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崛起秦国大王(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齐湣王胁迫楚太子割地)(1)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齐湣王形象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以苏秦为主角来确认齐湣王要求时为太子的楚顷襄王答应割让淮北才让楚顷襄王回楚国即位。

在这两天在看《史记 楚世家》时,司马迁明明白白的写湣王是无条件让楚顷襄王回国即位,并没有要求楚顷襄王答应割地后才放人。其记载如下:

“齐湣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於天下也。”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子横至,立为王,是为顷襄王。”

“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说得明明白白:齐湣王并没有采纳自己提出的留楚太子以胁迫割让淮北,也没有听从别人的以杀太子换割地建议。齐相国的建议就是不能扣留楚太子,否则就是齐国“行不义於天下”。简单说,就是让楚太子回去。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苏秦形象

《战国策》对湣王扣押楚顷襄王以割地的记录

《战国策》对这个事情有多处记录:

《齐三 楚王死》:

“楚王死,太子在齐质。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苏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吾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下东国必可得也。」”

疑点一:在《史记 楚世家》中是齐湣王主动提出扣押太子换取割地。但在《战国策 齐策》变成了苏秦的主意,并且两个主意都变成了苏秦的。

另外的一个疑点是:《战国策 齐策》中的薛公,是指孟尝君田文。秦昭襄王扣押楚怀王(即上文《战国策 齐二 楚王死》的“楚王死”)是在公元前299年,这年正是孟尝君田文入秦为秦相之时。

从《史记孟尝君列传》来看,在入秦为相之前,田文似乎并非齐国相国,而是在自己的封地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於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

孟尝君为齐国相国的明确记录是第二年即公元前298年。果孟尝君在入秦之前就是相国,他有必要入秦吗?秦国相国和齐国相国地位相同。因此合理推测,在公元前299年当年及之前,孟尝君田文并不是齐国相国,否则他不会离开齐国而去秦国做相国。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从秦国回来后,才被任命为相国,秦国相国不过成为孟尝君田文国外镀金的工具。

由于没有具体的时间记录,尚不清楚孟尝君田文和楚怀王被扣留事件是否有关系。因为最简单的逻辑是:秦国扣留楚怀王,秦楚交恶,秦国失信于天下,最大的得益者就是齐国。


大秦帝国之崛起秦国大王(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齐湣王胁迫楚太子割地)(2)

配图 屈原形象

《战国策 楚二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

这里是以楚国为角度的记录。这里的记录,无论是和《史记楚世家》记载,还是和《战国策齐二楚王死》记载,都不相同:

1、这里记载是齐湣王当面要求楚太子割地,而《楚世家》记录的是齐湣王和相国等大臣进行商议。

2、这里记载的是楚太子按照慎子策略而得以回国,但在《战国策 齐二 楚王死》中是苏秦在齐、楚两国之间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3、这里记载了楚顷襄王如何在即位后对付昔日割地的承诺:按照慎子的策略,派遣主张遵守信用割地给齐国然后夺回的子良去和齐国使者办理割地事宜,再派遣反对割地的昭常率兵驻扎在被割之地,最后派遣提议和秦国联合的景鲤去秦国求救。一个是割地使者,一个是率军抗拒,再加上秦国派兵来援,齐国最后不得不取消了割地的想法。

《战国策 楚二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的记录,最大的漏洞就是秦国派兵攻打齐国,即文中的“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扣押,楚顷襄王继位,当时秦国和齐国相隔着韩、魏两国,如何能够派遣50万军到齐国的边境?当韩国、魏国无人吗?

第二个漏洞是当时秦昭王正扣留楚怀王以要求割让土地,秦楚交恶,怎么会向秦国求救?在那个情形下,楚国向秦国求救,正在想要楚国割地的秦国,怎么会不趁机要挟楚国先割地后出军?

第三个漏洞就是秦军对齐军所说的话:“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秦国扣留楚怀王以要挟割地,这才有楚太子回国即位的事情。作为罪魁祸首的秦国有资格说不仁不义的话?


大秦帝国之崛起秦国大王(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齐湣王胁迫楚太子割地)(3)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

综述,《史记》和《战国策》在记录齐湣王是否要求时为太子的楚顷襄王割让淮北之地,记录截然相反。相比较下,《史记》在史料数量和严谨性上,都比《战国策》高很多。相反,《战国策》的一些记录则是明显错误。如无论是《齐策》,还是《楚策》,在关于楚顷襄王即位原因,都说是因为楚怀王死——但实际上楚怀王是被秦国扣留,楚顷襄王即位第三年楚怀王才死在秦国。

其他的,如:

1、《齐策》中的薛公田文,在楚怀王被拘留当年入秦国为相,如何能够和苏秦讨论楚太子问题。基本可以确定,楚怀王被扣留是孟尝君田文入秦之后,否则以仁义闻名的孟尝君怎么会去辅助一个扣押他国君王的无信无义秦王,从而败坏自己的名声呢?

2、有理由相信孟尝君在楚怀王被扣留当年并非齐国相国,否则他没有理由去秦国出任一个在母国地位一样的相国职位。孟尝君是在任职秦国相国后,才在次年被任命为齐国相国。齐湣王并不重用孟尝君,只是在孟尝君出任秦国丞相后,迫于压力才让孟尝君出任齐国相国。

3、《史记楚世家》、《史记孟尝君列传》并没有明确当时的齐国相国是孟尝君。

4、《战国策齐策》中是苏秦为楚太子献计,但在《战国策楚策》中楚太子采纳的是其师傅慎子的策略:楚太子采纳自己熟悉的师傅的意见,似乎比采纳一个齐国臣子的意见更为合理。且苏秦的建议是让楚太子割地,而慎子的建议是先脱身回国即位再说,丝毫不同。

5、《战国策楚策》中楚国向秦国求救的记录,和当时事实不符、也没有相关记录:

秦楚因扣押楚怀王交恶,作为儿子的楚顷襄王不向秦国报仇而向秦国求救,还有什么面目做人和做楚王;

秦国扣留楚怀王目的是要割地,楚国这个时候求救,怎么可能不要求楚国先割地而后出兵攻打齐国;

秦国和齐国并不接边,如果秦国能够在公元前299年攻打齐国,就没有理由在公元前286年不出兵救被齐国所灭的东方盟国宋国。

以上的5点证据,都说明了所谓齐湣王扣留楚太子以要挟割地的事情,只不过是齐国朝堂上的议论,并没有实行。《战国策》中的记载应该是战国晚期时的纵横人士在这个观点上所提出的破解方法,是一种战略模拟,而非历史事实。

事实上无条件送楚太子回国即位,才是齐国利益最大化:秦国无信无义扣押他国君王,齐国送太子回国即位,对比秦国行为,更彰显齐国的仁义名声。

为您提供有价值的观点,更多元化的看待历史,请关注历史哨声!谢谢的您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