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一下,其实和“玉石”有关的汉字左偏旁“王”并不是我们小时候所学的王字旁,正确的叫法是“斜玉旁”或“玉补”。这是因为我们《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当中避免混淆简化汉字的目的,所以把带“王”偏旁的字都归于“王”旁部,所以我们大都把描述玉石的汉字理解成了“王”字旁。在新华字典里,真正的“玉”旁部只有13个,玉、玊、玺、琞、琧、瑩(莹)、瑬、瑿、璗、璧、璽、璺、瓕。这里多说一句,最早的合体字以左右结构居多,左部件叫做“偏”,右部件叫做“旁”,并且“偏旁”的概念要大于“部首”的概念,这里不作展开,以后可以专门介绍。

其实从“玉”字的形式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指示”型的汉字,“王”表示王者、官者的人,那一个点强调是这个人腰间的东西。

王旁的字与玉石有关的字有哪些(为什么很多王字旁的字都跟)(1)

上面提到的,外表看似王字旁,真实身份是玉字旁。从“王(玉)”的字多与玉石有关。汉字中这种似是而非的偏旁挺多的,这与汉字字体变化有关。

另外举个例子:一个很常见的偏旁“月”,大部分从“月”字旁的字都与身体器官有关,比如腿、臂、肝、肤(膚)、胃和肝等,身体和月亮有什么关系?其实啊,这个看似月的偏旁是肉,我们叫它“肉”字旁吧。

演变过程:肉→⺼→月

王旁的字与玉石有关的字有哪些(为什么很多王字旁的字都跟)(2)

所以绝大多数楷书写作“王”的左偏旁,都是“玉”的变体。“玉”字旁含义为“美玉”的一堆字:璋、瑾……反正看到“玉”字旁的生僻字,统一读半边,解释为“美玉”就八九不离十了。

“珏”就是两块玉(也可以写作“玨”),“班”就是“玉刀玉”。“全”也是“玉”。(注:“闰”是不是“玉”还不好说;“琴”、“瑟”上面不是“玉”哦。

其实真正从“王”的就只有“皇”。(注:“旺”、“匡”、“狂”都是“㞷”声,即“往”的右边;“呈”、“望”的下面也不是“王”,而是“廷去掉廴”。)

好了,插曲说了一些,下面我们说一说“斜玉旁”。

玉部字发展到小篆时期,不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有了很大的增加。《说文解字》中的玉部字有126个(如琼、璇、琅、瑭、玟、琊、琪、瑾、瑛、理、珙、珥、瑚、珊、顼、琦、珑、瑗、瑷、球、琢、玩、珈、珲、琏、瑟、琥、琶、瑶、珏、琴、环、璩、玮、珐、璨、珧、瑭……),属于收字最多的部类之一。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在对前朝已经形成的尚玉的风气和玉文化深刻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识玉、造玉、用玉的实际情况,对中国古代玉文化的阐释和总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说文解字》所收录玉部字中,有象形字1个,形声字125个,其中形声字包括亦声字5个,省声字4个。新附字14个。其中,只有“琛”字为省声字,其他都是用“从某某声”的体例直接说解形声字。

《说文解字》的编排原则是首先据形系联和以类相从两大原则,进行部首的编排,其次,根据同一部首下的文字编排原则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进行汉字的编排。玉部字基本上遵循《说文解字》编排原则,即首先,对“玉”进行阐释,统领玉部字,接下来则是表示“玉”这一基本意义的“璙”“瓘”等字排在最前面;由“玉”引申出的“美玉”义直接跟在后面,如“瑾”字等。其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具体来看,“玉”部前面的二十几个字都表示具体的玉名、美玉名,以及美丽的石头等具象意义,接下来则插入了表示动作、玉的声音等带有抽象意义的字。

这一编排原则,给“玉”部字进行分类归纳,由文本层分析文化层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面就依据《说文解字》中的字义,对玉部字进行梳理和分类归纳。

(一) 表示玉石名称的字

1. 表示玉名

“玉名”是玉部字的基础释义。《说文解字》中有28个字属于此类,大多以“玉也,从玉,某声”的格式来解释文字。其中,解释为“玉也”的,如:㻝、珦、璙、璥、琠、珣、玒、璐、琼等字。其中,也有细分为几类,如表示为“美玉”的“玉之美者”,归入这一类的字有:瑾、瑜、琳、瑶等。

