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四月七日,京师(南京)紫禁城奉天殿(太和殿)正殿内摆放着五座红漆大案,大殿外的东侧设十座金漆宝册亭,奉天殿前金吾卫将军列队,旗甲鲜明。

初升的旭日照射着紫金香炉点燃的燎烟,笼罩着高大巍峨的奉天殿,宛如九天宫阙。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1)

殿内的大案之上,摆放着雕刻着蟠螭的五个精美红漆檀木宝匣,箱内是“周尺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亲王金宝,九个亲王金宝和一个郡王金宝上分别用篆文阳刻着秦王之宝、晋王之宝、燕王之宝、吴王之宝、楚王之宝、齐王之宝、潭王之宝、赵王之宝、鲁王之宝和靖江王宝。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2)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3)

龙生十子,一龙九蟒

四月七日这一天是个明朝建国后的大日子,洪武大帝朱元璋要在这一天完成他的一个心愿:将他的九个儿子分封为大明的宗国之王,成为朝廷的藩屏。

朱元璋授予他们的不仅是守土安疆的重任,还要担负起“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的重托。

洪武三年夏四月己未,朱元璋亲自到太庙奉告祖先,并视察了礼部制作的金册金宝。

与朱标的太子宝匣雕刻的行龙不同,五位亲王的宝匣雕刻的是蟠螭,《广雅》:“无角曰螭龙”,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来去是梦)。所谓龙生九子皆非龙,除了太子将来会变为“龙”之外,其余诸子都是和龙仅差一步的蟠螭。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4)

这也体现了朱元璋为自己的子孙们设置的“下天子一等,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的高贵身份。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5)

这是明朝建国后举办的第一次大封宗王的仪式,除了朱元璋二子朱樉授封秦王藩西安,三子朱㭎授封晋王藩太原,四子朱棣授封燕王藩北平,五子朱橚授封吴王(后改封周王藩开封),六子朱桢授封楚王藩武昌外,还有七子朱榑册封齐王藩青州,八子朱梓册封为潭王藩长沙,九子朱杞册封为赵王(册封后两岁夭亡),十子朱檀册封为鲁王藩兖州。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6)

还要一位从孙朱守谦,他是朱元璋大哥的朱兴隆的孙子,侄子朱文正的儿子,奉嗣两代南昌郡王,改封为靖江郡王。至于朱文正和朱守谦的过往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前面的五位皇子和一位从孙在前朝奉天殿授封,而后四位皇子是在后寝各宫被册封,原因很简单,看看他们的在洪武三年四月七日被分封时,他们的年龄就知道了:

皇二子朱樉未满14岁

皇三子朱棡未满13岁

皇四子朱棣差十天10岁

皇五子朱橚差三个月8岁

皇六子朱桢6岁零一个月

从孙朱守谦不满九岁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7)

这五位皇子的年龄尚可进入奉天殿,通过隆重的册封仪式被父皇朱元璋亲自授封。而皇七、八、九、十子就不现实了。

皇七子朱榑五岁半

皇八子朱梓不满一岁

皇九子朱杞不满一岁

皇十子朱檀刚出生18天。

年幼者、則遣官保抱以從事”。

由于年龄太小,为了防止在威严的紫禁城第一殿奉天殿内“连哭带尿,连摔带爬”得成为笑话,只能抱着在后宫接受册封。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8)

奉天殿亲王授封仪式

洪武三年四月七日早,奉天门前(位置同太和门前)执事百官就位。三通威严朝鼓后,全场肃静,侍仪官宣布亲王授封典礼开始。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9)

洪武大帝朱元璋于谨身殿(同今保和殿)更衣,身着十二章十二旒袞冕。太子朱标于奉天门(太和门)更衣,身着九旒九章冕服。

同时,身着九旒九章冕服的五位亲王和文武官员在引礼官的引导下来到奉天门前广场,各就各位。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10)

“鸣鞭,司晨报时”。

乐起,引礼官八人引太子朱标及皇子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桢由奉天门的东门而入(左门),来到奉天殿丹壁下侍立。待明太祖朱元璋陞御奉天殿,乐止。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11)

再次乐起时,太子朱标在引礼官的由奉天殿丹壁东阶上殿,由大殿东门入殿,侍立于太祖东侧。亲王由丹壁东阶上,来到丹墀前拜位侍立。一切就绪后,乐止。

礼部官员们手捧宝册由奉天殿丹壁西阶而上,也来到丹墀前的拜位侍立。

礼部典仪知班于丹墀中路赞唱“班齐”!

