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分配到宝安县人民卫生院(后改为宝安县人民医院,是深圳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工作,到90年代中期正式退休,她在留医部整整工作了40年。在这里,她收获了爱情,成就了个人的事业,也参与和见证了留医部的数十年的发展变化。
1956年,刘俭珩(左)和叶丽锋(右)及同事在宝安县人民医院(院址在现蔡屋围)合影。
50年代初的医院非常简陋
1955年8月,刘俭珩从佛山护士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宝安县人民卫生院。而她老公叶丽锋,则是同年5月份从广州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过来,“我1937年出生,我老公比我大两岁。我们之前并不认识,来了宝安之后才认识的。”
谈起与丈夫的爱情故事,她说两个人之所以会走在一起,都是因为当时工作比较繁忙的缘故:“我们刚分配过来时,卫生院的人很少,条件也很差,所以我们几乎什么工作都要做,身兼多职,天天从早忙到晚。”她告诉记者,当时医院只有一名手术护士,还是由她兼任的,以及只有一张木制的手术床和一张产妇的老旧分娩床,条件非常简陋。
1956年,刘俭珩(右)和叶丽锋(左)及同事在宝安县人民医院护理室工作中。
“卫生院有一台很小的X光机,因为白天缺人手忙不过来,所以只能在晚上开机,由叶丽锋负责为病人诊断,我则协助他工作。那时候,叶丽锋经常是上午在住院部(位于蔡屋围)做手术或查房,下午在已并入卫生院的沙宝深诊疗所(住院部旁边)出门诊,晚上负责X光机。他上午做手术的时候,我是手术护士;晚上他负责X光机的时候,我也从旁协助。”她回忆说,两个年轻人因为天天朝夕相处,所以很快就日久生情,坠入爱河:“他年轻的时候很帅的,本院很多护士都看上他了,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我(幸福的笑)。”
1956年,刘俭珩(右二)和叶丽锋(左一)及两位同事在宝安县人民医院(院址在现蔡屋围)大门口合影。
专门负责送病人去广州救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宝安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有限,只能做一些非常简单的小手术,稍大一点的手术,则需要将病人转送到广州去救治。
“因为我是中山人,家乡离广州很近,所以在广州有很多亲戚。我老公叶丽锋则是广州本地人,我们1957年就结婚了。因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需要护送重诊病人去广州时,医院经常派我过去。”刘俭珩回忆说,当时出差广州不能报销住宿费,需要自行解决住宿问题:“最初的时候,每次护送病人过去后,我就把单架扛到亲戚家,去那借住。次日一早,我再扛着单架乘坐三轮车到火车站,然后再搭乘火车回深圳。那种单架可以对折起来,一个人扛有点重,但是没办法,我只能自己扛啊。”
上世纪70年代,刘俭珩(左四)和同事在宝安县人民医院(地址在现留医部)门口合影。
刘俭珩告诉记者,除了经常要扛单架之外,上世纪50年代末的时候,有一次她护送一位2岁多的小病人去广州,是一个男孩,全身大面积烧伤,“当时,他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了,但是他父母仍强烈要求要送到广州去治疗,于是医院就派我和男孩的一位家属一起去”。
去到半路(东莞)的时候,小男孩就因病去世了,“东莞那边我不熟悉,他的亲属又不敢抱,所以只好由我抱着他的尸体坐到广州。然后,我们再报警,把他的尸体交给广州警方处理”。刘俭珩回忆说,当时处理完事情已经很晚了,她和病人的亲属就在火车站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坐火车回来。
上世纪70年代,刘俭珩(左二)和同事在宝安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刚做完手术自己也上了手术台
“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我作为手术护士,刚刚协助外科医生做完一台手术,突然觉得自己的肚子很痛。因为我是学医的,有经验,所以就跟外科医生说,我要马上去化验一下。结果说是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刘俭珩回忆说,于是刚协助外科医生给病人做完手术的她,自己也躺到手术床上去了。
1983年,刘俭珩(左二)和同事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那段时间,她老公叶丽锋刚好被调派到惠阳(宝安县属惠阳专区管辖)去了,所以当晚她做完手术,输完液之后就回家了,“因为家里有3个小孩要带呀,所以我没有时间养病。后来就把我家婆从广州叫过来帮忙,不然我一个人实在照看不过来。”
“因为我平时都忙于工作,所以陪孩子的时间比较少,感觉在这方面亏欠孩子们比较多。”她回忆说,当时夫妻两人的工作都非常繁重,她周六日也经常需要陪外科医生一起做手术,孩子没人带,就经常把她们带到医院陪她工作,“我在手术室工作时,就把小孩放在外面,有时她们都趴在窗户里偷看。”
1992年5月9日,刘俭珩(左)与前来深圳市人民医院参观的美国护理人员合影。
认为手术护士也是不可或缺的
说起这60多年来,人民医院发生的变化,刘俭珩感慨良多:“我刚来人民医院的时候,医院的技术水平很差。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医院搬迁到现在留医部的位置后,场地、规模都大为扩大,再加上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60年代初开始,陆续从外地分配一些医学大专院校的大学生来了之后,医院的技术力量才有所改观,情况变得好了一些。”不过,她认为,人民医院真正发生巨变和质变,还是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后。
1986年,刘俭珩(右一)和同事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第二门诊部门口合影。
自从1955年分配到人民医院以后,她一直在这家医院工作到退休,“我1993年退休,然后又返聘了2年,到1995年就正式退休了,总共在留医部工作了整整40年。其中,开头做了30年手术护士,后面又做了10年护理部副主任。”
“最初的时候,因为医院缺人,所以我们经常超负荷工作。最多的一次,我曾经一天接了3台手术,从早站到晚,非常劳累。”她表示,上世纪50年代中期,她刚到人民医院时,医院只有1张手术床和1名手术护士,发展到现在,已经有33张手术床和121名手术护士,“几十年来,尤其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可以说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变越好。”
相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手术护士更多的是居于幕后,其对每台手术所作的贡献往往不为外人所知。对此,曾经做了长达30年手术护士的刘俭珩表示,对于一台手术来说,手术护士是不可或缺的,其能够作出独特的贡献。
(晶报供稿)
编辑 陈章伟
(作者:读特记者 罗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