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群英,共论道——乳腺癌专家共解骨髓抑制难题,让蒽环化疗不再“伤心”

2023年5月12~14日,第七届杭州湘湖国际乳腺癌峰会暨第八届杭州湘湖乳腺癌中青年论坛圆满召开。在5月13日举行的 “医路南北会,艾在四方行”中国乳腺癌诊疗学术MDT论坛中,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国内知名专家针对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管理进行了授课,会议期间举行了智赛®(多柔比星脂质体)浙江上市会,参会专家对几则优秀临床病例进行分享和讨论。

大会主席王晓稼教授和张清媛教授进行开幕致辞。王晓稼教授带领大家回顾了“医路南北汇,艾在四方行”中国乳腺癌诊疗学术MDT论坛既往的项目以及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对该系列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表达了对本次会议中思想碰撞与学术交流的期待,预祝本次会议圆满召开。

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多久会结束(乳腺癌专家共解骨髓抑制难题)(1)

大会主席

一硫优选,安全护航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谨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碧芸教授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君教授进行了题为“一硫优选,安全护航——艾多®创新聚乙二醇修饰技术优势”的报告。中性粒细胞减少是骨髓抑制性化疗最主要的血液学毒性,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预防给药。曹君教授梳理了G-CSF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目前有多个短效G-CSF和长效G-CSF选择。长效G-CSF艾多®(硫培非格司亭)采用创新聚乙二醇修饰技术优势,具有分子结构的优势;从临床疗效上看,该药物是在国内外长效G-CSF对比短效G-CSF的III期注册研究中,唯一在主要终点取得优效结果的全新长效G-CSF。

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多久会结束(乳腺癌专家共解骨髓抑制难题)(2)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冀学宁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克兢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姚佳教授对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防治展开热烈讨论。冀学宁教授强调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也应对化疗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随后,专家们就如何评估化疗方案造成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降低的风险、提前给予患者骨髓保护、预防的时机以及预防药物的选择进行热烈讨论,分享了对高风险人群采用一级预防的临床经验。张克兢教授建议采用密集化疗方案时,尽量推荐患者采用长效升白针。姚佳教授强调对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应进行全程管理及个体化治疗,长效G-CSF硫培非格司亭不仅对比短效G-CSF疗效更佳,而且在价格方面有优势,因此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时可推荐患者使用长效G-CSF。

荣耀上市,开启未来新篇章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胡海教授主持下,与会专家们参加了智赛®(多柔比星脂质体)浙江上市启动仪式,共同见证荣耀时刻。期待多柔比星脂质体凭借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增添一把新的利器。

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多久会结束(乳腺癌专家共解骨髓抑制难题)(3)

随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傅佩芬教授和浙江省人民医院孙可望教授的主持引导下,多位专家讨论了采用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的经验及痛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代志军教授表示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石药物,脂质体阿霉素的出现大幅减少了阿霉素药物的毒副反应,包括降低了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也减少了脱发及消化道反应,这类药物导致的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易于处理,有助于患者更平稳地度过化疗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胡跃教授认为蒽环类药物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优化剂型以减毒增效,找出获益更多的优势人群。浙江省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欣喜地表示多柔比星脂质体不仅能大幅降低毒副作用,而且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有望发挥重要的抗肿瘤作用。宁波市第二医院李旭军教授分析了多柔比星脂质体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优势。随后,几位讨论嘉宾分享了手足综合征和口腔炎等副作用的临床预防和处理经验。

获CSCO指南推荐,CTIT防治新选择

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多久会结束(乳腺癌专家共解骨髓抑制难题)(4)

这一报告环节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王娴教授主持。浙江省肿瘤医院郑亚兵教授以“新一代TPO-RA海曲泊帕开创CTIT防治新时代”为题进行了汇报,内容包括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TIT)临床治疗特点、临床防治困境及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治疗CTIT的优势三个方面。CTIT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目前 CTIT临床防治存在一定的局限:输注血小板消耗迅速且维持期短;常用治疗药物rhIL-11容易引起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rhTPO与内源性 TPO 交叉反应产生抗药抗体;CTIT 患者以院外管理为主,注射剂型患者使用不便,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依从性差。TPO-RA的作用机制更具优势,其中海曲泊帕是目前首个取得CIT注册研究阳性结果的口服TPO-RA。海曲泊帕全新改构,增效减毒:①在疗效方面,海曲泊帕的治疗应答更快、更强;②在安全性方面,海曲泊帕的血栓风险、肝肾毒性较低,无免疫原性;③海曲泊帕是口服制剂,患者依从性好,病床周转快,可考虑作为CTIT防治的新选择。2023版《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更新了CTIT治疗用药及二级预防用药,海曲泊帕是唯一获得II级推荐的TPO-RA。

分享临床病例,思想碰撞中启迪新知

在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健教授的主持下,浙江省肿瘤医院沈夏波教授就一例三阴乳腺癌(TNBC)新辅助治疗案例进行了详细地分享。这位患者于2022年8月确诊,疾病分期为cT4NxM0。参考GeparSixto、NeoCART和KEYNOTE-522研究结果,对这位患者进行ddEC续贯ddP方案治疗,同时予以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200mg静滴,q3w)免疫治疗,疗效最佳为PR(部分缓解),针对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给予激素退热治疗。2023年2月,患者接受右乳癌改良根治术,病理分期ypT1N0M0,4月起开始术后辅助放疗。随后,沈教授邀请大家讨论了TNBC新辅助治疗中铂类使用的经验,以及患者术后若未达到pCR,后续强化方案能否再次使用免疫治疗。

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多久会结束(乳腺癌专家共解骨髓抑制难题)(5)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徐峰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赵文辉教授和李丽茹教授针对该病例进行了讨论。徐峰教授认为目前仅有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有TNBC 新辅助治疗的适应症。赵文辉教授提出考虑到这位患者发生了需要激素处理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检测PD-L1表达、综合评估患者获益/风险比来决定能否再次使用免疫治疗。李丽茹教授则表示对于后续选择铂类和免疫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能状况和骨髓恢复能力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分析。

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马秀芬教授的主持下,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瀚教授介绍了一例乳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和脑转移的诊疗案例。这位ER /HER2 患者自2015年12月开始一线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2016年6月开始T-DM1二线治疗,2019年1月更换为氟维司群后线治疗,因出现肝脏多发转移瘤和骨转移,患者于2021年3月起口服吡咯替尼 卡培他滨联合骨修复治疗,2022年5月CT检查显示肝/骨病灶达到SD(疾病稳定),加用全脑姑息放疗 左额叶转移瘤推量放疗,1个月后脑转移瘤缩小。2022年8月因疾病进展更换为DS8201治疗至今。这位患者存在肝转移、骨转移和脑转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R-,ER(-),PR(-),HER2(3 ),下一步应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多久会结束(乳腺癌专家共解骨髓抑制难题)(6)

在病例讨论环节,浙江省肿瘤医院邵喜英教授、赖霄晶教授及金华市中心医院祝骁涛教授分别从肿瘤内科、放疗以及外科的角度,提出不同维度的建议,包括对转移灶再次活检,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针对脑转移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重视抗HER2治疗联合化疗以及ADC等新型药物在后续治疗中的价值,并强调临床医生需要与患者针对治疗方案进行良好讨论和沟通。

会议日程结束后,大会主席对会议内容进行总结致辞,并对各位讲者和讨论嘉宾分享真知灼见表达感谢。本次会议为中青年医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学术思想、探讨临床问题的平台,参会专家在本次会议上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思辨,真正做到了群策群力,教学相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