赞礼官于丹壁之上赞唱:“鞠躬”!(乐起)“再拜”!(乐止)。

承制官在奉天殿内跪承御制(不是旨),由大殿中门出。立於中外。赞称:“有制”!

赞礼观赞唱:“”!

五位亲王皆跪。宣赞官宣制:“封皇子朱樉为秦王,皇子朱㭎为晋王,皇子朱棣为燕王,皇子朱橚为吴王,皇子朱桢为楚王。

宣制完毕,赞礼官赞:“诸王,俯伏!兴!(由正跪的姿势转为俯身,叩拜,恢复正跪平身)。 承制官捧制由奉天殿大殿西门入殿,跪于殿中报告明太祖:“奏,传制毕”,侍立于旁。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12)

明太祖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赞礼官赞:“诸王鞠躬!(乐起)再拜!(乐止),行礼!”

五位皇子在赞礼官的引导下,一位一位地进入奉天殿觐见太祖皇帝。

乐起,首先进殿的是秦王朱樉,由大殿东门而入。来到御座之下的拜位前,乐止。

赞礼官赞曰:“跪!受册宝!”礼部捧册宝官员先于案前跪捧亲王金册交给读册官。赞礼官赞曰:“读册”

读册官跪读亲王宝册。册曰:“昔君天下者,禄及有德贵子必王此人事耳然居位受福国于一方尤简在帝心。第二子樉,今命尔为秦王。分茅胙土,岂易事哉。朕起自农民与群雄并驱,艰苦百端。志在奉天地,享神祇。张皇师旅,伐罪救民。时刻弗怠以成大业。今尔固其国者,当敬天地在心,不可踰礼。以祀其宗社山川,依时享之。谨兵卫,恤下民,必尽其道于戏。勤民奉天,藩辅帝室,允执厥中,则永膺多福,体朕训言,尚其慎之!”

读册完毕,将册书授予大礼使宣国公(后改韩国公)丞相李善长,李善长搢笏(把上朝用的笏插在腰间,躬身接册”。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13)

赞礼官赞“搢圭”!(竖起代表祖宗家法的玉圭),李善长将金册跪授秦王朱樉,捧册宝官同跪于秦王西侧,授册后秦王将金册交于内使,内使捧金册拜后起身,退至一旁。

捧册宝官员又于案前跪捧金宝,授与读宝官。赞礼官赞曰:“读宝”!读宝官跪读金宝。再以金宝授于丞相李善长,李善长捧金(成败皆空)宝跪授秦王。捧金宝内使再跪于秦王西侧,跪接金宝起身后立于捧册官员之下。

赞礼官赞曰:“出圭”!(展现代表天子祖宗家法的玉圭),“俯伏、兴”!秦王向代表天子玉祖宗家法的大圭行礼。

礼毕,赞礼官再次赞曰:“复位”!引礼官引秦王出殿(乐起)内使捧册宝为前导,由奉天殿殿东门出,回到丹墀拜位,(乐止)内使则将秦王金册金宝放置于殿东的宝亭内的盝匣之中后,退立于殿东。

之后依次是晋,燕,吴,楚四王入殿授封。全部授封完毕后,赞礼赞曰:“秦王以下皆鞠躬”!(乐起)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14)

“诸王四拜”!(俯伏、兴四拜礼)

“礼毕”!(乐止)。

内使们抬着五位亲王的册宝亭前行,随后引礼官引导五王由奉天殿东阶下(乐起),奉迎册宝的官员奉迎着宝亭由奉天门东门出(乐止)。

五王于奉天门外等候,等着拜谢中宫皇后马氏和东宫太子朱标。

后宫册封亲王仪式

 年纪大的五位亲王授封完毕,还有四位在怀里抱着的“小不点”亲王需要册封。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15)

