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1997年,重庆的一名名叫刘泽华的80岁的老妇人与再次结婚了,与她结婚的是82岁的邱云。新婚当夜,二人交流起了自己的身世,刘泽华说自己是四川达州宣汉县塔河坝炉子村的。邱云好奇地问:“炉子村啊,我以前也去过那,那里面的人不是都姓李吗?”

刘泽华说:“我后来改名了,以前也姓李,叫李德芳。”

邱云听到“李德芳”三个字,顿时愣住了,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我60年前就娶过你,我是邱大明啊!”随后,两位老人相拥而泣。那么,为什么60年前两人就结过婚,之后却又分别了呢?他们在之后的日子里遭遇了什么呢?又为什么要改名呢?

广西八旬老人娶53岁的娇妻(重庆80岁老妇再婚)(1)

1936年6月,四川达州宣汉县,一名19岁的小姑娘来到县城买东西。她就是李德芳,李家的独生女。与那个年代的许多传统家族一样,李德芳所在的家族也是一个聚族而居的大家族,世代生活在炉子村一带,因此炉子村里的人也大多姓李。李德芳虽说是独生女,但其实出身很不幸,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她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那个年代的女性结婚都很早,许多姑娘十五六岁就结婚了,李德芳19岁依然没有结婚,在那个年代已经属于“大龄剩女”了。因此李德芳的母亲余老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给女儿多方物色对象。

但不知是因为李德芳不想那么早结婚,还是因为没碰上喜欢的,余老太物色的诸多对象都被李德芳拒绝了。余老太十分焦急,但她也十分疼爱自己的女儿,不想强迫她,因此毫无办法。

但缘分说来就来,就在李德芳在县城买东西的时候,县里面开进来一支军队,老百姓们纷纷躲藏。这听起来有些奇怪,但在那个年代是常事,当时中国依然有许多军阀,当兵也并不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军队中有许多地痞无赖,动辄抢夺老百姓的财物,甚至动手杀人,许多军队的军纪甚至还不如土匪。

百姓们中间流传一句话,叫“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篦是一种清理头发的工具,比梳子的齿更加密集。“兵过如篦”也就是说官兵对老百姓的搜刮比土匪更加凶狠,常常把百姓家搜刮一空,可见那个年代的老百姓对“官军”有多么恐惧。

但是,这支军队却不一样。进城来的这支军队竟然完全没有骚扰百姓,队伍严整,军纪严明,就这么喊着口号威风凛凛地穿过了县城。躲在一边的李德芳也注意到了军中的一个帅小伙子,一瞬间犹如被闪电击中,就这么一见倾心了。

此后李德芳深深记住了这个小伙子的样子,回家后向母亲描述了一番,希望母亲能查查这个小伙子是谁,有没有结婚。

广西八旬老人娶53岁的娇妻(重庆80岁老妇再婚)(2)

正好,余老太有个亲戚叫余凯常,就是这支部队里的一员。原来这支部队是刘湘部下的一支川军,军饷充足,训练有素,军纪也相对较好,而李德芳看中的那个小伙子正是邱大明,此时还没对象呢。

李德芳听说邱大明还没对象,顿时十分欣喜。余凯常也在二人间牵线搭桥,帮助二人联络,不久后二人就见面了。邱大明穿着笔挺的军装,看起来十分精神,谈吐也令李德芳十分喜欢。李德芳发现邱大明就是当时见到的那个帅小伙,更是有一种情人相见的感觉。邱大明此时也是单身,希望能找个对象,余老太也早就希望女儿结婚了。就这么在各方的撮合下,两人在1937年6月正式结婚。

婚后的邱大明看着李德芳是越看越喜欢,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他甚至打算从军队退役,就在宣汉县定居工作,和李德芳就这么生活下去。然而就在他还在谋划此事的时候,日本人打过来了。

1937年7月7日,邱大明和李德芳结婚仅仅半个多月后,日本就策划了“七七事变”,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入侵。战争爆发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四处征召士兵参战,已经在军中的士兵就更不用指望什么退役了,邱大明退役回家陪妻子的愿望也就此搁浅,还不得不经常集中受训,与李德芳共处的时间越来越少。

广西八旬老人娶53岁的娇妻(重庆80岁老妇再婚)(3)

1937年8月,华北日军大举南下,淞沪会战也已打响,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四川虽然属于后方,并没有遭到日军的直接进攻,但川军为了保卫国家,还是毅然踏出了四川,前往华北、华东等各处前线支援战斗,后世用“壮士出川”来赞美这一大公无私的壮举。

邱大明就在这出川的壮士之中,据李德芳回忆,邱大明是9月5日离开的。邱大明接到命令的时候正在吃饭,听说要集结后,匆忙扒拉了两口饭就朝集合地点赶去,甚至还没来得及和妻子拥抱一下。李德芳问他发生什么了,他说打仗了,他们川军也要集合参战,随后邱大明嘱咐李德芳等他,便匆匆离开了。李德芳算了一下,她真正和邱大明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二十多天。

广西八旬老人娶53岁的娇妻(重庆80岁老妇再婚)(4)

当时的人们对于抗战的持久性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多数人都想不到战争会持续八年。李德芳也是认为邱大明可能也就是去几个月,或者一年就能回来,然而这一去,就是六十年。

