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屏幕真的比LCD好吗#在选购一台手机时,屏幕成为了很多人的重要选购因素,过去在市场上,主要分为LCD和OLED两种屏幕类型。两种屏幕都各有优势,也有不同的受众群体,所以有不少的消费者成为了所谓的“OLED党”以及“LCD党”,不过按照现实的趋势,这个LCD党恐怕很快就要“亡”了。
厂商们纷纷转向OLED,只是时间问题
从目前各家厂商在售的手机型号中,我们可以看出LCD屏幕的产品是越来越少的,苹果iPhone只有iPhone SE依然还停留在LCD屏,三星手机上的OLED屏幕占比也超过了50%以上,至于国产厂商,旗舰机OLED屏幕早就已经是标配了,即便是一些中端性价比机型,大部分都是用上了OLED,只有定位千元乃至百元市场的部分产品,才会采用LCD屏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确实是两种屏幕的特性所决定的,首先是OLED屏幕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发光,和LCD屏幕需要背光板部件完全不同的是,自发光的不光可以做成柔性屏,让手机厂商通过COP封装技术,把手机“下巴”做窄,提高屏占比,或者一步到位做成目前非常流行的折叠屏手机。
相比之下,LCD的缺点就比较明显了,上述的功能都做不到,在显示效果上,大部分的LCD屏幕普遍会出现屏幕对比度不高,容易漏光发灰等问题。并且让厂商们最难受的是,因为背光板的存在,让LCD屏幕厚度增加,这和目前手机轻薄的趋势很明显是背道而驰,也不可能压缩寸土寸金的机内空间,这就让厂商们在设计手机时非常被动。
LCD并非一无是处,可OLED进步太快了
但LCD屏幕就这样一无是处吗?答案当时是否定的,要不然也不会有LCD党出现了。相比于LCD屏幕来说,OLED屏幕最被大众诟病的就是“伤眼”,这倒也不是OLED屏幕材质所决定的,而是调光方式决定的。LCD屏幕大部分都采用了DC调光,而OLED屏幕在低亮度之下,都普遍采用了低频PWM调光,这样的调光方式让所有的OLED像素一直保持较高的刷新率,这样就可以出现相应的敏感交替,从而可以控制屏幕亮度。
所以,如果对屏闪敏感的用户,长时间低亮度使用的话,就很容易造成眼部疲劳,除非按照国际标准,把屏幕频率调整到1250Hz以上,才能减少对眼睛的危害,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厂商都在高频PWM调光上下功夫。
从理论上来说,频率越低,频闪就越高,自然对人的眼睛伤害更多,所以很多人不喜欢用iPhone也是这个原因,因为iPhone大部分时间都是480Hz的低频PWM调光,用久了自然很难受。而很多的国产Android手机这一方面就要做得好很多,很多手机厂商都使用了1920Hz以上的高频PWM调光,对眼睛的压力还是小了不少。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手机都有机会用上高频PWM调光,因为高频PWM还是非常考验一个厂商的调光技术,如果一旦调教不到位,低亮度下的高频PWM调光非常容易出现屏幕色彩不均匀,以及噪点多等问题。并且,现在的高端PWM调光还要在OLED屏幕中加入专门的驱动芯片,这让手机的成本又陡然增加,对于成本控制严格的低端手机,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只能在高端旗舰机上才能看到高频PWM调光的存在。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随着技术成熟,未来高频PWM调光技术的成本一定会降下来,这样成本这一最大的劣势将不复存在,所以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低端手机,会用上带有高频PWM调光的OLED屏幕,OLED屏幕手机伤眼的问题也自然就解决了。
总的来看,天天喊着“LCD永不为奴”的LCD党们,恐怕这次是真的要亡了,如果真心是喜欢LCD屏幕的手机,那只能说且用且珍惜,即便是定位中低端的LCD屏手机,也是买一台少一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