因为齐、潭、赵、鲁四王太过年幼,所以派遣丞相及官员到乾清门册封,授予册宝,由内监入宫宣制,读册宝。

“四小亲王”与秦、晋、燕、吴四王不同,册封时赞礼官和承制官的站位稍前。丞相李善长立于奉天殿殿殿西。

授金册金宝时,赞礼官赞:“丞相跪承御制”!宣制毕,读册宝官员手捧四王册宝,由奉天殿中门出。

内使抬着宝亭来到至丹陛中间,官员将册宝放置于盝匣中。

执事官员抬着宝亭前行,丞相李善长与册宝官员一同由奉天殿丹壁中路而下(代表皇帝),捧受册宝的内使官员四人由丹壁西阶而下,跟着丞相李善长由丹陛转而(走丹壁工字型台阶之上)来到谨身殿之东侧。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16)

到达乾清门之外,宝亭暂时放置于宫门外御路正中。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17)

内监(太监)出迎,在宝亭西南侧下跪,面相东北,授册宝官员和丞相李善长则立于东北方,面相西南。

宣制官赞:“有制”!皆跪。

“封皇子朱榑为齐王,封皇子朱梓为潭王,皇子朱杞为赵王,封皇子朱檀为鲁王”!

  宣制完毕后,内监迎亲王册宝入后宫。再由内监官员前往各宫宣制册封,授册宝(前朝后寝,后宫外臣禁入)。官员与丞相李善长则出乾清门返回奉天殿前,由丹墀西侧走丹壁西阶,由奉天殿西门入殿。

跪于太祖皇帝朱元璋御座前,曰“奏,宣制毕”。俯伏、兴(正跪,叩首,正跪起身)。

册封靖江郡王

亲王授封完毕,最后一位就是朱元璋的从孙朱守谦。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18)

宣制封从孙朱守谦为靖江王

朱守谦入殿授封,仪式与亲王相同,走东阶入东门前往御前四拜,亦授金册金宝,但冠止七旒。(亲王官九旒)

赞:“读册”!

读册官读册文曰:“稽古帝王,抚有方夏,必茂建亲支。所以惇族固本,其来尚矣。朕以布衣,遭时弗靖,躬历行伍,乘运开基,艰难有年,遂成丕业是皆天地眷佑,祖宗积德之由。今朕既为天子,追念吾兄,以尔守谦,兄之孙也,俾王靖江,以镇广海之域于戏。尔其思予创业之难,谨尔受封之制。毋忘训言,益修厥身,永为国家藩辅,尚慎戒哉!”

靖江王王成为明朝开国唯一一位首封的郡王,仅封王仪式来说,后世有“靖江王则以亲王封,故视秦、晋仪”之说。

诸王分封完毕,礼部尚书崔亮奏请诏书用宝(盖章),颁布天下。之后崔亮捧诏登上午門开读,昭告九州四海。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19)

册封诸皇子为王,诏天下曰:

“朕荷天地百神之佑,祖宗之灵,当群雄鼎沸之秋,奋起淮右。赖将帅宣力,创业江左。曩者命大将军徐达统率诸将以定中原,不二年间海宇清肃,虏遁沙漠。大统既正,黎庶靖安。欲先论武功以行爵赏,缘吐蕃之境未入版图,今年春复命达等帅师再征,是以报功之典未及举行。

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朕今有子十人,即位之初已立长子标为皇太子。诸子之封本待报赏功臣之后,然尊卑之分,所宜早定。

乃以四月七日封第二子樉为秦王,第三子棡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橚为吴王,第六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槫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鲁王,从孙守谦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设置相传官属及诸礼仪已有定制于戏。

奉天平乱,实为生民,法古建邦,用臻至治,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 《明太祖实录》

明朝藩王列表及顺序(明朝的宗藩由此开始)(20)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您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朝王爵的主力军--郡王的等级待遇

明太祖洪武年初,册封朱标皇太子大典,礼仪之隆重无以复加

明亲王朝见东宫太子应如何行礼?亲王见到后妃的父母该如何行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