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山在老城区算是一处地标了。

青岛老城区沿海一线排列着七座小山,从东往西分别是小鱼山、信号山、观海山、观象山和再西边的西岭。但是实际上这是三条南北向的山脉,从小鱼山向北一直延伸到青岛山,继而折向西北连接贮水山;而信号山则、伏龙山和观海山则形成一条人字形的山脉,在观象山汇合,向北延伸到大鲍岛北山;西岭则是横亘在前海的大黑澜直到后海的西大森之间。

青岛的老城就被这三条山脉和大海环抱着,西岭与观海山—观象山之间的沟壑最终成为胶济铁路和与之相伴的中山路;观海山与信号之间的区域构成了昔日的欧人城主体;而小鱼山和伏龙山之间则是青岛河,沿着河的走向形成了大学路,成为德国人最早的一片别墅群落。

青岛十大网红景点之首栈桥(山上立着三个红蘑菇)(1)

从小鱼山远眺信号山

信号山的得名是因为德国人在占领青岛后在这里设立了信旗台,用山顶的信号旗指引青岛湾的船只进出港,所以这座原本被叫做大石头山的小山峰有了新的名字——信号山。信号山是老城区沿海几座山头中海拔高度最高的,仅次于更北边的青岛山。

说起信号山,自然少不了说说山顶那三个大红球。德国人在进行信号山建设时,山顶设立了信旗台,同时设置了无线电通讯设施,这应该算是青岛最早的无线电通讯。而1984年信号山改建公园时,其作无线电通讯的功能依旧保留了下来,这三个大红蘑菇中的一个就是电信的微波通讯站,另外两个供游人休憩使用。

青岛十大网红景点之首栈桥(山上立着三个红蘑菇)(2)

三个大红球里最大的一座上面还有一个旋转餐厅。这是上世纪青岛四个旋转餐厅之一,从景观的角度可以完全俯瞰青岛老城的全貌,但因为小鱼山的阻隔,想欣赏八大关和太平角的美景就有些难度了,这一点比汇泉王朝的旋转餐厅还是要逊色不少。另一方面,由于蘑菇楼本身不大,旋转观光厅的直径有限,转动一圈的时间设定在30分钟,多少有些快,敏感的人坐一会还是会感觉有些眩晕的。

信号山公园在建设时主要以通讯作为主题,所以山上设置了诸如烽火台、信鸽、万国旗等浮雕或者雕塑,这既符合信号山最早的定位,也让游人在登上山顶欣赏青岛老城风光的同时能够对人类的通讯发展历程有所了解,而三座红色的蘑菇楼也采用了火炬这一古老的人类传递信息手段作为基础造型。

青岛十大网红景点之首栈桥(山上立着三个红蘑菇)(3)

信号山的脚下就是原来的总督府,这是德国占领者最高领导人在青岛的官邸,据说这座总督府是按照德国皇宫建筑缩小建设的,所以德国在青岛的历任总督都没有得到在这座楼里善终的结局。当然,这或许更多的是中国人对占领者痛恨下的一种臆测吧,不过在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的1925年北洋军阀毕庶澄担任胶东护军使,带着一妻四妾住进这座楼里之后的下场却着实悲惨,不仅自己在北伐军北上时临阵逃脱被枪决,四姨太还在这座上里跳楼自杀。后来曾在这里居住的还有张宗昌,后也被枪杀。那之后,这座楼就有了凶宅之说,再也没有固定的主人,而是被之后的政府作为迎宾馆使用。

青岛十大网红景点之首栈桥(山上立着三个红蘑菇)(4)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青岛召开政治局会议,他和一些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曾在这里住过一个月。94年的时候因为和迎宾馆有业务来往,所以经常去迎宾馆,第一次去的时候,迎宾馆的领导还特意带我参观过毛主席和周总理住过的房间,后来这里也曾对外开放过一段时间,那时候经常在这招待外地来的朋友,是一件颇有荣耀感的事情。

信号山下还有一处值得说的记忆,应当就是龙山商城了。这座总面积达到5万平米,青岛第一个利用人防工程建设的地下商业街,整整经营了三十多年,从1985年开业,一直到2000年前后,这里一直是引领青岛时尚的风向标,也诞生了不少商业的传奇。

青岛十大网红景点之首栈桥(山上立着三个红蘑菇)(5)

青岛十大网红景点之首栈桥(山上立着三个红蘑菇)(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