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为国际语言,有教育公司特意为各地区及国家的英语能力作调查及评分。
☆ 调查发现新加坡坐稳亚洲“一哥”宝座,并首度跻身世界第三。
☆ 瑞典今年的英语能力指标分数达70.72,成功第四次登上英语能力指标的榜首。
☆ 而去年排名第一的荷兰则以0.41分之差跌至第二名。
调查样本:
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共130万非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参与测试,参与人数较去年上升了30%。
测试将以应考者的行业、职级及职能评分。
亚洲方面以新加坡得分最高,分数为68.63分,排名为全球第三,是调查进行八年以来首次有亚洲国家进入前三名。
中国上海在本次调查中的得分高达57.91分,成为首个英语程度达到“高级”水平的中国城市。
澳门的得分则为52.57分,是调查中首次由低级升至中级。
而中国香港就仅排为第30名,分数为56.38分,仅以约0.1分高于第31名的韩国。
▲ 上海是中国第一个获评为英语熟练程度达“高级”的城市。
全球排名情况
亚洲地区排名情况
四语并施的新加坡
新加坡自去年首次打入世界首五名后再下一城,成为了调查有史以来首个打入全球首三名的亚洲国家。
新加坡能够得此成就,源于国家支持文化共融及四语并施的政策有关。
新加坡由三个主要族群组成:
● 77% 华人
● 14% 马来人
● 8% 印度人
这样的比例从1900年左右一直稳定维持至今。1959年从英国手中取得自治地位时,新加坡选择成为多语城邦,并明订四种官方语言:
英语、华语(中文)、马来语、泰米尔语(Tamil)。
其中,英语被选为新加坡各族群沟通的“实际使用语言”(working language),其他三种官方语言则被视为各主要族群的“母语”。
父母可以替子女挑选以哪一种官方语言接受教育,不过学生仍必须从另外三种官方语言中挑一者学习,若是选择非英语受教,则一律得学英语。
这套方法有效吗?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之所以备受赞誉:
是因为在IEA“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后续调查”中, 新加坡的数学分数是38个国家中的第一名,科学分数也荣登第二。
这份调查受调对象为当时新加坡所有学校中的4966个中学二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当中各种程度组别的学生都有。
TIMSS第一位
根据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调查(TIMSS),大部分新加坡学生都能利用英语学习数学及科学,并达到高水平知识。
2015年新加坡10岁及14岁学生接受科学及数学测试,在全球60个国家中排名第一,即英语作为工具语言,功效十分显注。
PIRLS第四位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针对测试10岁儿童阅读能力,2011年该研究数据显示:
新加坡小学四年级学生英语水平在49个国家中名列第四位,较美国和爱尔兰等以英语为单一母语的国家还要高,十分厉害。
为何执着于多语言发展?
越早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越能精通该语言。
新加坡要求学生一进入正规学校就开始学习第二语言(L2也就是英语),此一政策反映出:孩童越早学习英语,可以学得越好。
规划出这套教育制度的李光耀,清楚提到这个假设:
学生一律用英语学习各个科目,同时自己的官方母语──华人为华语,马来人为马来语,讲达罗毗荼语(Dravidian)的印度人则是泰米尔语──也必须达到“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
语言是取得知识的关键。
学生不懂某个语言,就无法接收该语言所传递的资讯或知识,因此,必须让每个人尽早在英语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
这段话出自一篇演说,旨在敦促马来人增加英语使用率,以改善子女的教育成就。
新加坡父母也普遍认同这个假设,因此将子女送进英语授课的学前教育机构,衔接以英语授课的小学。
投入越多时间学习某个语言
会对该语言越精通
早在新加坡仍以四种语言做为授课媒介时,在非英语授课的学校里,英语就被当成一般的L2来教授。
但学生的英语一直未达到精通程度,政府遂要求所有学校的数学和科学也一律以英语教授。
李光耀坚持学习语言的关键在于“投入的时间”,而不是“投入的品质”。面对英语成绩欠佳的问题,政府的因应倒不是大幅翻新教学方法,而是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
多语言环境与留学
在新加坡,我们可以看到与自己一样黄皮肤黑眼睛的新加坡学生,既能够说出流畅的英语,又能说出标准的中文。
所以,在新加坡,英语不是一门课,而是一种能力,“双语言”交流的能力。
新加坡的官方用语是英语,在整个小学到中学的课程当中,学校的全部课程用英语授课,中文作为第二外语教学。
这意味着到新加坡读中小学,学生能够在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同时又不会遗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也正是因为这些优势,导致新加坡低龄留学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