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三夜 荐

关于汉字迷故事(汉字故事1001夜)(1)

​“荐”今天多是表示“推荐”的意思,但其原本的意思却是“草”。说“荐”的本义是“草”,我们可举个例子:

《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句话说:“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音jí)蛆甘带,鸱(音chī)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在这句话中,“刍豢”是指动物。食草的动物为“刍”,食肉的动物为“豢”。“民食刍豢”,意思是人喜欢吃动物的肉。而“麋鹿食荐”,即“麋鹿”喜欢吃草。“蝍蛆”即“蜈蚣”,“带”指蛇;“蝍蛆甘带”,意思是蜈蚣喜欢吃蛇。“鸱”是猫头鹰;“鸱鸦耆鼠”,意思是猫头鹰和乌鸦喜欢吃老鼠。庄子的意思是,这四种生命喜欢吃的东西各不相同,那么他们喜欢的东西哪一种才是真正的美味呢?庄子的观点是,这并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这段话中的“荐”就是“草”的意思。

繁体“荐”写作“薦”,这个字由一个“艹”和一个“廌”字组成。据说“廌”是传说中的神兽。《说文﹒廌部》中说:“薦,兽之所食草。从廌,从艸。古者神人以廌遗黄帝,帝曰:‘何食?何处?’曰:‘食薦;夏处水泽,冬处松柏。’”

这是许慎对“荐”所做的解释。许慎认为,“荐”或“薦”是动物吃的草;并说这个字由一个表示“草”的“艹”字和一个“廌”字组成。“廌”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传说有神人将这种怪物送给黄帝。黄帝怕养不活牠,就问:“这种东西吃什么?该把牠放在什么地方养着呢?”神人告诉黄帝:“这种东西吃草。夏天把牠放养在水泽边。冬天草木枯黄了,就把牠养在有松柏的地方。”

除了“草”的含义,“荐”也指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荐(薦)”字由一表示动物的“廌”和一个“艹”组成,其本身即包含着游牧民族以草饲养动物,逐水草而居的意思。《左传》中“魏绛和戎”的故事中说:“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这里“荐”就是“逐水草而居”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戎狄”这样的游牧部族逐水草而居,看重财物而轻视土地,中原人可用财物换取他们的土地。

“荐”的第三个意思是“草席”及“草垫”。古人称竹制的席为“簟”,而将草制的席称为“荐”。且正因为此,从“荐”字又引申出了“垫”的含义。如《史记》载:姜原踩到怪物的大脚印便生下了周的始祖“弃”。姜原想把这个孩子丢掉。她将孩子丢到路上,过往的牛马都绕着走;她将孩子丢到冰上,只见“飞鸟以翼覆荐之”——就是说,鸟用自己的翅膀盖在这个孩子的身上,垫在孩子的身下。

在古代“荐”还是一种祭祀仪式。《周易·观卦》说:“观,盥而不荐。”“盥”与“荐”是祭祀时的两个步骤。“盥”是向故去的祖先献酒的仪式;而“荐”则是“荐血牲”,即将宰杀的牛、羊等牲畜垫上“白茅”献给祖先的仪式。因此,“荐”随之也就有了“进献”、“奉献”等含义,并进而引申出了“举荐”、“推荐”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