邱大明所部集合这么匆忙是有原因的,因为淞沪前线战事已经日渐危急,蒋介石正调集各路援军支援上海。邱大明所部也是紧急集合,之后从四川一路狂奔到了上海,终于在10月初赶上了淞沪会战。

川军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高强度的战斗,在激战中伤亡惨重,邱大明也负了伤,但他依然坚持作战。可惜由于蒋介石前期的操作失误和忽略了杭州湾防御等种种原因,淞沪会战最终失败,上海还是沦陷了,之后邱大明就跟着部队继续转战各地。

邱大明所属的部队文化水平较高,邱大明也是识字的,在战争期间给妻子写了许多信,但不知为何,这些信件全都石沉大海,邱大明连一封回信也没受到。那个年代也没有网络,邱大明并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他想回家看看,但部队一直在打仗,他也根本无法回去。

听说日军开始对四川进行大规模轰炸后,邱大明更是心急如焚,四处打探家乡的消息,但他的战友们也都是离家多年,又哪里能告诉他什么新消息呢?

广西八旬老人娶53岁的娇妻(重庆80岁老妇再婚)(5)

直到1941年,邱大明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身受重伤,不得不进入医院疗养,这会儿才终于找到了打听消息的机会。他在这里见到了一个宣汉县的人,对方正好要回乡,他就给了对方一封信和一大笔钱,希望对方能帮着把信交给妻子,至少打听出来妻子的下落。

谁知那人是个无赖,回乡不久就把邱大明给的钱挥霍一空,也根本没有去找李德芳。眼见无法对邱大明交代,他干脆就撒了个谎,对邱大明说李德芳全家都已经在日军的空袭中不幸遇难了。

得知消息的邱大明万念俱灰,原本妻子一直没有回他的信,他就一直有不好的预感。现在对方告诉他妻子已经去世,更是让他之前的猜想得到了证实。他并不知道此人在宣汉县的所作所为,以为李德芳是真的去世了,此后宣汉县就成为了他的伤心之地,他再也没有回去过。

邱大明出院后,他的身体已经无法上战场,当局就安排他当了一名水上公安,在泸县工作。他在这期间也动过回宣汉县的念头,但一方面他之前得知妻子已经去世了,担心回到宣汉县后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

另一方面就算妻子还活着,过了这么多年也肯定改嫁了,自己回去了反而尴尬,犹豫再三,邱大明最终还是没有回去。他在泸州结识了一名姓蒲的女学生,不久之后与对方结婚,有了一子一女。

新中国成立后,邱大明由于当过国民党警察,又没有及时参与起义,没多久就被抓了起来,之后一直在新疆劳改,直到1975年才被释放。然而被释放后没有人来接他,他又到1979年才辗转回到四川。

回家后他才知道,自己的妻子早已改嫁了两次,女儿也夭折了,仅有的一个儿子对他也没什么感情。邱大明无处投靠,只得在重庆搭了一个简易棚子,给人拉货为生。后来邱大明为了忘却曾经痛苦的回忆,便改名为邱云。

而另一边,李德芳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可能是由于战乱期间通讯不畅的原因,再加上日军经常对四川进行轰炸,李德芳并没有收到邱大明寄给他的那些信件,但她坚信邱大明还活着,一直在苦苦等待。然而一直等到抗战结束,邱大明也没有回来,在这期间她母亲也去世了,乡亲们都纷纷劝她,说邱大明很可能已经牺牲了,还是不要等了,找个人改嫁了吧。但李德芳不听,依然在四处打听邱大明的下落。

广西八旬老人娶53岁的娇妻(重庆80岁老妇再婚)(6)

新中国成立后,李德芳专程前往邱大明的老家荣昌县找他,但此时邱大明早就不在荣昌县了,因此李德芳找了几年都没能找到。

无可奈何的她接受了命运,由于“前夫”当过国民党军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因此李德芳改名为刘泽华,并在乡亲的介绍下和一个厨师结婚了。然而这段婚姻却并不幸福,这个厨师对刘泽华没什么感情,也并没能和刘泽华生育,于是两人收养了一子一女。但最后这段婚姻还是破裂了,刘泽华和丈夫离婚,并住到了养子家里。

然而这个养子对她并不好,她最终和养子闹翻了,只得搬出来住,也失去了依靠。一名叫李腊芝的好心妇女收留了她,但她的条件也不太好,于是她提出自己认识一位82岁的老人,对方也是单身,二人正好可以搭伙过日子,互相扶持着也好过点。刘泽华一开始还不好意思,但在李腊芝的反复劝说下还是动心了,同意与这个老人见一面,而这个老人,正是邱云。

刘泽华和邱云见面后,因为两人都改过名,而且六十年没见,彼此的长相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一时间还没能认出彼此。但两人总觉得相处起来有股默契,而且很快就有了感情,因此最终两人正式结婚了。而直到新婚之夜,两人谈起自己的过往,才终于明白对方就是自己曾经苦苦寻找的那个人!

邱云听说刘泽华等了自己那么久后深感愧疚,此后竭尽全力回报妻子,对妻子百般呵护,两人有了一段令许多人惊叹的“黄昏恋”。可惜生命有限,再美好的爱情也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

2009年,刘泽华的病情越来越重,最终在丈夫的怀里去世了。而在刘泽华去世后,邱云反复念叨“这辈子我亏欠她太多了,她走了,我不能让她等太久”,仅仅20天后,邱云也去世了。这正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