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重庆地区持续高温干旱,多处出现山火,8月21日,巴南区界石镇发生山火。作为近邻的大渡口区迅速行动起来,投入救援力量前往火场救援,提供帮助。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1)

8月22日清晨,大渡口区人武部接到救援命令,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言简意赅地传达了抢险重点要点,普及了抢险的危险事项与预防措施,组织起以民兵支援分队为核心的60人的抢险救援小组。上午10点,抢险救援小组携带油锯、消防斧、砍山刀、铁扫把等工具,赶赴山火救援一线。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2)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3)

嗓子喊哑了、脸晒脱皮了、脚扭伤了、肩头勒破了、手也被草叶荆棘划伤了……参与行动的大渡口区民兵勇士们全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却没有一人叫苦,没有一人退缩,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出不畏苦累、冲锋在前的精神。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4)

这段时间,重庆气温高达43℃,山间因火情,温度更是超过了50℃,抢险救援小组冒着高温徒步上山,手脚并用地在陡坡密林上砍竹林、清草丛、伐高树,构筑起防火屏障,防止火势继续蔓延。夜晚,民兵戴着头灯继续干,守护火线、扑灭飞火,不放过任何隐患。就这样,他们连续坚守了三天三夜。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5)

此次行动,大渡口区人武部出动车辆12台次,参战应急民兵180余人次,转战南北火线的金田村、塌湾沟、虎啸村、石梯沟等火场点,砍伐隔离带3000余米,守护防火线1200米,扑灭余火10余亩,有效阻断了火势蔓延,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6)

除了他们之外,一同奔赴救火前线的,还有大渡口区环卫处的环卫工人。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7)

“洒水车出动!”8月22日下午,大渡口区5辆环卫洒水车紧急出动,奔赴巴南区界石镇参与扑灭山火工作。

“当天,大渡口区环卫工人刚完成夜间降温作业回去休息,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环卫工人到位,储满水箱,下午赶往火灾现场,为消防车用水做好补给水源的工作。”大渡口区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1小时内,5辆洒水车载着12名环卫工人陆续到达现场协助扑救火灾。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8)

环卫洒水车抵达巴南界石镇火场后,立即与消防车配合,展开灭火工作。环卫洒水车现场接力,为消防车轮番供水。在巴南灭火的紧要关头,还有多名环卫工人和多辆环卫车进入火场,用洒水车高压水枪扑灭零星火苗。全程用水80余车,向火场喷洒了约670吨水。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9)

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8月25日6时30分,巴南界石的凶猛山火终被控制住,巴南灭火指挥部向支援分队下达回撤指示。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10)

参与协助救火的所有环卫人员虽然全身湿透,满脸的烟火之色还被晶莹的汗珠冲刷成了大花脸,但他们都笑逐颜开,自豪于为巴南山火救援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山火,我们不得虚!”

8月21日下午5点左右,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新玉村所辖山林发生火灾。

8月22日上午8时许,接到大渡口区武装部的命令,跃进村街道民兵应急连班长秦剑紧急集结街道应急连民兵,奔赴巴南区盘龙村进行山火救援。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11)

秦剑和其余5位民兵高唱着《团结就是力量》整装出发,对于即将面临的危险与挑战,29岁的秦剑战意凛然:“我们一直以‘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民兵预备役战训要求严格开展早、晚体能训练,在今年连晴高温的情况下,也经常进行火灾救援相关的演练。再加上我们6个都是退伍军人,山火,我们不得虚!”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12)

巴南区盘龙村的山林植被茂密,山势陡峭,火势猛烈的山火,扑救十分困难。秦剑等人来到救援集结点,顾不上休息,灌一瓶藿香正气液就拿起工具冲上一线。“我们主要负责开辟隔离带、清理现场的树木,防止山火的蔓延。”秦剑说,当时天气本就非常炎热,不远处又有山火炙烤,更是让人热得难以忍受,再加上为避免受伤,在山林间只能穿长裤长袖,大家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打湿,甚至能拧出水来。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13)