王旁的字与玉石有关的字有哪些(为什么很多王字旁的字都跟)(3)

2. 表示与玉相近的石

玉本产生于石,古人将玉和石细分,将石中美者归类为与玉相近的石,《说文解字》又将其细分为几类分别是:

“石之似玉者”,如:珢、璅、琎、㻸、玗、瑎、瑀、琂、璶、瑦、瑂、璒、璁等字

“石之次玉者”,如:玤、玪、璓、玖、玽等字。

“三玉二石也”。如:瓉等字。

“石之美者”,如:珉、碧、琨等字。

必须提出的是,玉的本质是属于石类,它的特征在于美,具有审美价值,因而玉石能够分野。但是,此类字根本上所反映的正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石头。

王旁的字与玉石有关的字有哪些(为什么很多王字旁的字都跟)(4)

3. 表示珍宝

这一类字既非玉,也非石,与玉一样美丽,受人喜爱,并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被奉为珍宝的物质。如“珠”,《说文解字》将其释为“蚌之阴精。从玉,朱声。”;“琛”,《说文解字》则直接释为“宝也,从玉,深省声。”;“玑”则释为“珠不圆也。从玉几声。居衣切。”。

这些文字虽然不属于玉石之类,但是都以玉为部首,古人对其之重视和喜爱可见一斑。

王旁的字与玉石有关的字有哪些(为什么很多王字旁的字都跟)(5)

4. 表示玉的产地

《说文解字》对玉石产地记载十分详备,反映出不同产地玉石的不同的性状和质地。这一类字,有如产于鲁地的“璠”、“璵”;产于东夷的“珣”;产于扬州的“琨”、“瑶”;产于淮水的“珠”、“玭”;产于雝州的“琅”、“玕”;产于西域的“珋”;产于海或者山的“珊”、“瑚”。

王旁的字与玉石有关的字有哪些(为什么很多王字旁的字都跟)(6)

(二) 表示玉石物理特征的字

1. 表示玉声

这一类字在《说文解字》解释为“玉声也”。如:球、玲、瑲、玎、琤、琐、瑝,共七个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声做了更加确切、详尽的区分。例如,“琐”和“瑝”二字,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将“琐”注释为:“琐谓玉之小声也”;将“瑝”注释为:“瑝谓玉之大声也”。

2. 表示玉色

这一类字在《说文解字》解释为“玉色也”,“玉色鲜也”。如:瑳、瓊、瑩、瑛、玼、璊、瑕、璑、琰、碧、玓、瓅等字。

由于判断玉的品级的一大标准就是玉的色泽,因而古人对玉观察入微,认识深刻,这也影响到了文字。《说文解字》对玉色的描述和解释确实不少,有泛指,也有细分。如泛指玉之美色的“瑩”,泛指玉光的“瑛”。对玉色进行细分,如“瓊”、“璊”“瑕”三字,同样都表示玉赤色,但是有细微的差别:瓊,赤玉也;璊,玉赪色也,即像禾苗的红色;瑕,玉小赤也,即玉石上有小赤色。如“瑳”“玼”二字,“瑳”释为“玉色鲜白”,指玉色鲜艳;“玼”释为“玉色鲜也”,指玉色鲜艳。

3. 表示玉的纹理

玉的纹理多种多样,美不胜收,有的以凌乱为美,有的以秩序为美,《说文解字》中也有单独列出表示玉的纹理的字。“璱”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玉英华相相带如琴瑟”,即玉上的纹饰相互萦绕连接,就好像琴瑟上的弦一般;“瑮”在《说文解字》解释为“玉英华罗列秩秩”,即玉石的花纹有排列得有秩序,美丽而光洁,英气勃发。

这三类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同样是“玉”这一物质,观察之细致,分类之明晰,由此可以窥探玉在古人生活中地位之高。

王旁的字与玉石有关的字有哪些(为什么很多王字旁的字都跟)(7)

