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全国首创的癌症患者自救互助组织,成立至今29年,会员超过16000人。会员入会的唯一条件是——必须会笑。它叫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

8月29日上午,广东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会长、暨南大学附属复大肿瘤医院荣誉总院长徐克成教授前往这所特殊的俱乐部参观考察,并与上海癌症康复俱乐部志愿者代表亲切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受益良多。

据悉,两地协会还计划携手开展“践行中国式控癌‘双百工程’”,预计惠及上百城市的百万癌症患者。

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藏身于一个古朴而安静的弄堂里,是一幢掩隐在绿树藤蔓中的三层小楼。门口没有明显的标示,墙上只有“希爱”二字以及上海市“文明单位”的牌匾。

五环体能康复中心(这所康复俱乐部入会的唯一条件是)(1)

五环体能康复中心(这所康复俱乐部入会的唯一条件是)(2)

温馨雅致的俱乐部里,贴满了“家人”、“家园”的照片,三楼办公室的墙上的大字“做有用的人,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格外醒目。

五环体能康复中心(这所康复俱乐部入会的唯一条件是)(3)

袁正平会长向徐克成教授介绍俱乐部情况

俱乐部的袁正平会长介绍,俱乐部运作模式可称为群体抗癌的“上海模式”,目前有16000余名会员、20个团体会员及分支机构、182个活动块站、300多个小组。组成市、区、街道三级管理网络。创建实体包括:上海市癌症康复学校、上海东方肿瘤双防康复指导中心,在6家市三甲医院建立癌症病人资源中心,建立13个康复指导中心。俱乐部多年来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有效的非药物干预癌症康复的方法,会员的五年生存率达到65%以上,远远高于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

五环体能康复中心(这所康复俱乐部入会的唯一条件是)(4)

俱乐部的许多志愿者的生存率都在十年以上

其中,癌症康复学校24年来累计举办康复营106期,无喉复声班28期,爱心夏令营236期,各类培训班103期,三万多人次参加学习,十多万人次参加兴趣小组,累计受益人群超过二十万。通过心理调适、体能锻炼、饮食疗法、音舞疗法、愉悦疗法、移境疗法、生命意义疗法等教育、帮助会员改变病员角色,获得身、心、智的全面康复。据统计,学员五年生存率达到76%以上。

袁会长还介绍,俱乐部注重把癌症康复资源的刚性需求和移动互联网的想象空间两相结合,正在变革现有的癌症康复服务模式。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使癌症康复资源实现更优化配置,让更多人能够享受便捷的癌症康复服务。通过开发手机app“希爱家园”,建立无数个一级一级的工作微信群、同病种微信群、康复学校班级微信群等等,走进了信息化的新天地。

五环体能康复中心(这所康复俱乐部入会的唯一条件是)(5)

徐克成教授在发言时说道,作为从医超过五十载的医生,同时也是一位癌症患者,他一直践行“消灭” “改造”的“中国式控癌”,寻找和研究有效的癌症康复手段,让病患活得更好、更快乐。

他认为,康复手段主要包括:1、心理支持;2、营养指导;3、运动建议;4、排“毒”。

如何“改造”癌细胞,有效排“毒”?他苦苦找寻,不断实践,最终在一年前找到了“氢”。他介绍,分子氢是宇宙中最简单、最轻和最丰富的分子,可清除过量、有害自由基,保护线粒体(和细胞核)免于遭受急性氧化应激性损害。一方面可以抑制癌细胞,另一方面可能保证机体有足够能量供应,改善后者症状和生活质量。

“我的目标是:面向社会、服务大众、关爱健康、万人受益。”他希望把这一“走中国式健康之路”的理念向长三角推广,普惠更多的癌症患者。

五环体能康复中心(这所康复俱乐部入会的唯一条件是)(6)

一同前来参观的上海潓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林信涌,也是一位癌症康复者,他曾罹患胃癌、鼻咽癌,已有十年了。“我是台湾同胞,来沪23年了,都没有家的感觉。在这里(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我找到了家的感觉!”他当即决定向“家”捐款10万元人民币,用于帮助有需要的癌症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