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锦绣晋都,定期更新风情山西

欢迎来稿!介绍你的家乡!今日高平

晋城市高平 中部百强县市

山西高平好景(风情山西第十八期)(1)

高平市,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2°40'——113°10'、北纬35°40'——36°0',东与陵川县接壤,西与沁水县为邻,南与泽州县毗连,北与长治市上党区、长子县相接,是晋城市的北大门,因其四面群山环绕、中部相对平坦而得名。

山西高平好景(风情山西第十八期)(2)

高平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3个街道、9个镇和4个乡,市境总面积946平方千米,总人口48.49万(2010年)。

高平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的发生地,也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和闻名全国的“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戏曲之乡”。高平还是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市、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市、山西省园林城市、山西省卫生城市、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山西省双拥模范城市、山西省文化强县市、山西省22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之一。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高平境内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太焦铁路、二广高速公路、207国道、晋长公路并行纵贯南北,曲辉公路,陵侯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形成了“四纵二横”的交通格局。高平北距长治王村机场55公里,南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和洛阳北郊机场150公里,同天津港、日照港、连云港三个海港均有高速公路相连。

高平市 名优特产

山西高平好景(风情山西第十八期)(3)

高平十大碗

“十大碗”是高平特有的一套菜,共分10道:水白肉、核桃肉、水氽丸子、小酥肉、肠子汤、豆腐汤、芥末粉皮汤、天鹅蛋、软米饭、扁豆汤。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

山西高平好景(风情山西第十八期)(4)

高平烧豆腐

烧豆腐是高平的一种特有传统食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传,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括被秦将白起一举打败,40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白起的残暴激起了后世人们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不料,人们食后颇觉新鲜,别具一番风味,于是“烧豆腐”在高平境内流传下来。把豆腐切成3厘米厚6厘米见方的小块,旺火烧烤成焦黄,食用时用白开水加热,蘸上豆腐渣、蒜、姜、炒面调成的配料,皮黄肉白,松软有筋,美味可口。

山西高平好景(风情山西第十八期)(5)

高平丝绸

高平丝绸以晋东南特产优质蚕丝为原料,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以软、亮、柔、轻四大特色著称,品种繁多,尤以美丽绸为最佳。 丝绸的源渊产地就在山西高平。泫水是缫丝的首创地,它便在高平市西北山区的泫谷,具体是发源于西珏山簏的泫水河。

高平市 旅游资源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高平市名列其中。

概述高平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为山西省文物大市之一。截至2012年底,整理在册的文物单位共有1600余处,其中国保单位20处,省保单位5处,晋城市保单位113处。在国保单位中有四个“全国之最”:元代姬氏民居是中国最早的木结构民间住宅建筑,开化寺壁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绘图案,二郎庙金代古戏台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戏台,宋代崇明寺中佛殿拥有中国迄今唯一的断梁结构。高平市凭借其独特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炎帝农耕文化、长平之战古军事文化两大品牌资源和古寺庙、古村落两大特色资源。原村乡的良户村、河西镇的苏庄村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米山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侯庄村、下马游村、大周村、伯方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山西高平好景(风情山西第十八期)(6)

大粮山文化旅游景区

高平市 景点

山西高平好景(风情山西第十八期)(7)

定林寺

定林寺位于高平市区东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坐北向南,前后共有四进院子。中轴线上有山门、雷音殿、三佛殿及七佛殿等主要建筑。前院东西有钟鼓楼、配殿,中院有东西廊庑,后院有东西亭、东西阁等,寺东建有禅院一所。2001年5月2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仙庙

二仙庙又名真泽二仙宫,位于高平市区东南10公里河西镇西李门村。坐北面南,二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山门、中殿、后殿,两侧建廊庑配殿,山门外建倒座午楼一座。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始建于金、明清年代均有重修。

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区

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区位于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活动的遗迹遗址在境内分布广泛,是华夏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传颂着“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这里有炎帝居住过的羊头山,有举国无双的明代“炎帝陵”石碑,炎帝行宫内的雕花石础和正殿“西游记”木雕图案,为国内现存雕刻之精品。

山西高平好景(风情山西第十八期)(8)

游仙寺

游仙寺位于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游仙山麓,寺因山而得名,亦称慈教寺。坐北向南,共有三进院落。从中轴线前端起,前为山门和春秋楼,面阔五间,东西各有翼楼五间。进山门入寺,迎面为毗卢殿,俗称前殿。其后为中殿,左右各有配殿三间。中殿之后拾阶而上,入后院,有七佛殿(俗称后殿)五间,东西配殿五间。2001年5月2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峰寺

金峰寺位于高平市西北山东麓,寺坐西面东,依山势而建,现存有元、明、清建筑,四进院落,中轴线上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中殿为元代建筑,三间见方,歇山式屋顶,寺内西阁之上,有座弥勒佛金装塑像,每当皓月东升,正好对准佛爷鼓肚,实为奇观。寺外清潭,月影照人,清澈可观,旧时被称为高平八景之一的“金峰夜月”即指此而言。

山西高平好景(风情山西第十八期)(9)

长平之战遗址

长平之战遗址,故址在今山西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范围广阔,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公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长约三十公里,东西两山之间,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均属于重点保护区。

山西高平好景(风情山西第十八期)(10)

高平市 著名人物

王叔和,原名王熙,字叔和,西晋高平人,王叔和“博通历史,洞识修养之道”,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他一生钻研祖国医学,从事医疗实践,致力于医学著作。切脉是中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可以“知人生死,决嫌疑”。王叔和采 众论,精心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编写出一部十万余字的脉学巨著《脉经》。

祁贡(1777-1844)字竹轩,又字寄庵,清代高平孝义里人。他14岁(乾隆五十六年)中秀才,18岁(乾隆六十年)中举人,21岁(嘉庆元年)中进士。先后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

毕振姬(1612-1681),字亮四,号王孙,又号颉云,明末清初高平伯方村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毕振姬中山西乡试第一名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中进士,历任教授、国子监助教、主事、员外郎、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等职。

王叔和,中国历史上著名名医,原名王熙,字叔和,山西高平人。他一生钻研祖国医学,从事医学实践,致力于医学著作。王叔和将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医学论著《伤寒杂病论》重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除此之外,他还撰有《脉决》、《脉赋》、《脉决机要》、《小儿脉论》等书。

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代高平人。少年时聪明好学,胸怀大志,长大后谋略过人。元延 至至元年间,两次以明经领乡贡。泰定初,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后改任潞城县尹,屡升至户部主事。至正三年(1343),诏修辽、金、宋三史,召贾鲁为宋史局官。历任中书省检校、检察御史、山北廉访副史、工部郎中等职。其间,针对当时“黄河决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飘室庐,坏禾稼,百姓已 其毒”,沿河人民背井离乡,卖儿卖女的悲惨局面,贾鲁曾多次领导治理黄河,拯救民众于洪水之中。

来源: baidu.com


如有误编,欢迎私信!

锦绣晋都,定期更新风情山西

下一期,沁水,敬请期待!

锦绣晋都 高平

,