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戌时的20点25分46秒,是2022年立夏交节的时间点。虽说眼下的时间还处在谷雨时段,但节气和季节的交替肯定都是无法阻挡的。十几天后,不仅立夏要来,就连夏季取代春季也是早早晚晚的事情。“立夏晴,好年成”和“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是两句关于立夏节气的气象谚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两句谚语说法似乎是有些对立的,分明是一个在说“立夏时晴天好”,而另一个却是在说“立夏时起阵下雨好”。想知道这两种乍一看好像是有些对立性的谚语说法该信哪个?究竟是不是各有各的道理?你可以往下看!

立夏三忌是指当天还是整个节令(立夏晴好年成立夏不起阵)(1)

谚语“立夏晴,好年成”当中的“晴”字,不用说大家应该也都知道这是在说“晴好的天气”。而“立夏晴,好年成”的意思就是说,倘若立夏交节的当天赶上的是晴好的天气,那么预示的就是当年会有一个好的年成,有满满的丰收可以回报给辛苦种田的农民。谚语“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中的“阵”字,在这句谚语中应该是比较适用“雷阵雨来临前乌云翻滚、雷雨交加的现象”这种解释。也就是说,节气到了立夏,一般并不容易出现雷阵雨现象,但如果立夏期间有雷阵雨天气过程发生,证明当年会是一个不负种田农民期待的好年景。

立夏三忌是指当天还是整个节令(立夏晴好年成立夏不起阵)(2)

谚语“立夏晴,好年成”的说法,联系的是“麦秀和谷扬花”。北方麦区大量种植的冬小麦,麦秀于4月中下旬,挑旗抽穗后的冬小麦生长到立夏交节的前后,正处于扬花授粉的时间。冬小麦是风媒植物,立夏交节日及前后几天天气晴朗,有微风,光照充足,气温保持16℃——22℃,田间持水量保持70%——80%,最有利于冬小麦花粉的生长发育,便于更好地成熟和飞散,保证正常完成授粉受精的过程,为高产打下基础。水稻和小麦一样也是风媒自花授粉植物,南方的早稻在立夏交节时进入扬花期,此时最适合在25℃——28℃的环境气温和70%——80%的空气相对湿度下,借助微风和晴好天气,促使花粉成熟,更好地完成散粉和受精结实的过程,便于高产。

立夏三忌是指当天还是整个节令(立夏晴好年成立夏不起阵)(3)

谚语“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的说法,联系的则是“授粉完成后的农作物在后续灌浆生长的过程中对水分需求的渴望”。小麦灌浆需要麦田土壤保持70%——80%的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就应该及时补水。水稻灌浆时需要稻田里保有3——5厘米的浅水。无论是小麦还是水稻,灌浆期缺水都会影响最终的收成和品质。立夏后的小麦和南方早稻灌浆期起阵下雨,不仅会对灌浆的小麦和水稻生长有很好的助力作用,还能够免去农民的灌水操作,让农民省钱。不过,尽管立夏属于夏季的节气,但真正的入夏还是要等到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达到22℃以上时才可以。对于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种田农民来说,立夏后尽管降雨相对有所增多,但大气干燥,蒸发强烈,使得相对缺雨也算是常事儿,也时常会因此导致田间土壤干旱,严重影响相应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所以,才有了“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的谚语式说法。

立夏三忌是指当天还是整个节令(立夏晴好年成立夏不起阵)(4)

实际上,谚语“立夏晴,好年成”和谚语“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是分别在联系着北方冬小麦和南方早稻等农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和对天气的不同要求在各自在诉说各的道理,并没有形成互比和对立性。结合现实看,“立夏晴,好年成”和“立夏不起阵,起阵好年景”的说法,也都是自有科学依据的。

#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有道理吗?##经典谚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