“那时候情况紧急,刚开始也出现过物资紧缺,可现场没有一个人抱怨,都积极投身到扑救工作中。”回忆起灭火时的辛苦,秦剑毫不在意,他说:“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勇敢与坚毅早已刻进了我们每一个重庆人的骨子里。作为重庆人,我是在为守护家园而战;作为退役军人,我‘若有战,招必回’;作为民兵,抢险救灾就更应该冲在最前面。”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14)

8月25日7时,明火被扑灭,连续战斗了3天的秦剑结束灭火工作回到跃进村街道,又立刻投入抗疫的战斗中。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15)

在这场与火缠斗的对抗中,大渡口区许多镇街社区都不乏“秦剑”。

八桥镇万有社区的90后党员欧阳孟贤在得知巴南界石发生火灾后,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加了大渡口民兵应急救援行动。在一天一夜超高强度的救火作战之后,欧阳孟贤发现自己居住的小区因疫情被封控管理,身上因扑救山火而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还没干透,他转头又参加了疫情排查工作,直到社区2500余名居民全部完成核酸检测,他才回到社区办公室,瘫睡在椅子上。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16)

春晖路街道的工作人员曾川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他在巴南发生山火后立刻告别妻子和刚满月的女儿,第一时间投身救援现场,负责开辟隔离带和后勤物资运送,在火场上的三天两夜他几乎不眠不休,竭尽所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17)

山火无情,人有情,这些义无反顾冲向山火的人,是今夏最美的“逆行者”。

救火摩托大军中

有群大渡口崽儿

8月25日中午,刚从巴南区界石镇火场归来不久的张雪锋,用小货车载着越野摩托车又和队友一道向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村出发,继续转战北碚山火救援。

解放重庆主战场遗址简介(南征北)(18)

今年25岁的张雪锋是重庆大渡口红旭水上救援队队员。在巴南区界石镇发生山火时,张雪锋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救援,属于救援第二梯队。

8月21日晚,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村发生山火。第二天一早,他得知由于山上挖了防火隔离带,一般车辆通行不便,只能通过摩托车运送物资上山,需要大量摩托车骑手前往支援。在巴南区界石镇参与救援的他,一边参与灭火,一边心系北碚。“我有越野摩托车,还有证件,但因为在参加巴南救火,不能立马赶过去。”张雪锋说,在8月23日早上,他所处的位置火情得到控制,第三梯队救援人员前来替换他们,他便回到家休息。

“走,去北碚支援。”8月25日,休息调整好状态的张雪锋,又邀约了義渡口汽贸的9名朋友,一同带上越野摩托车前往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村参与救援。

“我们主要是把水、食品、消防用品等物资送到5号地,每次要背上近五十斤的物资,跑一个来回要二十分钟左右。”张雪锋说,由于现场超过40℃的高温,山路弯多路陡,灰尘又大,汗水夹杂着灰尘一起流下来,身上的外套很快变成了灰色。一天下来,算不清他们到底送了多少次物资,每次跑累了,中途就趴在摩托车上歇一会,然后再次点火出发,继续将物资送到指定地点。

现场除了他们,还有穿着制服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以及当地村民等百名自愿赶来的越野摩托车骑手,参与救援的人多、车多,随时都能看到100多辆摩托车在装载物资,往返飞奔在陡峭山路上,奔赴一线。

“有的骑手不小心还会半路摔倒,路过的骑手会帮忙扶起,将物资重新搬上车,大家一起接着干。”张雪锋说,送了几次物资后,他发现由于现场参与救援的人员太多,造成拥堵,他便留在山下,当起交通指挥员,让摩托车顺利通行。

连续20小时的工作,从早到晚,从晚到早,张雪锋和队员竭尽全力、分秒必争地当好抗击火情的后备力量。

8月26日8时30分,经各方救援力量奋力扑救,北碚区与璧山区交界火场明火全部扑灭。张雪锋和队友们才带着一身疲惫和胜利的喜悦凯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