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一路有娃」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腊月二十六林强放年假,带着妻子和俩儿子从外地回来了;正月初一和初二,他却不能在老家过年,工作繁忙,公司安排他值班。

在老家,初一走亲访友,街坊邻居之间相互拜年,亲人和朋友间还要给晚辈发红包。老家人都比较恋家,每逢过年,天南海北在外漂泊的人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回家过年、团聚!

两个大侄儿给小姑拜年红包(给姑姑拜年自己俩儿子)(1)

提前拜年

无奈,身在职场、身不由己,林强只好提前拜年。按照距离远近,前天先去了大姑姑家里。大姑姑两口子是双职工,当时不允许要二胎,只有一个已经出嫁的女儿,初二才来拜年。

近两年没见了,大姑姑第一次见林强的二宝,无比亲切,抱起来亲了左脸亲右脸。除了做饭时间,一直抱着孩子,舍得的放下,喜欢的不得了,似乎想要用一天的时间弥补两年的怀抱。

两个大侄儿给小姑拜年红包(给姑姑拜年自己俩儿子)(2)

期间,大姑姑给了俩孩子100元红包/人。老婆提醒孩子:“给姑奶奶说‘谢谢’,再拜个年!”四岁的大宝认真的看了一眼对方,礼貌的高声回应:“谢谢姑奶奶,新年好!”两岁的二宝虽然不太会说话,但也学哥哥双手作揖,咧着嘴笑个不停。

林强和妻儿常年在外,回家次数很少,大儿子来过两次,小儿子第一次回来。各位长辈的面孔,两个孩子极其生疏,可是这一来二往的收红包,语言互动,孩子们迅速领悟这层关系,很快熟识起来。

俩儿子不再黏着父母,自个儿在陌生的环境玩耍起来,有需求主动找“姑奶奶”求助。愉快的一天结束了,儿子们比林强想象的更容易适应环境,这让他意外又开心。

两个大侄儿给小姑拜年红包(给姑姑拜年自己俩儿子)(3)

表弟不给儿子红包,还用给侄女红包吗?

林强的二姑姑家有个儿子,结婚早,现在有一个3岁的女儿。表弟家的孩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女,快两年没见了,于情于理都应该给。所以昨天去拜年之前,就给孩子包好了100元的红包。

去年过年林强没有回家,但是作为舅老爷的父亲给了外孙女100元。过年就是这样,给对方的孩子发红包的同时,自己的孩子也会收到同等金额的红包。这是约定俗成的礼数,不要抱怨自己孩子少。

两个大侄儿给小姑拜年红包(给姑姑拜年自己俩儿子)(4)

进门后,姑父忙着招呼林强喝酒,姑姑塞给每个孩子100元红包,表弟无动于衷(一般自己孩子多,会自觉让对方先给)。妻子犯难了,不知道红包该怎么发?她把林强叫到一边,开始商量这事:

“该不该给侄女红包”?

林强:给吧,两年没见侄女了……

“表弟也两年没见他的俩侄子了”

林强:那不是姑姑已经给孩子红包了?不能只“收”不“出”啊!

“正月里他们去给爸拜年,爸又不是不给她”

林强:咱们俩儿子,反正不吃亏!

“话可不能这么说,咱们一个儿子的时候,给别人家两三个孩子的红包都是同等金额……”

林强也开始犯难,自己从小到大,耳濡目染都如妻子所说。

两个大侄儿给小姑拜年红包(给姑姑拜年自己俩儿子)(5)

大姑姑家一直都是只有一个表弟,每年她给自己和妹妹、小姑姑家的表弟和表妹的红包金额,都跟父亲出的钱一样多。多年过去了,人家从未抱怨。

自家一个孩子,对方两个,收到100元红包后,分成俩50元给人家孩子,斤斤计较,这样是绝对不可以的。不走礼数,反而容易激发矛盾。不能拿“孩子少”当借口,从而平均分给对方多个孩子。

两个大侄儿给小姑拜年红包(给姑姑拜年自己俩儿子)(6)

识大体,不计较

俩儿子都收到红包,侄女却没有,为了缓解孩子们聚在一起的尴尬局面,林强还是给了侄女100元红包。林强识大体,重视亲情,妻子理解他,没再勉强。至于表弟发不发红包,或者发多少,那是他的事!

正月初二晚上,林强接到父亲电话,原来表弟下午也离开老家去了外地,而正月初一和初二两天也没有去家里拜年。“既然时间安排不过来,为什么不年前……”话问到一半后,立马沉默,林强恍然大悟!

其实,过年就是图个热闹的氛围,给晚辈们发红包不仅是一种仪式感,更是把“疼爱之心”用形式表达了出来。一家人团结最重要,不要太计较。每笔账都算得那么细,还是亲人吗?伤了和气,不值得。

——今日话题——

林强的安排妥当吗?不同家庭间的子女个数不对等,您是怎么发红包的呢?一起在评论区聊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