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g—

黄的象形字(黄汉字的字元)(1)

象形字。甲骨文的字形就像古人佩带的玉璜(以半璧为璜),上面是系带,下面是垂下来的穗,中间像双璜并联的样子。应是“璜”的本字。在黄引申为黄色的意思之后,其本意便另加斜玉旁的意符,写作了“璜”。

黄的象形字(黄汉字的字元)(2)

黄的象形字(黄汉字的字元)(3)

01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玉部》璜:半璧也,从玉黃聲。《白虎通義·文質》:半璧曰璜......璜之為言光也,陽光所及,莫不動也。像君之威命所加,莫敢不從,陽之所施,無不節也。

璜的形制为半个圆环,读黄的声音,是取其阳光辉煌的意思。从西周金文来看古人用玉,以璧表示圆满,以圭表示信任,以璋表示彰显,以琥表示发兵,以璜表示辉煌,以琮表示传宗接代,以玦表示绝交。

《儀禮·覲禮》:設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東方圭。《周禮·春官·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說文解字·黃部》黃: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聲。炗,古文光。

许慎虽然是根据“黄”的引申义所做的解释,但这时候“黄”字已经是专门在表示颜色了。

黄的象形字(黄汉字的字元)(4)

02

文 献 选 读

“《詩經·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裏。......綠兮衣兮、綠衣黃裳。”上身穿的称“衣”,下身穿的称“裳”。古代的服色,以青、黄、赤、白、黑这五种颜色为正色,其他颜色为杂色。如果上衣穿的是杂色之绿,而里子和下裳却是正色之黄,这是礼仪的本末倒置。

“《詩經·小雅·裳裳者華》: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是“堂”的假借。,是“花”的假借。盛开的鲜花,有黄、有白。

03

成 语 典 故

苍黄翻覆

苍黄,即青色和黄色。“《墨子·所染》:[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墨翟见丝随染料的不同而改变颜色,因而感叹人亦如丝一般,易受周围环境的薰染而变化。

南齊·孔稚珪《文選·北山移文》:豈期終始參差,蒼黃翻覆。泪翟子之悲慟、朱公之哭。

《晉書·袁瓌[guī]傳》染絲之變,墨翟致懷;歧路之感,楊朱興歎。況與將軍游處少長,雖世譽先後而臭味同歸也!后以【染丝之变】来比喻事物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变化不定,反覆无常。

04

小 常 识

黄泉古代认为天地玄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人死后所居住的地下为“黄泉”。《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第二级台地。黄土覆盖的厚度约50—180米,质地疏松,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在远古时代就成为“逐鹿中原”的争夺之地。

黄的象形字(黄汉字的字元)(5)

05

以“黄”为偏旁的字

凡是从「黃」取義的字,都與黃色有關。如:䵌[讀若仙],赤黃色;[讀若湍],黑黃色;[讀若偉],青黃色;[讀若天],白黃色;[讀若畫],鮮明黃。但是在《康熙字典》的「黃」部中,除了黃之外,其他字都已經不常用了。但有一個字值得提一下:黌[讀若紅],是古代的學校名。以「黃」作聲符的形聲字有:璜,玉璜。,硫磺。,橫豎。,裝潢。,螞蟥。,吹奏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簧片。,寬大的房屋。

黄的象形字(黄汉字的字元)(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