(三) 表示玉的用途

1. 装饰用途

古人因玉温润、光彩的特点,而喜欢将其做成各种饰品佩,佩玉和装饰玉。这些玉器可以说是玉的应用中的第一大类,应用的场景也十分丰富,头饰、耳饰、身饰、刀饰、车饰等等应有尽有。《说文解字》将体现这一用途的字,解释为“玉佩也”、“玉饰”等。其中有表示佩玉的“璿、珩、璬、玦”;表示耳饰的“瑱、珥、环”;表示佩剑挂饰的“璏、琫、珌”;表示妇女头饰的“珈”,和其他一些表示装饰的字,如瑵、鎏、瑑、珇、璱、瑮、琚、珧、珕、璗等。

2. 礼用玉

利用玉按照使用范围可分为瑞玉、祭祀玉和丧葬用玉三类。这三者用玉途径有所交叉和重叠,不可单一而论。

(1) 瑞玉

表示瑞玉的字,《说文解字》这类字解释为“以玉为信也”等。如:琮、琥、瑁、瑞、班、璧等。

瑞玉是用来作为信用的玉,又称为信玉。

(2) 祭祀玉

表示玉的祭祀功用的字,如:靈、瓏、琬、瑒等。

祭祀在古人生活中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供奉的祭品的选择则是祭祀环节的重中之重。玉器可作为祭品选择,可见玉器地位之重要。

(3) 丧葬玉

“琀”字则解释为“送死口中玉也”,是丧葬时候用到的玉,属于祭祀中特别的一类。

(四) 表示玉器形制

古人不仅对玉石进行分类,对玉器也进行分类归纳,《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璧也”、“大孔璧”、“半璧也”等。如:瑗、璜、玠、璹、瓃、璣、環等字。

(五) 表示社会等级

玉器在古代,不仅是装饰之用,更有体现身份的用玉功能。在《说文解字》中就有体现这一功能的字,如:璋、珽等。

(六) 表示治玉方法

治玉方法,也就是玉的制作方法,《说文解字》将这一类字解释为“治玉也”,“弄也”,包括琱、琢、理、玟、玩、瑰等字。

首先,《说文解字》记录了治玉的工序。古人称石头里面的玉料为“璞”,指没有从矿石中剖离出来的玉,有淳朴,未加工的意思。“理”就是将玉剖离出来的工序。之后需要对玉石进行打磨使之成形,即“琱”、“琢”,这两者存在区别。“琱”说的是刻画玉,使之有文彩,“琢”则是打磨玉使它有一定的形状制式。只有经历了这一套程序,天地之灵的璞玉才最终变成了温润、高雅的玉器,成为一件件艺术品。

此外,《说文解字》还记载了治玉技术的传播。如“玟”,火齐,玫瑰也。一曰:石之美者,从玉,文声。根据资料,可以认为火齐并且中原地区的方法,为外域传入,也就是今天说的烧料。将烧料成为玫瑰,应是后起之意,本意应该是玉石一类。

以上分类记录都是从《说文解字》提到的,这里再从《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将“王”字部中与玉相关的字归纳如下。这些字按照含义分为七大类。

