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有许多银杏结果啦回想以前,这里还是荒山秃岭”站在4000多亩银杏园的观景台上,望着眼前一片翠绿,棵棵银杏伸枝展叶,累累果实缀满枝头,福建省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很是感慨她感叹的,不仅是银杏树漫漫生长终得果,更是南坑村由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绿色家园的显著变化,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花果山兴衰史 40年印记火焰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花果山兴衰史 40年印记火焰山
“今年又有许多银杏结果啦!回想以前,这里还是荒山秃岭。”站在4000多亩银杏园的观景台上,望着眼前一片翠绿,棵棵银杏伸枝展叶,累累果实缀满枝头,福建省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很是感慨。她感叹的,不仅是银杏树漫漫生长终得果,更是南坑村由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绿色家园的显著变化。
“山上没资源,人均八分田,砍柴卖草换油盐,养一头猪等过年。”回忆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沈腾香至今记忆犹新,不胜唏嘘。
“南坑曾是全县水土流失重灾区,直到改革开放初期,这个村子周围还是光秃秃一片,山是‘火焰山’,树是‘老头松’,漫山遍野都是极度贫瘠的风化粗砂土,举目尽是赤红色。那时产业少,日子穷困了,村民只能砍树割草挑进城卖,砍得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尽管水土流失严重,仍有不少村民最盼下雨,因为头天下大雨,第二天就可以去溪里捞沙,捞22担装满一手扶拖拉机能卖3元钱。”沈腾香回忆道。
1983年,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环保理念自上而下传播,南坑人也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开始尝试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但由于资金短缺,开拓胆魄不足,因此见效不大。
1997年,沈腾香被选为南坑村的党支部书记。为了改变南坑“荒山穷村”的面貌,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她提出“庭院养猪鸡、能源用沼气、山上种水果、耕地烟稻菜”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动员每个党员干部带头开发种果。
“就在这时候,当时还在福建工作的同志先后5次到长汀调研,并就水土流失治理提出要求,作出重要批示,推动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向纵深推进,这才有今天的南坑。”沈腾香深有感触地说。
沈腾香清晰地记得,1998年元旦,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为长汀题词“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2000年1月8日,在时任福建省长的倡导下,福建省委、省政府将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此后连续10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都列入省为民办实事的项目。
“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长汀拉开了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南坑村也打响了让穷山恶水变绿水青山的战斗。”沈腾香回忆道,“由于土地贫瘠,每种一棵树都要挖一立方米的穴,填六担好土,施六担农家肥。一公斤磷肥,一公斤复合肥。党员干部们带头,以‘蚂蚁啃骨头’的韧性坚持下来,硬是将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山,全村种植了4000多亩银杏和500余亩果树。南坑也由以前的‘难坑’变成了‘富坑’,成为远近闻名的‘闽西银杏第一村’和全国文明村。”
“不进则退、进则全胜”“要总结长汀经验,推进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更让沈腾香激动的是,2011年12月10日、2012年1月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同志对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连续作出两次重要批示,在此号召下,长汀县和南坑村掀开了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崭新一页。
南坑人抓住地处县城邻区、毗邻新建的火车南站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美丽乡村,在银杏树下连片套种600亩卷丹百合。每年入夏便是600亩百合花开的时节,银杏树荫下的百合园里开遍了姹紫嫣红的百合花,引得许多游客漫游其间身心陶然,为南坑村的乡村旅游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沈腾香对十九大提出的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感受特别深刻。她说:“我们南坑村这20多年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就是从穷山恶水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如今的南坑,青山连绵,绿树葱茏,银杏、油柰、桃李满山;溪水清澈,现代农业初具规模,成为生态旅游示范村,游客纷至沓来,休闲观光、果园采摘,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前不足1000元,2017年达到15367元。
南坑之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也是长汀数十年来“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的真实写照,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从1985年的146.2万亩下降到2017年底的36.9万亩,水土流失率降低7.95%,在全省11个水土流失治理一、二类县中最低。2017年10月,长汀被授予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并被命名为国家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记者 陈金来 通讯员 陈天长 钟小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