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世居京口。南朝齐、梁间文学理论批评家。父尚,越骑校尉。刘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能婚娶,依沙门僧祐居十余年,因而博通佛籍经论。梁武帝天监初,起家奉朝请,历任临川王萧宏的记室,车骑将军夏侯详的仓曹参军,太末令,南康王萧绩的记室,昭明太子萧统的通事舍人,步兵校尉等职。在兼任东宫通事舍人期间,为萧统所赏爱。后奉敕与沙门慧震于定林寺编纂佛经。功成,出家为僧,法名慧地,不到一年而卒。

刘勰最著名代表作(刘勰最大的文学成就)(1)

刘勰

刘勰在文学上最重要的成就,是撰成了《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杰出著作。该书成于齐代,据《文心雕龙·序志》,他是在三十余岁时夜梦随孔子南行而开始了该书的写作,经五六年时间的努力,方得脱稿。书成之初,未为时流所称,于是他负书候于沈约车前,终于得到了沈约的看重,从而得以行世。

刘勰最著名代表作(刘勰最大的文学成就)(2)

《文心雕龙》共五十篇,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论文之枢纽与文体流变,下编主要论文学的创作与批评。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在于阐明儒家经典之于文学创作雅正的根本原则,以此为准绳,来规范、纠正六朝文学中离经叛道、雕缛浮诡的种种不良风气。此书虽然并非是专门的诗学著作,但由于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在中国上古、中古文学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因而在所有阐述文学与现实、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学的创作论、文学的风格论及文学的鉴赏与批评等方面的问题上,实际上对诗歌与诗歌作家皆多有涉及。

刘勰最著名代表作(刘勰最大的文学成就)(3)

《文心雕龙》第六篇《明诗》,作为文体论之首,是这部著作中唯一集中探讨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章节,所论包括诗歌的发生、诗歌发展的历史以及各种诗体的演变等诸多内容,总结了诗歌艺术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中国诗歌史上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独特风貌和代表作家作出了相当精辟的评论。如论诗歌的发生,“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在继承《礼记·乐记》《诗大序》及陆机《文赋》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对物、情关系和诗歌创作自然而然的本质作了深刻的认识,对后世的诗歌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刘勰最著名代表作(刘勰最大的文学成就)(4)

论诗歌发展的历史,自远古歌谣而至刘宋山水诗,沿革脉络,历历可寻,其中像对《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发展中“冠冕”地位的指出,建安诗歌“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特点的概括,正始诗歌“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特色的标举,都显示了刘勰独到的眼光和高尚的艺术品味;

刘勰最著名代表作(刘勰最大的文学成就)(5)

论各种诗体的演变,一方面指出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风格,如四言以“雅润为本”,五言则“清丽居宗”,一方面又指出“诗有恒裁,思无定位”,要做到“随性适分”,这实在是很难的事。黄侃以为“此数句虽似肤廓,实则为诗之道,已具于此。随性适分’四字,已将古今家数派别不同之故,包举无遗矣”(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引)

刘勰最著名代表作(刘勰最大的文学成就)(6)

刘勰的《文心雕龙》对我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不仅如此,唐人刘知几还将此书奉为他撰作史学著作《史通》的楷模。除了《文心雕龙》之外,刘勰还写过一些寺塔及名僧碑志,今仅存《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艺文类聚》卷六十七),另有《灭惑论》一篇(《弘明集》卷八)。

欢迎屏幕下方留言,我是“肥宅则”,喜欢记得点赞关注哟!

参考资料

《文心雕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