第一类,泛指玉或美玉。

玙,音同“鱼”,<书>美玉。

珏,音同“决”,<书>合在一起的两块玉。

琪,音同“其”,<书>美玉。

琦,音同“其”,<书>美玉。

瑛,音同“英”,<书>(1)美玉;(2)玉的光彩。

琳,音同“林”,<书>美玉。

琼,音同“穷”,<书>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

琬,音同“晚”,<书>美玉。

瑜,音同“鱼”,<书>(1)美玉;(2)玉的光彩。

瑶,音同“摇”,<书>美玉。

瑾,音同“仅”,<书>美玉。

璇,音同“玄”,<书>美玉。

璆,音同“求”,<书>美玉。

璠,音同“凡”,<书>美玉。

璨,音同“灿”,<书>美玉。

璐,音同“路”,<书>美玉。

第二类,特指一种玉。

玘,音同“起”,<书>一种玉。

玚,音同“阳”,古代的一种玉。此字为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后面会解到。

玮,音同“伟”,玉名。

玢,音同“宾”,<书>玉名。

珅,音同“申”,<书>一种玉。

珙,音同“拱”,<书>一种玉。

珖,音同“光”,<书>一种玉。

珣,音同“寻”,<书>玉名。

珲,音同“浑”,<书>一种玉。

珺,音同“俊”,<书>一种美玉。

琨,音同“昆”,<书>一种美玉。

琰,音同“演”,<书>一种玉。

璊,音同“门”,<书>赤色的玉。

瑭,音同“唐”,<书>一种玉。

瓘,音同“冠”,古书上指一种玉。

第三类,指特定的玉器。

珪,同“圭”,音同“归”,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

玚,音同“畅”时,指古代祭祀用的一种圭,也叫玚圭。

玠,音同“介”,<书>大的圭。

玦,音同“决”,古时佩带的玉器,半环形,有缺口。

珥,音同“耳”,<书>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环。

珽,音同“挺”,<书>玉笏。

珩,音同“横”,古代佩玉上面的横玉,形状像古代的磬。

璎珞,音同“英洛”,古代用珠玉穿成的戴在颈项上的装饰品。

琀,音同“含”,<书>死者口中所含的珠玉。

琮,音同“从”,古代的一种玉器,方柱形,中有圆孔。

琯,音同“管”,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

琚,音同“居”,古人佩带的一种玉。

瑗,音同“愿”,<书>大孔的璧。

瑄,音同“宣”,古代祭天用的璧。

瑱,音同“镇”,<书>戴在耳垂上的玉。

璜,音同“黄”,<书>半璧形的玉。

璋,音同“章”,<书>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

“王”字旁加一“献”字,电脑字库中没找到,音同“环”,玉圭的一种。

璩,音同“渠”,玉环。

璪,音同“早”,古代皇冠前下垂的装饰,是用彩色丝线穿起来的成串的玉石。

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

瓒,音同“赞”,古代祭祀时用的玉勺子。

第四类,玉石或像玉的石头。

瑊玏,音同“坚乐”,<书>像玉的美石。

琅,音同“狼”,<书>一种玉石。

琅玕,音同“狼干”,<书>像珠子的美石。

玖,音同“九”,<书>像玉的浅黑色石头。

珷玞,音同“武夫”,像玉的石块,也作碔砆。

玟,音同“文”,<书>一种玉石。

珂,音同“科”,<书>像玉的石头。

珉,音同“民”,<书>像玉的石头。

莹,<书>光洁像玉的石头。

璕,音同“寻”,<书>一种美石。

璎,音同“英”,<书>似玉的石头。

琎,音同“进”,像玉的石头。

琇,音同“秀”,<书>像玉的石头。

瑰,音同“归”,<书>一种像玉的石头。

瑀,音同“与”,<书>像玉的石头。

瑨,音同“进”,<书>像玉的石头。

璁,音同“聪”,<书>像玉的石头。

璞,音同“仆”,<书>含玉的石头,也指没有琢磨的玉。

第五类,形容玉的光泽或斑点。

玷,音同“电”,白玉上面的斑点。

瑕,音同“侠”,玉上面的斑点。

璟,音同“景”,<书>玉的光彩。

璘,音同“林”,<书>玉的光彩。

第六类,形容声音。

瑽瑢,音同“聪容”,<书>象声词,形容佩玉相碰的声音。

玱,音同“枪”,<书>象声词,形容玉器相撞的声音。

珑璁,音同“龙聪”,<书>金属、玉石等撞击的声音。

珑玲,<书>金属玉石等撞击的声音。

玲玲,<书>象声词,形容玉碰击的声音。

琤琤,音同“撑撑”,<书>象声词,形容玉器相击声、琴声或水流声。

琤瑽,音同“撑聪”,<书>象声词,形容玉器相击声或水流声。

琮琤,音同“从争”,形容玉石撞击的声音,也形容水石相击的声音。

第七类,与玉石加工有关。

琢,音同“卓”,雕刻玉石,使成器物。

瑑,音同“赚”,<书>玉器上隆起的雕刻花纹。

王旁的字与玉石有关的字有哪些(为什么很多王字旁的字都跟)(8)

考“玉”字,乃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中便已现身,属象形字,初意为将三块横玉用一条玉贯连起来,乃玉制以器也。玉的雕琢和制作技术发展迅速,在原始社会阶段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就目前已获得的考古发掘实物而论,辽宁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龟形玉饰、凌源牛河梁红山文化出土的玉猪龙、陕西神木石峁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蚕等等,皆可证明先民已能熟练运用切、割、凿、挖、钻、磨、抛光等工艺技术制作玉器。在原始巫术盛行的文化环境中,这些佩饰一般被认为是可避邪禳灾之护符瑞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