然就是一个好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