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循证医学,合理用药
磷酸奥司他韦于2001年作为处方药获准在我国上市,适用于成人和1岁及以上儿童流感的治疗,成人和13岁及以上青少年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该药是一种强效的选择性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干扰病毒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释放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传播[1-2]。
磷酸奥司他韦用于流感的预防与治疗时,给药的剂量与疗程有所不同。
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
剂量与疗程均不同[3-4]
之前,我们聊到过磷酸奥司他韦的国内用法(「流感神药」奥司他韦,用药注意这3点),这一期,看看磷酸奥司他韦的国外用法:
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用于预防成人和13岁及以上青少年流感。在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后以及社区爆发长达6周时,推荐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剂量为口服75mg,每日1次,至少10天。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本品可连续使用长达12周。只要继续服用本品,预防保护的时间就会持续。
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治疗:用于治疗成人和13岁及以上青少年流感。推荐的磷酸奥司他韦口服剂量为75mg,每日2次,共5天。
除了剂量与疗程有讲究,用药时还需注意什么?
用药注意这4点[3-4]
1、不建议未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2、胶囊/口服混悬液可以与食物一起服用或不与食物一起服用;然而,如果与食物一起服用,耐受性可能会增强。
3、对于不能吞咽胶囊的患者,磷酸奥司他韦口服混悬液是首选剂型。
4、在没有口服混悬液的情况下,可打开胶囊并与含糖液体混合,如普通或无糖巧克力糖浆、玉米糖浆、焦糖酱或浅红糖(溶于水),紧急供应口服悬浮液。
警惕本品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磷酸奥司他韦作为流感预防及治疗的一线用药,大部分患者应用耐受性良好[5]。但也会引起一些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大剂量应用及应用于婴幼儿及老年人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时,应密切随访患者用药后的情况[6]。
磷酸奥司他韦引起的不良反应多为速发型,但也有迟发型的较为严重的皮肤系统不良反应[7-8]。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上市后经验中,已报告了过敏反应和严重皮肤反应的案例,包括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多形性红斑。
如果发生或怀疑过敏样反应,停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并进行适当的治疗。对于已知对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严重过敏的患者禁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玲,王育琴,王雅葳,等.奥司他韦安全性再聚焦——药学视角[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14(1):4-7.
[2]Hama R,Bennett CL.The mechanisms of sudden-onset type adverse reactions to oseltamivir[J].Acta Neurol Scand,2017,135(2):148-160.
[3]ProductInformation:OSELTAMIVIRcapsule,AlembicPharmaceuticalsInc.,UpdatedSeptember30,2021.
[4]ProductInformation:OSELTAMIVIRPHOSPHATEforsuspension,PreferredPharmaceuticalsInc.,UpdatedAugust23,2021.
[5]Lan CC,Liu CC,Chen YS.Acute exacerbation of psychiatric symptoms during influenza treatment with oseltamivir in chronic schizophrenia[J].J Chin Med Assoc,2015,78(6):374-376.
[6]Qiu S,Shen Y,Pan H,et al.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oseltamivir for treating influenza:an updated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J].Infect Dis(Lond),2015,47(11):808-819.
[7]Luna P,Zuazaga M,Chede C,et al.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after treatment with oseltamivir:case report[J].Arch Argent Pediatr,2010,108(3):e76-e78.
[8]Smith EV,Pynn MC,Blackford S,et al.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econdary to oseltamivir(Tamiflu)[J].Br J Gen Pract,2010,60(571):133-134.
大家还想看哪些常用药用法和注意要点?欢迎留言告诉界小药哦~
本文首发: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本文作者:王雪、界小药
本文审核:王树平 主任药师
责任编辑:京京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