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话是官方的标准语。周朝称“雅言”,明清称“官话”,1909年始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称“普通话”。现行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寿阳各地的方言(保德方言中的官话)(1)

普通话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大众化语言。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中国有70%的人口具有普通话的运用能力。

方言,俗称地方话或“土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但它也有完整的语音系统,词汇结构系统,语法结构系统。语言、词汇、语法诸方面和普通话都有差异,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在保德方言中,有一部分词汇本来是官话,但因为方言读音发生了变异,所以,不是本地人就听不懂了。现举例如下:

岑彭马武:方言读音“撑平把武”。岺彭和马武是东汉名将。用在方言中,作为形容词,是说某些人像岑彭马武那样,摆出一副动武的姿态。

寿阳各地的方言(保德方言中的官话)(2)

顶真续麻:方言读音“顶根宿麻”。顶真续麻,本是一种修辞方法,即字头咬字尾。方言意指连续不断。

四山五岳:方言读音“四洒五野”。四山是指佛教四大名山,即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五岳指北岳恒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全句为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方言用作形容词指到处。

河马开口:方言读音“河木开口”。方言用作形容词,意思是在讨价还价时,要价太高,口张得太大。

破家误国:方言读音“破家五鬼”。形容某人是败家子。

齐来下手:方言读音“齐勒下手”。意为一起动手。

齐头故事:方言读音“起头故儿事”。明清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在讲故事前,先讲一个类似的小故事,叫引子或入话,然后再讲主要故事叫正话。没有引子,直接讲主要故事叫齐头故事。方言引申为没来由的突发事件。

胡闹三关:方言读音“胡闹三国”。胡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三关指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全句指北方游牧民族侵犯边关。方言意为瞎胡闹。

一筹莫展:方言读音“一㞗不展”。意为一点办法也没有。

威镇华夏:方言读音“威等花甲”。原指关云长威名震慑华夏大地。方言意为威名远扬。

强梁丐邦:方言读音“呛梁盖马”。意指言行如同强盗一般,不容人分辩。

杗樑四柱:方言读音“莽梁四柱”。杗、樑、柱都是房屋构件,杗与樑是房屋的大樑与二樑,四柱是四周立柱。全句形容男子身体健康结实,顶天立地,如同房屋上的承重构件。

寿阳各地的方言(保德方言中的官话)(3)

黑榻乌墙:方言读音“黑塔污窍”。原意指墙壁和卧床都是黑的。引申意为屋子里光线不足,不明亮。

龟兹琵琶:方言读音“㞗子琵琶”。龟兹,古代西域国名,汉代属于匈奴,唐初内附,在今新疆库车。龟慈人善乐舞,主乐器为琵琶。在方言中指带有“㞗”字的粗野话。龟,谐音㞗,指男性生殖器。

阿弥陀佛:方言读音“王迷淌防”。是一句常用口头语,意思是乞求佛祖做证,主持公道。

舞马长枪:方言读音“五马长腔”。意为大喊大叫,如同打仗一样吵闹。

隔二蹁三:方言读音“夹二偏三”。指做事粗心,不能踏踏实实把每一件事做好。

浮萍蓼草:方言读音“浮皮了草。”今字典中写作“浮皮潦草”或“肤皮潦草”,实在有失原意。浮萍是一种一年生水生植物,叶面生须根,飘忽不定。蓼草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一年生植物,幼苗平卧在地上,有须根多数。用浮萍和蓼草比喻那些办事不踏实,不认真的人。

乱抢失盗:方言读音不变,用来形容环境杂乱,如同强盗乱翻过一样。

铺眉苫眼:方言读音“胖眉眩眼”。本意是装模作样。引声为作态。

丝麻乱勾:方言读普“死麻烂狗”。意为纠缠不清。

乔作样:意为装模作样。保德方言读音“㞗眨眼”或“㞗杂样儿”。

不起嗔:意为不发怒。保德方言读音“不起尘”。

突忽地:意指突然。保德方言读音“同皇帝”。

唐:本是唐突的省句。保的方言读为“唐的”或“糖钵儿”。指人言行冒失,智力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