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一呆就是一整个下午,我喜欢魔鬼,他们外形丑陋可是心地并不坏,他们甚至比某些人类都可爱。”
——蒂姆·伯顿
作为享誉全球的“鬼才”导演,蒂姆·伯顿用影像的方式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暗黑风格的童话世界,其黑色幽默,暗黑格调,复古主义,独立精神等特征支撑起来了哥特式电影风格的典范。
他的作品多和“魔鬼”结缘,却让观众在暗黑,阴森的风格中看到了温暖和感动,在他的电影中,魔鬼,僵尸,墓地这些恐怖元素都变得唯美和可爱!
《僵尸新娘》配图
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
“纯粹的光明就意味着纯粹的黑暗。”
光明与黑暗,美丽与丑恶,上帝与魔鬼之间的冲突对比,也构成了哥特电影风格中最长久而具代表性的主题。
从《剪刀手爱德华》《僵尸新娘》到《断头谷》,蒂姆·伯顿用饱含深情的视角来审视社会,力求通过诡异而唯美的风格来抒发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体现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将具有暗黑风格的残酷“杀戮”融入到了具有温情的童话世界中,寻求和观众的共鸣。
他的电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恐怖片,却能够让观众在观影之后,达到心灵上的震撼,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需求,这也是蒂姆电影的魅力所在。
01,暗黑风格
蒂姆从小都有欧洲古老的传统思想,在他的印象中,古老的神话传说,等级森严的教堂都是老一辈人的馈赠,蒂姆也学以致用,将这些思想融入到了电影创作中,赋予他们心血和灵魂。
曲径通幽的森林,阴森的城堡,教堂门口的乌鸦,这些让人不寒而栗的神秘元素在蒂姆的影片中随处可见。
在他的作品《僵尸新娘》中,具有哥特式建筑的视觉元素为电影增强了浓郁的恐怖气氛,在冰冷的银幕之中,将这一股寒意传递给观众,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视觉感受。
蒂姆的电影里没有暖色调,只有黑色,紫色,灰色等冷色调构成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剪刀手爱德华》中,蒂姆着重渲染了主人公爱德华所居住的荒野古堡,幽暗的光线,与世隔绝的独立,孤零零地矗立在小镇远处的深林。
然而,当人们满怀希望的进入到古堡中的时候,这里变成充满梦幻的世外桃源,晶莹剔透的冰雕,郁郁葱葱的森林以及每一个充满童趣的空间,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机盎然。
蒂姆用这样的色彩呈现来表达电影的主题,对现实社会进行了讽刺。
也许,这一座古堡只是表面上的冰冷,在他的背后,同样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温情。
而位于小镇上的建筑,外表光鲜靓丽,充满梦幻,然则背地里却满是猜忌和怀疑,在色彩斑斓的背后却“藏污纳垢”,和爱德华的古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
即使是面对电影中最为沉重的“死亡”呈现,蒂姆的电影也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的。
在他的电影中,死亡不再是阴森和恐怖,而是具有明艳色彩的美感,蒂姆通过对于死亡的渲染和呈现,来试图唤起现代人对于快乐,孤独,欢乐等方面的思考,让世人学会珍惜生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同时,也能够做到“不畏死”“不惧死”,生有生的绚烂,死有死的安然。
02,对于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另类表达
蒂姆在小的时候,因为年少时期的特殊经历,使得他对于和自己一样经历的小人物充满了关爱和呵护。
在他的电影中,小人物们虽然历尽了艰辛,在社会底层受尽了磨难,然而他们仍然心向阳光。
不管是《圣诞夜惊魂》的杰克还是《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爱德华,他们都是游走在社会的边缘,不被世人所理解,性格孤僻面色苍白,成为了世人眼中的“另类”。
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来自社会的关爱,他们想要别人的肯定和鼓励,虽然艰难另类,但是他们仍然保持着一颗圣洁而善良的心态,他们的努力和奋斗也经常遭到来自世人的白眼。
这些小人物经历或多或少都存在于普通人的内心深处,蒂姆试图用大众乐于接受的影像方式来表达对于社会底层人物的关爱,唤醒人们呵护那些被世人冷落和排斥的小人物。
他们也许行为诡异,也许不融于群体,但是他们仍然具备善良而温暖的心,纵使摆脱不了命运中的孤独和冷落,也能够“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抱之以歌 。”
03,爱的终极主题
蒂姆·伯顿擅长暗黑风格,然而却隐藏着一个孩子的心境。虽然他的动画看起来阴森恐怖,然而却总是阐述温暖的人情世态,对于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抨击和讽刺。
在他的故事中,“爱”是永远的主题,在《僵尸新娘》中,虽然主人公僵尸新娘艾米丽看惯了时间的世态炎凉,受尽了不公平的待遇。
她生前遭受到了男人的伤害和辜负,死后也未能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然而,她并没有怀恨在心,而是仍然相信爱和人世间的温暖。
她化成千万只美丽的蝴蝶,伴随着白月光飞向了远方,成全了自己爱的人,用自己大爱包容接纳了一切,这个美丽的僵尸新娘,自始至终都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却活得潇洒,豁达,给观众无限的温暖和感动。
游离于现实之外,沉寂在梦幻般的想象之中,这是蒂姆超脱尘世而唯美动人的影视艺术美感,在创造者一个个国际票房奇迹的同时,也为各国的电影创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镜鉴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